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寧
摘 要: 拳擊運動有著悠久的歷史,男子拳擊運動在世界上早已興盛,2012年女子拳擊正式被奧運會接納。研究青少年心理成長和成熟的影響因素,對有效提高青少年拳擊運動成績有一定的幫助。本研究得出拳擊訓練各個年齡段的水平不宜超越運動員身體發展的自然基礎;拳擊運動有利于促進青少年骨骼系統、神經系統、肌肉系統、心血管系統進一步生長完善,青少年拳擊運動員力量、速度、耐力、柔韌性、協調性、靈敏性及有氧和無氧供能能力不同階段呈現不同的發展趨勢,建議教練員關注其個性特點,因材施教。
關鍵詞: 拳擊運動 青少年 生長發育
近些年隨著競技體育水平的不斷提高,眾多青少年紛紛加入拳擊訓練隊伍中。青少年時期是由兒童期過渡到成人的一個迅速發育階段,這一時期身體形態、運動能力和第二性征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1]。拳擊運動員專項體能可視為由身體形態、身體功能、運動素質構成的一個多緯度、多層次綜合的有機系統,各要素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青少年生長發育規律結合拳擊運動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在拳擊新規則之下,不斷挖掘我國青少年的運動潛力可以使我國拳擊運動取得長足進步。
1.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青少年骨骼、肌肉、神經和心血管系統發育特點和拳擊運動訓練。
1.2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和專家訪談法。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青少年骨骼系統與拳擊運動
對抗性拳擊運動要求運動員有強健的體格,在高強度對抗的同時具備速度和力量,并且在長時間的訓練比賽中骨骼和肌肉系統呈現一定的特點。
拳擊運動會加強機體的新陳代謝,骨骼的結構及性能在訓練中發生適應性的生長變化。研究發現,當前許多青少年拳擊教練員比較關注其協調性和速度的訓練,訓練方法有跳繩和側滑步等,然而根據該時期運動員生長發育的特點,步法練習或跳繩時間不宜過長,過重的負荷可能導致平足,不利于下肢血液的有效循環。
鑒于青少年時期的骨骼聯結結構較薄弱,在拳擊體能訓練過程中不宜采用大負荷的力量訓練及實戰對抗練習,應該根據不同運動員的個人特點發展不同的基礎素質訓練,對于速度和力量要求較高的拳擊項目,增加如無器械的靠墻倒立、一定強度的加速跑和變向跑、一定量的蹲跳等運動,既可以練習青少年的上肢和下肢的小肌群力量,又可以增強其反應能力和變化能力,為下階段掌握更精細的拳擊技術動作做好充分的身體及意識準備。
2.2青少年肌肉系統與拳擊運動
青少年是人體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是學習各種運動技術的最佳時期,積極有效的拳擊運動可以有效改善機體肌肉系統,適當的運動使得肌纖維變粗、肌纖維體積增大、肌纖維工作能力和耐力相應提高。
青少年階段身體四肢肌肉的發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弱于軀干部位的肌肉,機體眾多肌纖維的纖維蛋白質和脂肪不夠豐富,內部含有許多水分,建議在拳擊訓練過程中采取形式多樣的訓練方式,進行全面身體素質訓練,避免過重過強的運動,否則能量消耗過大,妨礙其機體正常生長發育。
此階段青少年的肌肉生長規律和訓練內容如下表所示:
表 青少年的肌肉生長規律和拳擊訓練的重心
由上表可知,青少年此階段肌肉系統處于明顯的發育期,拳擊運動的力量訓練應有不同的側重點,循序漸進地增加訓練強度。專項拳擊力量訓練可以提高運動員對該項目動作形式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青少年拳擊運動員盡早適應項目特點。
2.3青少年神經系統與拳擊運動
過多的興奮刺激可導致大腦皮層細胞很快疲勞,對于這一階段的拳擊運動員而言訓練課的時間不宜過久,較強神經興奮性、較快的神經反應、高度的神經系統可塑性將使該階段的拳擊運動員迅速掌握拳擊項目中較難的技術動作,如多種組合拳、變向對練、防守反擊練習、變向對攻等訓練。
隨著機體骨骼、肌肉等系統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機體的運動分析器的皮層部位正進入完全成熟期,這時訓練運動員的反應能力及對對手動作的判斷能力是一個較敏感的時期,專業的拳擊訓練會促進運動員建立更好的神經肌肉間的條件反射,積極調動身體的運動系統,建議在拳擊訓練內容上加強專項體能訓練,使其熟練掌握較多的拳擊技術,增加訓練課各種形式的空擊、手靶練習比例。
2.4青少年心血管系統與拳擊運動
青少年時期心血管系統尚未完全發育,一定強度的運動之后心率上升較快,由于其新陳代謝較為旺盛,恢復期較成人短暫,并且心率具有隨年齡增加而逐步減緩的趨勢。
拳擊運動員在青春期即性成熟期,機體心臟各個部分的功能分化幾乎完成,結構指標與成年人的心臟類似,但是對于某些加速發育的青少年來說往往產生體重與心臟體積發育不協調的現象[2]。心臟活動特點是沒有足夠的機能儲備,對體力負荷的適應能力下降,每分輸出量的提高主要依靠收縮頻率即心率的提高,每搏出量增加不多,每分輸出量比相同體重的同齡者要少,心血管循環器官的適應能力較弱,建議給予此階段的運動員安排適當的負荷量并經常測量運動員的心率,制定合理的運動負荷。
一定水平的有氧能力對拳擊運動員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增強身體耐力外,還要積極消除疲勞累計的血乳酸等基質。因此,建議該階段應注意充分利用運動員自身發育的特點,發揮有氧能力的優勢,形成一定的有氧能力。
3.結論和建議
3.1結合人體生長發育規律和運動訓練規律,拳擊訓練各個年齡段的水平不宜超越運動員身體發展的自然基礎。
3.2當前青少年拳擊運動多以有氧運動為主,促進青少年骨骼系統、神經系統、肌肉系統、心血管系統等方面的進一步生長完善;青少年拳擊運動員力量、速度、耐力、柔韌性、協調性、靈敏性及有氧和無氧供能能力不同階段呈現不同發展趨勢;建議教練員關注其生長規律及個性化特點,制訂與身體發育相適應的訓練計劃,根據我國青少年拳擊運動員的特點因材施教。
參考文獻:
[1]田麥久.少年訓練向導[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90:83-124.
[2]曾令嘉.我國優秀運動員體型特征的初步探討[J].體育科學,1987,7(4):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