史忠毓
摘 要:該區地處云貴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境內地形地貌受構造、地層巖性控制,本文介紹了其區域地質條件,重點分析了其地質災害發育的分布特征,針對該地區多發的滑坡地質災害,提出了相應的防治建議。
關鍵詞:地質災害 分布特征 防治對策
中圖分類號:P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8(a)-0042-01
1 地質環境條件
該區地處云貴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境內地形地貌受構造、地層巖性控制,在內、外地質營力共同作用下,主要由碳酸鹽巖溶蝕形成巖溶低中山區和碎屑巖形成的構造侵蝕地貌,一般海拔270~1100.2 m,最高點下溪鄉米公山,海拔1149.2 m,最低點為下溪河出境處(長田灣),海拔270.0 m,高差約762 m。總之,區內地勢東部低、西部高、中部隆起,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構成特區境內地形格架。
區內地貌類型主要有構造侵蝕地貌、溶蝕地貌和堆積地貌三類。境內出露地層從老到新為板溪群、南華系、震旦系、寒武系和第四系,其中以寒武系碳酸鹽巖地層出露面積最大,次為板溪群、南華系地層。
2 構造及地震
研究區大地構造位置屬揚子準地臺黔北臺隆遵義斷拱貴陽復雜變形區與華南褶皺帶接攘的過渡地帶,區內經歷過多次構造運動,形成了以北東向褶皺、斷裂構造為主的基本構造格架。主要褶皺有萬山向斜、下溪背斜、米公山向斜。主要斷層有翁幔斷層、敖寨斷層、亞魚場斷層、田坪斷層、高樓坪斷層、鋪前斷層、大龍斷層、黃道斷層、長垇斷層。褶皺受斷層構造控制,其展布特征與構造線方向一致。境內新構造運動主要表現為間歇性掀斜隆升、地殼抬升,形成以剝蝕、侵蝕地貌為主兼有巖溶地貌的多級夷平面的低中山區。
3 巖土體工程地質類型及特征
境內的工程巖土體組合復雜多樣,主要巖性有寒武系的灰巖、泥灰巖、白云巖、白云質灰巖,其次為板溪群、南華系、震旦系的頁巖、砂巖、粉砂質頁巖、礫巖、板巖及第四系的粘土、粉質粘土、碎石土等,各時代的巖石具有不同的力學強度,以新鮮完整的石灰巖和砂巖強度最高,白云巖次之,屬堅硬巖類,但巖溶發育地帶及斷裂帶上的碳酸鹽巖,因溶蝕而形成較多孔隙或受斷裂影響而破碎,其抗壓強度明顯減弱;泥、頁巖強度較低,屬軟質巖類;松散堆積層強度最低。
4 地質災害隱患發育分布特征
研究區地質災害隱患具有點少而面廣、規模以中小型為主、發災頻率高、威脅人口多等特點,通過調查,縣境內發育的地質災害有滑坡、崩塌、不穩定斜坡、地面塌陷等共46處。地質災害隱患以滑坡、地面塌陷為主?;?2處,占災點總數的47.83%;地面塌陷12處,占災點總數的26.09%;其次為不穩定斜坡6處、占災點總數的13.04%;崩塌6處,占災點總數的13.04%。
地質災害分布在空間上既具普遍性,又具不均勻性,萬山鎮汞礦采空區及東部區域分布密集,其它地區特別是南部溶丘洼地地區分布稀疏。區內的46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共造成13人受傷,41戶83間房屋被毀,154戶被搬遷,造成經濟損失672萬元。目前調查的46處地質災害隱患仍然威脅1401戶7所學校共6064人,威脅的資產達6690.2萬元。
根據調查區內重大地質災害隱患的分布與所處的地質環境條件、人類工程活動、植被發育狀況有著密切的聯系。所處的條件不同,其分布密度、規模以及空間位置差異亦較大。本節通過統計和分析,揭示研究區重大地質災害隱患的發育分布特征。
根據本次地質災害隱患詳細調查,研究區共發育現狀地質災害隱患點46處,其中威脅人數大于100人的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16處,其中13處為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質災害,3處為人為因素引起的地質災害。16處重大地質災害隱患中包括滑坡8處,崩塌2處,不穩定斜坡2處,地面塌陷4處,可見,滑坡和地面塌陷為萬山區最為發育的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類型。根據調查,將所有地質災害點的類型、數量加以統計,可以看出地質災害分布極不均勻。
5 防治措施建議
萬山區16處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搬遷避讓、工程治理和加強監測等。其中建議采用搬遷避讓措施為主防治的隱患點3處,建議采用工程治理措施為主防治的隱患點12處,建議目前采用加強監測手段為主預防的隱患點1處。以區內多發的滑動為例,建議措施如下。
5.1 監測
監測點的布置原則為“突出重點、兼顧全面、點面結合”,針對形態特征明顯,變形密集的地段布設,并能形成點、線、面、體的三維立體監測網,包括地表位移監測、深部位移監測、地下水動態監測。
建議采取長期、中期、短期及臨時的預測預報,一有情況及時上報主管部門,由政府發布。
5.2 治理工程治理方案
方案一(地表截排水方案):地表水入滲是滑坡引發的主要因素,在滑體外圍和滑體上修建截排水溝攔截地表水,減少地表水入滲,對減緩滑坡變形的作用較大,且成本較低,但其缺點是不能使滑坡完全穩定、根除災害。初步概算費用60萬元。
方案二(擋土墻支擋方案):在滑坡體變形嚴重的地段或前緣剪出口附近設置擋土墻工程起到阻滑作用,優點是施工方便,見效快,費用低,其缺點是抗滑、抗傾覆能力低,不宜用于厚度大、推力大、變形強烈的滑坡。施工時開挖面積大,場地要求高。應與抗滑樁配合使用,初步估算費用500萬元。
方案三(削坡和植被護坡方案):由于滑坡的整體坡度在18°~30°,且坡面呈陡坎-平臺結構,坡體上基本為農田耕植土,且坡體上建筑物分布不集中,因此不適于采用削坡減載措施。
方案四(錨固方案):由于滑坡滑體物質主要為第四系滑坡堆積物或殘坡積物,滑體厚度相對較大,結構較松散,強度較低,因此也不適于采用錨固工程措施。
方案五(抗滑樁支擋方案):在滑坡體變形嚴重的地段或前緣剪出口附近設置抗滑樁工程達到阻滑作用。由于該滑坡體物質組成以含碎石粉土、砂土為主,滑體厚度相對較大、推力也較大,故采抗滑樁支擋的治理措施。優點是可消除滑坡下滑以及變形作用,缺點是工程造價比較高,初步估算費用400萬元。
5.3 非工程治理措施
5.3.1 避讓措施
即把滑坡體內及影響范圍內受威脅的居民住戶全部搬遷到其它安全地帶,此方案優點是避開滑坡威脅,安全度高;缺點是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資金浪費,初步估算費用1000萬元。
5.3.2 政府行政措施
環境工程地質條件對工程建設至關重要,是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的基礎,建議政府主管部門加強地質災害和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普及,并且嚴禁在滑坡區范圍內進行不合理開挖等工程活動。
參考文獻
[1] 付江偉,傅雪海,劉愛華.焦作礦區煤層氣開發的水文地質條件分析[J].中國煤炭,2011(1).
[2] 牛森營.焦作礦區構造控水特征研究[J].煤炭工程,2007(5).
[3] 劉柱,梁云.興榮煤礦水文地質條件分析[J].科技傳播,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