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 李先龍 朱紹旭 李紅林
摘 要:基于歷年礦山事故分析,機電事故是除頂板事故及瓦斯通風事故外又一重大礦山事故,排在總事故率的第三位,給煤礦安全生產和人員生命財產安全帶來諸多威脅,因此加強機電操作管理意義十分重大,這也是本文的初衷所在。筆者基于礦山機電事故原因分析,結合多年實踐經驗,總結了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
關鍵詞:煤礦 機電事故 原因分析 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TD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8(a)-0113-01
煤礦機電事故是影響煤礦正常生產與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它不僅會對設備造成損傷,而且能夠誘發其他礦井事故,如瓦斯爆炸事故。因此如何才能有效預防煤礦機電事故的發生,對于整個煤礦今后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預防措施要有針對性,以下將從原因著手來具體分析預防對策。
1 礦山機電事故原因分析
1.1 人才隊伍綜合素質普遍不高
目前情況下礦山生產還遠遠達不到無人自動化控制要求,因此離不開機電設備操作人員的主動參與管理。由于煤礦生產的特殊性和歷史性,相當一部分設備操作人員為農民工,受教育程度低、接受和反應能力也不高,當數字自動化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等先進技術逐漸滲入機電安裝和機電維護中時,無疑增加了這些人員的工作壓力和對他們提出了新的挑戰。另外由于煤礦生產環境比較惡劣,生產過程比較枯燥,部分機電設備操作人員因此散失了責任心和積極性,在工作中表現為被動工作和無心工作,安全意識低下,忽視操作規范,這是造成機電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還有部分人員對機電設備操作工序和自動化操作流程不是很了解,容易為安全生產埋下隱患。綜上所述,操作人員的綜合素質與機電事故率密切相關。
1.2 設備使用不規范且設備老化嚴重
除1.1中所述的人員因素外,機電使用不規范和設備老化嚴重是造成機電事故的又一重大影響因素。許多煤礦中重產出輕投入的行為屢見不鮮,是國家政策上的漏洞所致,造成對新設備、新工藝等方面投入很少,阻礙了煤礦現代化機電設備的更新換代。雖然近年來我國逐漸重視煤炭的安全生產,也從政策上做出了相應調整,如規定所有井下設備應具備“MA”標志,但國家相關部門在對煤礦進行實地考察時仍發現不少問題,企業并沒有完全按照國家的規定進行設備維護與更換。
1.3 管理和監督制度不健全
我國機電設備管理水平發展層次還處于初級階段,專業性不強,且多為被動式管理。最新煤礦質量安全標準出臺后,在使用初級起到一定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煤礦早已將這些明文規定拋之腦后,使得這些政策“無用武之地”,實際意義上失去了應有價值。另外,隨著時代變化機電設備管理制度內容也會發生變化,如果仍按照過去的執行標準,肯定會引發一些新的問題。機電設備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主要得在監管人員上找原因,雖然我國對于設備管理執行表有時沒有做詳細說明,甚至有些操作規范之間的界線還很模糊,但監督人員較差的責任心,是制度落實不到位的根本主觀原因,導致監督執行力度不夠,也不能夠提出整改意見,因此“小問題”最終也會發展成“大問題”。
2 礦山機電事故預防措施研究
2.1 提高管理、監察人員素質
機電設備操作過程中操作人員是主導者,其基本能力和綜合素質會對機電設備維護和使用造成重要影響。只有提高了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才能從人員因素方面降低機電事故危險系數。筆者認為提高管理、監察人員素質應包含3方面的內容:棗莊大興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首先是加強管理人員對機電設備的重要性認識,使其明白機電設備在煤礦生產中所起到的關鍵意義,如果機電設備的某一功能出現故障,將會耽誤整個生產工期,所以加強重要性認識有助于他們從思想上重視設備操作與維護;其次是加強安全技術培訓,內容應側重于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設備技術操作規范,是補充機電操作人員和管理人員安全知識和培訓技能的重要方法。對于特種從業人員需要采取特別培訓手段,如爆破工種,只有在取得爆破從業資格證的基礎上才能被允許從事爆破工作;最后是加強應急處理能力培訓,面對火災、水災、瓦斯中毒等突發事件時,作業人員應具備自救與互救能力。
2.2 加強機電設備檢修
設備檢修的目的是消除機電安全隱患,其內容應該覆蓋所有機電設備的全部功能,哪怕是很小的故障,也應當嚴肅對待。一般來說,檢修時線路故障比較常見,應當作為檢修的重點監視部位,尤其是漏電現象。通常解決漏電問題的辦法為在線路中設置漏電保護裝置,這樣一來就保證了線路的穩定性。另外,一些隱蔽部位(如機電設備和線路接頭處)常常被忽視,因此檢修時也需要特別注意。如果該連接部位的螺絲出現松動現象,應當及時將其擰緊,不要因為事小就忽略而過,這些小問題往往是導致機電事故的關鍵。
過去我們檢修設備的傳統做法是采取定期檢查制,不利于防范偶然性事故,應當被預防檢測模式取而代之。所謂預防檢測模式,即指系統性地對煤礦機電設備進行全方位檢測,進而保證機電設備在規定狀態下所進行的全部活動。預防檢測模式對于大型設備關鍵部位檢查具有很好的效果,所以應當在煤礦企業推廣開來,并嚴格落實該項制度。
2.3 發展故障檢測診斷技術
故障診斷是預防礦山機電事故的重要環節,而故障檢測診斷技術是檢測分析的重要手段,應當積極開發此類先進技術。故障檢測診斷技術被定義為多學科的交叉運用技術,它結合了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傳導技術等多種技術手段的優勢,通過計算機平臺和測試儀器儀表等能隨時掌握和了解機電設備的運行狀態,并能夠分析、處理和預防潛在故障。與傳統診斷技術相比較,故障檢測診斷技術優勢明顯,這使得它正在煤礦行業中如火如荼般發展。
目前,各種以計算機為主體的無損檢測技術相繼投入使用,它具有不破壞試件、儀器設備體積小、檢測靈敏度高等優點,代表了當前設備診斷技術的發展方向。實踐表明,無損檢測技術通過把分散的診斷裝置系統化,對于煤礦重要機電設備質量安全控制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3 結語
總之,預防重大機電事故發生是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內容,雖然導致機電事故的原因有很多,如人員因素、設備因素、制度因素等,但我們還是有很多辦法來降低機電事故風險系數。一方面要加強機電操作人員與管理人員的素質培養;另一方面可以從技術方面尋找突破口,如發展先進故障檢測技術等,以此將機電設備的安全隱患降至最低。
參考文獻
[1] 彭明明,夏勇.煤礦機電事故分析及預防措施研究[J].科技與企業,2014(1).
[2] 邱鐵,張宏國,張波.煤礦機電事故原因及預防措施[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