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蘭+徐玲
摘 要: 本文以江西省2008—2010年高考英語閱讀理解測試的15篇閱讀文章及60道測試題為研究對象,從語篇輸入和預期回答兩方面對其進行分析,探究江西省自實施高考自主命題這三年以來,英語閱讀理解測試的命題特點和內容效度。針對研究發現,文章提出幾點建議,以期進一步提高高考英語閱讀測試的命題質量,促進今后的高中英語教學。
關鍵詞: 高考英語 閱讀理解測試 內容效度
一、引言
閱讀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培養閱讀能力是高中英語教學大綱中規定的主要教學目標。《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標》)提到:高中英語課程應根據高中學生認知特點和學習發展需要,在進一步發展學生基本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閱讀是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通道之一,在高考中占有很大比例,對學生的高考成績有很重要的影響。目前各類英語考試中,閱讀測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Hughes(1989)曾指出:閱讀測試要準確地反映出被測試者的閱讀能力,即測試閱讀的效度(validity)[2]。Alderson,Clapham和Wall(2000)把效度分為內部效度、外部效度、結構效度,并指出內容效度是內部效度中最重要的效度。內容效度是指考試內容是否包括語言技能、語言結構等方面有代表性的要素,換句話說,考試所涉及的內容是否覆蓋了考試大綱或考試規范中所規定的內容,內容效度越高,就越可能準確測量它所要測量的內容[3]。本文通過對江西省2008-2010年的高考英語閱讀測試進行歷時分析,試圖了解江西省高考英語閱讀測試的命題特點和命題質量,以期對今后的高考英語閱讀測試和高中英語教學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或參考。
二、研究方法
(一)分析框架
本研究主要依據Bachman和Palmer提出的“任務特點”模式[4],參考董曼霞(2008)[5],辜向東(2008)[6]等關于高考英語閱讀理解試題的分析維度,并結合《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英語)》(以下簡稱《考試大綱》)[7]和《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2000實驗修訂版)》(以下簡稱《教學大綱》)[8]對閱讀和閱讀測試的要求,制定如下分析框架(詳見表1)。該框架從語篇輸入著手,確定了5個分析項目。
表1 江西省2008-2010年高考英語閱讀理解分析項目
(二)研究依據
我國高中新課改從2004年開始試行,有的省市推行較早,有的省市推行較晚。江西省于2008年開始實施高中新課改,2011年首次實行新課改高考,這就意味著江西省2008-2010年高考英語命題的主要依據仍是《考試大綱》和《教學大綱》。基于此,本研究主要依據《考試大綱》和《教學大綱》,對江西省2008-2010年高考英語閱讀測試3套試卷中的15篇閱讀文章和60道測題進行分析。此次分析首先由2名研究者根據表1的分析框架分別進行,待各自完成后,再一起核對,有分歧的地方由2名研究者共同討論,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其分析的外部一致性和內部一致性分別達到0.845和0.896,數據具有較高的可靠性。
三、分析與討論
以下將從文章長度、閱讀速度、文章難度、題材和體裁五個方面,對江西省高考英語閱讀理解測試的語篇輸入特點進行分析和討論。
(一)文章長度
表2 江西省2008-2010年高考英語閱讀文章長度的統計結果
2008年的考試大綱中規定了閱讀理解的考試時間約為35分鐘,短文總長度不少于1000詞。由上表可知,江西省2008-2010年高考英語閱讀文章的長度均在1500詞左右,長度比較穩定,沒有出現大的起伏。其中2009年的閱讀量達到了1600詞,相對2008年的1356詞多出251詞,說明試卷對學生的閱讀量要求更高,這就要求考生平時注意擴大閱讀量,提高閱讀速度。選擇閱讀文章時,除了要考慮《考試大綱》對文章總長度的要求外,每篇文章的長度也應引起重視,文章太長或太短都不利于有效檢測考生的閱讀能力。Alderson(2000)指出文章的長度在150~350詞為宜[3]。通過分析發現,除了2010年A篇的390詞較多外,其他閱讀文章的長度都在上述范圍內,沒有出現過長或過短的文章。就文章的布局而言,其一般應遵循由短到長或由易到難的原則。然而,本研究發現,個別年份的閱讀文章布局不太合理,如2010年卷,最長的文章有390詞,而且放在了整個閱讀測試的開頭,最后一篇詞數卻最少,這樣可能會給考生“當頭一棒”的感覺,影響其正常發揮。
(二)閱讀速度
閱讀速度是衡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重要指標。楊慧中和Weir(1998)認為:“考慮到閱讀和思考問題的答案需要一定時間,因此試卷命題人設計的閱讀文章與回答問題所需時間的比例通常為1∶0.75。”[9]《考試大綱》規定英語閱讀理解部分共計35分鐘,根據這個比例,閱讀文章需要20分鐘,回答問題需要15分鐘,由此得出閱讀文章的速度為閱讀總量(文章長度與選項長度之和)除以閱讀理解所需時間(35分鐘)。2008、2009、2010年文章的閱讀總量各為:2126詞、2404詞、2215詞,閱讀速度各為60.7、68.9、63.3。這表明:江西省高考英語閱讀速度在每分鐘60~70詞范圍內波動,這一閱讀速度達到了《教學大綱》一級目標中的中等要求,閱讀速度較穩定,沒有出現很大變化。
(三)文章難度
影響文章難易程度的因素有生詞量、句法結構、易讀度等[3]。考慮到《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的要求,以及英語閱讀測試自身的特點,本文僅從“生詞量”和“易讀度”兩方面對文章難度進行分析。所謂生詞,是指標明中文釋義的單詞或短語,一般而言,生詞越多,文章難度越大。《大綱》中規定:“讀懂生詞率不超過3%的有關人物傳記、故事、記敘文、科普小品和有關社會文化、文史知識等不同題材的材料。”文章的易讀度是指閱讀材料易于閱讀和理解的程度,本文的易讀度是通過Microsoft Office Word計算得出的,Microsoft Office Word完成拼寫和語法檢查時,可以選擇顯示有關文檔的可讀性級別的信息,包括按照下列測試的可讀性分值:Flesch Reading Ease和Flesch-Kincaid Grade Level。Flesch Reading Ease測試按百分制評定文本的分值,分值越高則文檔越容易理解,大多數標準文件的分值能達到60~70。本文利用上述測試方法計算出每篇文章的易讀度,并參照Flesch易讀度量表對所選文章的難易度進行分析。endprint
表3 江西省2008-2010年高考英語閱讀文章難易度的統計結果
從上表可知,江西省2008-2010年高考英語閱讀測試的生詞率基本上控制在1%左右,最低的為0.12%,最高的也才0.33%。由此可見,江西省高考英語閱讀章的生詞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符合《考試大綱》的要求。上表顯示,三年來,江西省高考英語閱讀測試文章的平均易讀度在60~70的范圍內。根據Flesch參考量表,易讀度在這一范圍的閱讀材料位于“標準”和“容易”范圍之間,這相當于美國高中生或6~8年級學生的水平。美國成年人中具有這一閱讀水平的約占75%-80%,對于已接受了6年英語學習的中國高三學生來說,這個能力水平是比較合理的。
(四)題材
《考試大綱》規定,考生要能讀懂熟悉的有關日常生活話題的簡短文字材料,例如公告、說明、廣告,以及書報、雜志中關于一般性話題的簡短文章。本文按照《課標》附錄四里的話題項目表,結合高考英語閱讀的實際情況,將閱讀理解的文章題材分為表4里所列的八類。
表4 江西省2008-2010年高考英語閱讀文章題材的統計結果
從上表可知,江西省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的短文題材較廣泛。其中社會與文化方面的短文最多,占全部話題的40%,主要是人們較為關注的社會熱點,比如2009年C篇作者寫信至制造商,反對宣傳具有暴力的玩具產品。這種話題是大家關心的焦點,能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心時事,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其次是科普(26.7%),這種話題具有很強的科教意義,趣味性很強,容易引起考生的興趣,并引導他們平時多關注科普文章。而有關旅游、教育和經歷與情感的文章則沒有涉及。
(五)體裁
傳統的體裁劃分主要包括記敘文、描寫文、說明文、議論文。純粹的描寫文很少,描寫文通常和記敘文一起使用[10]。《教學大綱》要求高中生能讀懂簡單的應用文,如信件、請柬、通知、便條和常見標志等。根據以上描述,本研究主要從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四方面分析,具體分布如下表所示:
表5 江西省2008-2010年高考英語閱讀文章體裁的統計結果
由此可見,江西省2008-2010年高考英語閱讀理解文章體現出體裁的多樣化,包括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等體裁,很好地符合了兩綱要求。除2008年外,其他幾年的試卷覆蓋了全部體裁,在對幾種體裁的考查中,說明文所占比重最大(40%)。
四、幾點建議
通過對江西省2008-2010年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的歷時分析,發現江西省高考英語閱讀理解測試體現了如下特點:第一,緊扣大綱:無論是文章長度、閱讀速度還是生詞量、題材選擇等,都較好地反映了大綱要求,體現了大綱對考試的指導作用;第二,力求穩定:江西省高考英語自實施自主命題以來,無論是在文章的長度、閱讀速度還是難度等方面,都保持了較好的穩定性,沒有出現忽高忽低的現象;第三,彰顯特色:閱讀文章的選擇不但體現了廣泛性,還在時代性、真實性和思想性方面大下工夫,因而在檢測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思想上的引導和教育。據此,本文嘗試對高考英語閱讀理解試題命制和高中英語教學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高考命題的建議
文章布局應更合理。閱讀文章的布局和安排一般要體現由短到長、由易到難的原則,這樣有助于減輕學生心理上的壓力,緩解學生的緊張程度,更好地發揮他們應有的水平。
(二)對高中英語教學的建議
根據前面的分析,雖然說明文是主要應用的體裁,但是其他體裁占有一定比例,高中英語教學應引導學生閱讀不同體裁的文章,培養學生理解各種體裁文章的能力。同時要加強閱讀,拓寬英語學習的渠道。以上分析顯示,高考英語閱讀文章選材廣泛,大多數文章與人們的社會生活緊密相關,這無疑給高中英語教學傳遞了一些信息。英語課堂教學必須向課外延伸,教材不再是孤本,只是英語學習的一個范本而已。因此,高中英語教學應加強課外閱讀并拓寬英語學習的渠道,如閱讀英文報紙,收聽英語新聞廣播,網上學習英語,等等。《課標》要求高中畢業生的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36萬詞以上,今后高考的命題需要參照該標準。高中英語教學應指導學生多閱讀,只有閱讀量足夠大才能適應高考。除此之外,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有步驟地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和閱讀技能的訓練,這不但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而且能促進考生在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Hughes,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3]Alderson,J.C.,Clapham,C.& Wall,D.Language Testing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Bachman,L.F.& Palmer,A.S.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Press,1999.
[5]董曼霞.Content Validity Study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s of NMET[J].中國英語教學,2008(4):29-39.
[6]辜向東.高考英語全國卷與各省市自主命題卷共時與歷時研究[C].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8.
[7]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英語考試大綱[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8]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實驗修訂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9]楊惠中,Weir,C.J.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效度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10]丁往道.英語寫作手冊[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endprint
表3 江西省2008-2010年高考英語閱讀文章難易度的統計結果
從上表可知,江西省2008-2010年高考英語閱讀測試的生詞率基本上控制在1%左右,最低的為0.12%,最高的也才0.33%。由此可見,江西省高考英語閱讀章的生詞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符合《考試大綱》的要求。上表顯示,三年來,江西省高考英語閱讀測試文章的平均易讀度在60~70的范圍內。根據Flesch參考量表,易讀度在這一范圍的閱讀材料位于“標準”和“容易”范圍之間,這相當于美國高中生或6~8年級學生的水平。美國成年人中具有這一閱讀水平的約占75%-80%,對于已接受了6年英語學習的中國高三學生來說,這個能力水平是比較合理的。
(四)題材
《考試大綱》規定,考生要能讀懂熟悉的有關日常生活話題的簡短文字材料,例如公告、說明、廣告,以及書報、雜志中關于一般性話題的簡短文章。本文按照《課標》附錄四里的話題項目表,結合高考英語閱讀的實際情況,將閱讀理解的文章題材分為表4里所列的八類。
表4 江西省2008-2010年高考英語閱讀文章題材的統計結果
從上表可知,江西省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的短文題材較廣泛。其中社會與文化方面的短文最多,占全部話題的40%,主要是人們較為關注的社會熱點,比如2009年C篇作者寫信至制造商,反對宣傳具有暴力的玩具產品。這種話題是大家關心的焦點,能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心時事,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其次是科普(26.7%),這種話題具有很強的科教意義,趣味性很強,容易引起考生的興趣,并引導他們平時多關注科普文章。而有關旅游、教育和經歷與情感的文章則沒有涉及。
(五)體裁
傳統的體裁劃分主要包括記敘文、描寫文、說明文、議論文。純粹的描寫文很少,描寫文通常和記敘文一起使用[10]。《教學大綱》要求高中生能讀懂簡單的應用文,如信件、請柬、通知、便條和常見標志等。根據以上描述,本研究主要從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四方面分析,具體分布如下表所示:
表5 江西省2008-2010年高考英語閱讀文章體裁的統計結果
由此可見,江西省2008-2010年高考英語閱讀理解文章體現出體裁的多樣化,包括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等體裁,很好地符合了兩綱要求。除2008年外,其他幾年的試卷覆蓋了全部體裁,在對幾種體裁的考查中,說明文所占比重最大(40%)。
四、幾點建議
通過對江西省2008-2010年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的歷時分析,發現江西省高考英語閱讀理解測試體現了如下特點:第一,緊扣大綱:無論是文章長度、閱讀速度還是生詞量、題材選擇等,都較好地反映了大綱要求,體現了大綱對考試的指導作用;第二,力求穩定:江西省高考英語自實施自主命題以來,無論是在文章的長度、閱讀速度還是難度等方面,都保持了較好的穩定性,沒有出現忽高忽低的現象;第三,彰顯特色:閱讀文章的選擇不但體現了廣泛性,還在時代性、真實性和思想性方面大下工夫,因而在檢測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思想上的引導和教育。據此,本文嘗試對高考英語閱讀理解試題命制和高中英語教學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高考命題的建議
文章布局應更合理。閱讀文章的布局和安排一般要體現由短到長、由易到難的原則,這樣有助于減輕學生心理上的壓力,緩解學生的緊張程度,更好地發揮他們應有的水平。
(二)對高中英語教學的建議
根據前面的分析,雖然說明文是主要應用的體裁,但是其他體裁占有一定比例,高中英語教學應引導學生閱讀不同體裁的文章,培養學生理解各種體裁文章的能力。同時要加強閱讀,拓寬英語學習的渠道。以上分析顯示,高考英語閱讀文章選材廣泛,大多數文章與人們的社會生活緊密相關,這無疑給高中英語教學傳遞了一些信息。英語課堂教學必須向課外延伸,教材不再是孤本,只是英語學習的一個范本而已。因此,高中英語教學應加強課外閱讀并拓寬英語學習的渠道,如閱讀英文報紙,收聽英語新聞廣播,網上學習英語,等等。《課標》要求高中畢業生的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36萬詞以上,今后高考的命題需要參照該標準。高中英語教學應指導學生多閱讀,只有閱讀量足夠大才能適應高考。除此之外,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有步驟地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和閱讀技能的訓練,這不但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而且能促進考生在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Hughes,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3]Alderson,J.C.,Clapham,C.& Wall,D.Language Testing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Bachman,L.F.& Palmer,A.S.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Press,1999.
[5]董曼霞.Content Validity Study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s of NMET[J].中國英語教學,2008(4):29-39.
[6]辜向東.高考英語全國卷與各省市自主命題卷共時與歷時研究[C].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8.
[7]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英語考試大綱[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8]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實驗修訂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9]楊惠中,Weir,C.J.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效度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10]丁往道.英語寫作手冊[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endprint
表3 江西省2008-2010年高考英語閱讀文章難易度的統計結果
從上表可知,江西省2008-2010年高考英語閱讀測試的生詞率基本上控制在1%左右,最低的為0.12%,最高的也才0.33%。由此可見,江西省高考英語閱讀章的生詞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符合《考試大綱》的要求。上表顯示,三年來,江西省高考英語閱讀測試文章的平均易讀度在60~70的范圍內。根據Flesch參考量表,易讀度在這一范圍的閱讀材料位于“標準”和“容易”范圍之間,這相當于美國高中生或6~8年級學生的水平。美國成年人中具有這一閱讀水平的約占75%-80%,對于已接受了6年英語學習的中國高三學生來說,這個能力水平是比較合理的。
(四)題材
《考試大綱》規定,考生要能讀懂熟悉的有關日常生活話題的簡短文字材料,例如公告、說明、廣告,以及書報、雜志中關于一般性話題的簡短文章。本文按照《課標》附錄四里的話題項目表,結合高考英語閱讀的實際情況,將閱讀理解的文章題材分為表4里所列的八類。
表4 江西省2008-2010年高考英語閱讀文章題材的統計結果
從上表可知,江西省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的短文題材較廣泛。其中社會與文化方面的短文最多,占全部話題的40%,主要是人們較為關注的社會熱點,比如2009年C篇作者寫信至制造商,反對宣傳具有暴力的玩具產品。這種話題是大家關心的焦點,能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心時事,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其次是科普(26.7%),這種話題具有很強的科教意義,趣味性很強,容易引起考生的興趣,并引導他們平時多關注科普文章。而有關旅游、教育和經歷與情感的文章則沒有涉及。
(五)體裁
傳統的體裁劃分主要包括記敘文、描寫文、說明文、議論文。純粹的描寫文很少,描寫文通常和記敘文一起使用[10]。《教學大綱》要求高中生能讀懂簡單的應用文,如信件、請柬、通知、便條和常見標志等。根據以上描述,本研究主要從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四方面分析,具體分布如下表所示:
表5 江西省2008-2010年高考英語閱讀文章體裁的統計結果
由此可見,江西省2008-2010年高考英語閱讀理解文章體現出體裁的多樣化,包括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等體裁,很好地符合了兩綱要求。除2008年外,其他幾年的試卷覆蓋了全部體裁,在對幾種體裁的考查中,說明文所占比重最大(40%)。
四、幾點建議
通過對江西省2008-2010年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的歷時分析,發現江西省高考英語閱讀理解測試體現了如下特點:第一,緊扣大綱:無論是文章長度、閱讀速度還是生詞量、題材選擇等,都較好地反映了大綱要求,體現了大綱對考試的指導作用;第二,力求穩定:江西省高考英語自實施自主命題以來,無論是在文章的長度、閱讀速度還是難度等方面,都保持了較好的穩定性,沒有出現忽高忽低的現象;第三,彰顯特色:閱讀文章的選擇不但體現了廣泛性,還在時代性、真實性和思想性方面大下工夫,因而在檢測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思想上的引導和教育。據此,本文嘗試對高考英語閱讀理解試題命制和高中英語教學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高考命題的建議
文章布局應更合理。閱讀文章的布局和安排一般要體現由短到長、由易到難的原則,這樣有助于減輕學生心理上的壓力,緩解學生的緊張程度,更好地發揮他們應有的水平。
(二)對高中英語教學的建議
根據前面的分析,雖然說明文是主要應用的體裁,但是其他體裁占有一定比例,高中英語教學應引導學生閱讀不同體裁的文章,培養學生理解各種體裁文章的能力。同時要加強閱讀,拓寬英語學習的渠道。以上分析顯示,高考英語閱讀文章選材廣泛,大多數文章與人們的社會生活緊密相關,這無疑給高中英語教學傳遞了一些信息。英語課堂教學必須向課外延伸,教材不再是孤本,只是英語學習的一個范本而已。因此,高中英語教學應加強課外閱讀并拓寬英語學習的渠道,如閱讀英文報紙,收聽英語新聞廣播,網上學習英語,等等。《課標》要求高中畢業生的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36萬詞以上,今后高考的命題需要參照該標準。高中英語教學應指導學生多閱讀,只有閱讀量足夠大才能適應高考。除此之外,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有步驟地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和閱讀技能的訓練,這不但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而且能促進考生在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Hughes,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3]Alderson,J.C.,Clapham,C.& Wall,D.Language Testing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Bachman,L.F.& Palmer,A.S.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Press,1999.
[5]董曼霞.Content Validity Study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s of NMET[J].中國英語教學,2008(4):29-39.
[6]辜向東.高考英語全國卷與各省市自主命題卷共時與歷時研究[C].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8.
[7]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英語考試大綱[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8]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實驗修訂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9]楊惠中,Weir,C.J.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效度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10]丁往道.英語寫作手冊[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