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玲
摘要:對云計算的概念、方式特點以及發展進行分析與研究,探討云計算應用于圖書館中的正反兩方面的影響。
關鍵詞:云計算 圖書館 數據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8(b)-0253-01
1 云計算概述
1.1 云計算定義
云計算是一種互聯網服務的計算模式。云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最早在圖中用于表示電信網,后來成為互聯網和其下面基礎設施的抽象代表。根據谷歌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的說法,云計算就是“以公開的標準和服務為基礎,以互聯網為中心,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數據存儲和網絡計算服務,讓互聯網這片‘云成為每一個網民的數據中心和計算中心”。
1.2 云計算的方式與特點
云計算包括以下三個服務層次:基礎設施即服務,Infrastructure-as-a-Service,用戶獲得的服務是通過網絡從全面的計算機基礎設施所提供。軟件即服務,Software-as-a-Service,用戶不需要購買軟件,而是通過租用網絡為用戶提供的軟件,實現用戶需求。平臺即服務,Platform-as-a-Service,其實是軟件即服務的一種應用,是把軟件開發平臺作為服務的一種,通過軟件即服務的模式提供服務給用戶。
鑒于互聯網數據的特殊性,云計算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規模宏大、形式虛擬、服務可靠、通用性強、擴展性高、按需服務、價格低廉以及保密性低。
1.3 云計算的發展
2006年3月,亞馬遜推出了彈性計算云,同年8月谷歌首席執行官在搜索引擎大會上首次提出“云計算”的概念,2007年10月,谷歌聯合IBM在美國一些大學校園推廣云計算的計劃。2008年1月底,谷歌在臺灣與臺灣大學、交通大學等高校合作,開展“云計算學術計劃”。2008年2月,IBM在中國無錫建立了全球第一個云計算中心。2008年7月,雅虎、英特爾以及惠普等6個數據中心合作,為推進云計算推出了云計算研究測試床。2008年8月,戴爾在美國專利商標局申請“云計算”商標。2010年3月,諾勒與云安全聯盟共同開啟“可信任云計算計劃”。2010年7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聯合其支持廠商共同宣布了著名的“OpenStack”開放源代碼計劃。
2 云計算在圖書館的應用
2.1 云計算應用于圖書館的正面影響
2.1.1云計算會更大程度地實現資源共享
在幾個圖書館中實現資源共享的主要障礙在于各個圖書館的數據庫結構不同,后臺硬件不兼容,操作系統的運行方式不一樣。這些障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資源共享的實現程度。云計算服務提供商可以提供一個大的存儲空間,放置不同的圖書館數字資源,后臺復雜的運行程序以及硬件設施交給服務提供商,用戶只需要訪問“云空間”,就可以查詢到其他館的信息資源。云計算提供的信息資源共享可以很大程度上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
2.1.2云計算提供更可靠的數據存儲
數字圖書館的數據安全問題一直是關注的焦點。云環境下,服務提供商提供的存儲技術是當前最為先進的,而且虛擬存儲空間也要遠遠大于個體圖書館。云計算提供兩種訪問模式,主設備與鏡像設備,當云計算檢測到主設備出現問題時,會很快切換到鏡像設備,保障用戶訪問數字信息的穩定性。由于云空間的巨大,其虛擬硬盤可以通過創建多個數據副本來保證數據的安全以及用戶訪問的順暢。
2.1.3云計算能降低圖書館的運營成本
云計算環境下可以提供遠遠大于圖書館數據容量的存儲空間,通過云計算提供最合理的訪問路徑,在提高服務質量的同時節省了圖書館數據庫維護的日常費用。圖書館只需每年給云計算服務提供商支付一定的費用,就可以使用云計算龐大的存儲空間和嚴謹的系統維護團隊,大大降低了圖書館的運營成本。
2.1.4云計算分配數字資源更加合理
由于各圖書館定位不同,所偏重的學科領域也就有所不同。通常圖書館都是根據自身的情況配置合適的服務器,一旦在某些特殊時期用戶流量突然增多,服務器有可能出現響應不及時甚至癱瘓的可能。云計算所能做到的,就是通過嚴密的計算程序,合理分配數據路徑,根據各個數據庫的訪問人數,調節運算資源的分配,保證數據庫的訪問暢通。
2.1.5云計算使圖書資源的獲取更便捷
如今,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出現在用戶的視野里,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紙書等等,而且隨著網絡的發展,這些電子產品作為用戶終端都帶有無線網絡功能,相對于計算機而言,用戶使用電子產品更加便捷。而云計算支持多種形式訪問數據庫,用戶可以使用具有無線網絡功能的電子終端通過無線信息接入訪問并使用圖書館的數據資源,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因此得到充分的發揮與利用。
2.2 云計算應用于圖書館的負面影響
2.2.1云計算在用戶的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隱患
云環境下既然更大程度上地實現了資源共享,也就意味著在云環境下獲取信息更容易。圖書館信息不只包括數字資源信息,還包括許多讀者的個人信息、借閱信息等等,這些都牽扯到讀者的個人隱私,一旦把所有數據放在“云”上,就要面臨信息泄漏的問題。倘若只是有選擇的在云環境下投放信息,那么在用戶使用過程中勢必會造成信息不全的問題,這樣一來,信息安全在云計算中就是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同眾多網絡安全問題一樣,云計算的數據安全問題不僅僅是技術加密等等要實現的問題,也是網絡制度、法規以及用戶素質這些非技術因素應當解關注的問題。
2.2.2云計算在數字資源的知識產權上存在糾紛
在云計算實現資源共享的同時,知識產權問題也將被提上日程。使用同一個云計算的圖書館之間使用彼此的資源時,各個圖書館會給出參與共享的范圍和內容,而這些內容之中也涉及到數據著作權問題。通過制定嚴謹詳盡的協議是減少爭端的有效方法,參與共享的圖書館應當聯合起來,通過商議制定出保障數據資源在使用過程中保護各個圖書館的利益的可行方案。
2.2.3云計算對圖書館機構設置帶來沖擊
由于云環境中,服務提供商直接負責所有軟硬件、操作系統以及其相關維護工作,這樣直接導致圖書館的有些部門將被弱化,例如編目部以及技術部。圖書購置成功之后,編目數據可以直接通過聯合編目中心將數據導入圖書館的數據庫中,并通過訪問“數據云”對這些數據進行編輯,同樣,由于云計算的技術服務由服務提供商提供,那么數據的日常維護、備份以及軟硬件的升級都可以通過云計算來實現,圖書館內部對于技術人員的要求就會有所降低,這樣勢必會給圖書館的機構設置帶來變動。
參考文獻
[1] 王海英.云計算環境下圖書館的發展與變革[J].情報探索,2010(11):122-124.
[2] 范并思.云計算與圖書館:為云計算研究辯護[J].圖書情報工作,2009(21):5-9.
[3] 黃勝國.云計算技術在圖書館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情報,2012(2):107-110.
[4] 李蘭.基于云計算技術的圖書館研究[J].情報探索,2010(12):118-119.
[5] 張建平,龍旭海,劉鵬年 ,等.云計算影響下的圖書館[J].科技信息,2010(31):587-5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