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萍
摘 要:誠信對于市場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現代市場經濟的信用風險大,對經濟活動的影響也與日俱增。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誠信原則的建設就要做到以下幾點:培養全民的誠信意識和觀念,充分發揮道德典型的示范作用;要營造誠信社會大環境,還要加強誠信理念的宣傳;轉變政府職能,樹立政府誠信形象。
關鍵詞:市場經濟 誠信 政府一、市場經濟與“誠信原則”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8(c)-0228-01
誠信對于市場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市場和誠信之間的矛盾根源在于私利和公利之間的矛盾。個人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動機帶動了市場經濟的發展,給市場添加了活力,就像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說的那樣:“我們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飲料,不是出自屠夫、釀酒家或烙面師的恩惠,而是出自于他們自身的打算”。但是這種利已主義也會加劇私利和公利之間的矛盾。斯密將市場看作是“看不見的手”,在這只“看不見的手”的支配下,主觀上為追求自身利益的經濟人行為,在客觀上也會達到有利于公眾的效果;另一方面,斯密也特別強調個人的誠實品質和公共精神,他認為這些品德是在進入市場之前就應該有的,正如他在《道德情操論》中提到的“個人絕不應當把自己看得比其他任何人更為重要,以至于為了私利而傷害或損害他人”。誠信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中國古代,“誠”指的是誠實、真實,“信”指的是信用,遵守諾言,兩者都是中華民族所提倡的一種美德。嚴格點來說“誠信”和“信用”兩者的意義不完全一致,“誠信”多指在道德方面,后者主要運用在經濟活動當中,雖然兩者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結合在一起就我們所說的市場經濟中的誠信原則的集中體現。
現代市場經濟與古典市場經濟最大的區別就是現代市場經濟的信用風險大,對經濟活動的影響也與日俱增。“交易費用”一詞也隨之被美國經濟學家R·科斯提出來。所謂“交易費用”就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做成一項交易所需要花費的時間、金錢、精力等各種費用。企業之間的交易費用小于企業內部的運行成本,市場就可以正常的運作,反之,市場就不能正常運作。缺乏誠信意識會增加交易費用,更嚴重的可能還會使交易鏈中斷,最終導致整個經濟的衰退。如果企業上當受騙了,就會增加交易費用,企業內部不能正常運轉,就會面臨倒閉的危險。所以造價是造成費用增加、社會財富浪費的主要因素,嚴重的甚至會市場也不復存在。
按照上述的內容,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誤的認識,就是造假的行為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這種想法是及其錯誤的,我們必須及時糾正,事實上正好相反,市場經濟在本質上是法制的經濟,法制經濟的基礎就是誠信經濟。所謂誠信經濟就是在市場這個基礎上,社會資源的配置都要以誠信為前提,如配置過程中形成的人才流、貨幣流、信息流等都要以誠信作為前提。因此,市場效率的高低和市場的誠信與否直接相關,缺乏誠信的市場必然會導致市場效率的下降,反之一個高效率的市場也必然是誠信的市場。目前我們國家的市場經濟并不健全,尚不完善,“誠信”危機制約著我們國家市場經濟的發展,所以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要倡導誠信,重構社會信用規范和法律體系,懲治背信棄義的行為。
市場經濟條件下誠信原則的建設以下幾方面。
第一,要建設“誠信社會”,就要對公民進行誠信道德教育,培養全民的誠信意識和觀念,充分發揮道德典型的示范作用。首先,要加強法律的宣傳,樹立誠信意識,讓誠信成為內心的道德約束。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要先制定合理的規范,有了行為規范,還必須得按照規范來辦事,否則規范也就是一紙空文。比如,有的社會成員因為利益的驅使,做出違反法律和社會道德的事,知法犯法,不按照市場經濟原則和法律規范辦事;還有的社會成員缺乏對法律和誠信原則的認識,做出了一些違反法律和誠信原則的事卻渾然不知。由此可見加強法律教育和宣傳的重要性。我們不僅要加強法律宣傳,還要將誠信原則在法律中體現出來,這樣就可以提高對社會成員的約束力,通過“法治”來體改全民的信用程度,以此來緩解誠信危機帶來的經濟衰退現象。任何一種制度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法治”也不例外,所以“法治”要與“人治”相結合,增強社會成員的道德感,強化社會成員的自律意識。其次,要培育社會成員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道德規范,道德規范要以“誠信”為核心。
一是要把握機遇,把握好規范市場經濟的契機,加深對全體社會成員的誠信教育,使誠信原則成為每個社會成員都遵守的道德規范。全社會都對誠信建設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認識,誠實守信的經濟理念就會深入人心,最終發展成為全社會共同遵守的社會規范和道德標準。二是貫徹執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不斷加強全社會的誠信教育,使誠信成為評判個人品質的主要因素,成為加快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推動力。
第二,要營造誠信社會大環境,還要加強誠信理念的宣傳。傳統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誠信教育的滯后遠遠滿足不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目前我國新的誠信體制還沒有完全建立,不僅如此,舊的誠信體制也在利益的驅使下發生了質的改變,尤其是對現在的社會道德教育,重視程度不夠,不能跟上社會進步的步伐,整個社會沒有形成以誠信為本的觀念,所以人們的道德理念和整個社會信用度無法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這要求我們要在全社會范圍內宣揚誠信理念,積極進行誠信教育,努力提高全社會的道德水準和誠信意識,真正地做到言行一致。在將國家利益置于首位的前提下,有選擇性地吸收古今中外的優秀理念。
轉變政府職能,樹立政府誠信形象。政府的形象對誠信建設起到重要作用,政府機構的正面示范和引導可以在誠信建設過程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如果說市場是“看不見的手”在調控市場,那么政府是那只“看得見的手”,政府機構的決策決定著市場的發展方向,是法律法規的制定者。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所以政府要首先做好榜樣示范作用,以身作則,嚴格立法,充分發揮政府的監督職能,嚴格按照制度的法律和規章制度辦事,嚴懲違法行為。政府的政務也要公開,要提高政府的形象,就要在決策、執行等各個環節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只有這樣政府才能樹立威信。
參考文獻
[1] 杜偉杰.當前建筑市場下企業如何進行誠信體系備案的實踐和思考[J].價值工程,2010(4):24-25.
[2] 吳曉健.市場經濟下誠信缺失問題的思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0(1):78.
[3] 龔雯.市場經濟需要誠信[N].人民日報,2002-05-13(5).
[4] 徐國棟.誠實信用原則二題[J].法學研究,2002(4):74-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