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
摘 要: 3~6歲是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關鍵期。增加幼兒語言學習機會,則孩子的左、右腦能實現最均衡的發展,幼兒從小受到良好的多種語言訓練,社交能力和領導能力將很容易得到鍛煉。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不僅是幼兒園的事,還是家長重要的功課之一。我國《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規定“幼兒園應主動與幼兒家庭配合,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這一科學決策表明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需要家園共育。
關鍵詞: 語言環境 語言表達能力 家園共創
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語言發展貫穿各個領域,對其他領域的學習與發展有著重要影響[1]。在幼兒園、家庭中,我們該如何給孩子提供促進語言表達能力發展的環境呢?
一、幼兒園需為幼兒創建豐富的區域語言環境
區域語言環境要圍繞主題創設和豐富,并根據幼兒興趣和年齡特點,有選擇地投放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材料,促進幼兒口語能力的發展。
1.善于轉化,提高幼兒的閱讀興趣。
兒歌是幼兒閱讀的一種形式,朗朗上口的句型提高了幼兒的閱讀興趣,但是學前幼兒主要靠感覺器官接受知識,因此應將枯燥的文字轉化為圖形或將修飾語轉化,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感官掌握語言內容,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針對“香噴噴的食物”這個主題活動,在語言區投放水果歌。文字板上添加蘋果、香蕉的圖片,幫助幼兒理解和掌握兒歌。最后,幼兒指著那些圖片說:紅紅的蘋果,圓又圓;紫紫的葡萄,一串串;黃黃的香蕉,像小船;綠綠的西瓜,個兒大。甚至有些能力強的幼兒還創造性地說出圓圓的餅干像太陽,細細的韭菜像頭發,扁扁的餛飩像耳朵等。
2.制作和豐富圖書資源,方便幼兒交流。
途徑一:鼓勵家長豐富讀書資源。比如:家長可將家中閑置的圖書投放到語言角,提供給全班幼兒閱讀;提供圖書用于同伴交換;在家中教會幼兒故事,讓幼兒將故事內容與大家一起分享。
途徑二:制作有教育價值的手繪大書,便于幼兒閱讀。例如:選擇故事《小蝌蚪找媽媽》,通過手繪的方式將內容和畫面放大到4K的硬紙上,蒙上透明膜,裝訂成冊,形成具有操作性和閱讀性強的手制大書,幼兒拿到大書,可以幾個圍在一起閱讀,也可以在空白處添畫故事內容。
3.結合主題,在各個區域活動中投放語言操作材料。
我們要積極發掘材料隱含的語言價值,有目的地引導幼兒進入區域活動,通過操作讓幼兒語言發展目標與材料教育功能相匹配。
例如:根據《拔蘿卜》這個語言活動,在語言區投放很多故事人物頭飾,以及額外添加的動物人物頭飾。讓孩子在區域活動中進行角色扮演,鞏固對內容的掌握,同時他們可以進行一定的創編活動。
又如:根據《調皮的小老鼠》這個語言活動,在語言區創設情境,幼兒可以將不同顏色的小老鼠進行躲貓貓游戲,并嘗試讓一只(什么顏色)小老鼠躲在什么地方。
二、幼兒園需給幼兒創建多樣化的語言交流環境
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建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
1.每日一刻鐘“茶話會”。
小班下學期的孩子特別喜歡講話,而且很能講,因此,每日10點鐘左右我就組織孩子進行“茶話會”活動。茶話會以小組形式進行,可以限定一個主題:如六一節,你怎么過?一個人在家怎么辦?也可以不限定主題,讓孩子自由交流。
2.“我是金話筒”活動。
在班級里,我為孩子用廢舊紙制作了4個金話筒,讓準備好的孩子為大家講一個故事或者一個新聞、一個小知識等,為孩子們大膽表現創造機會。
3.心情語言角。
在班級內,我開辟了一個小區域,上面鋪上了一大塊白紙,有時孩子心情不好,可以到小區域中說一說、畫一畫,也可以找一個同伴或者老師,一起說一說、畫一畫。
三、家庭給予幼兒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閱讀環境
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曾說過:父母為子女所做的早期教育絕不是一種無效勞動。雖然一開始,好像被教育者處于沉睡狀態,沒有見到效果;但是終有一天,會大有好處的。家長要堅持陪伴幼兒閱讀,只有大量閱讀與交流,幼兒才會有話可說,語言表達能力才會不斷增強。
例如:在家庭中保證幼兒的閱讀量,培養閱讀習慣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事情,而是長期累積的過程,這正印證了哲學上經典的“量變引起質變”的規律。由于低齡幼兒注意力容易分散,易受身邊事物、聲音等干擾。因此要選擇孩子注意力比較集中的時間段,如睡覺前,閱讀時間不要太長,待幼兒喜歡上閱讀后可以延長時間,否則反而達到反作用。特別當幼兒主動要求閱讀時,家長要滿足他們的心愿,陪他們一起閱讀,提高閱讀興趣。
四、家庭要提供給幼兒可以自由談論的場地空間
綱要指出:環境創設不僅是美化的需要,更是教育者實現教育意圖的重要中介,教育者把教育意圖隱含在環境中,讓環境說話,讓環境引導孩子應有的行為[2]。這個要求在家庭教育中也是適用的,因為家庭是孩子重要的教育場所。
如今很多幼兒都是獨生子女,幼兒沒有伙伴或者伙伴很少,大多數幼兒都是爺爺奶奶帶。所以提倡每個家庭盡力為孩子提供閱讀區域,地上擺好地墊,四周放上小書架,讓幼兒自己擺放圖書,隨時翻閱,定期為寶寶補充適合的圖書。另外,可以放一些幼兒喜歡的小娃娃、小箱子、小凳子等,讓幼兒進行角色扮演,對著娃娃說話、交流,讓幼兒結合從成人那里獲得的語言經驗在自由的談論中得到練習,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鄧小平曾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教師和家長要創建良好的語言環境,提供給幼兒交流空間和條件,使幼兒不僅想說、敢說,更能大膽地說,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長期積累的過程。
參考文獻: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教育部,2012.9.
[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2011,3,第20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