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守玲
學好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作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但目前在偏僻農村,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生作文基礎差,普遍存在“無米之炊”現象。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明確各年級作文訓練的要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辟農村特色的“作文園地”
一、確定各年級的作文訓練,以及“分步到位”目標,克服盲目性和隨意性。
學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必須經歷一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訓練過程,要從一年級便搞好填寫訓練,逐年達標,從而達到小學階段的訓練要求,各年級的具體目標可這樣擬定:
低年級要求學生用完整語句回答教學提出的問題,在看圖或觀察簡單事物后,說幾句已是完整的話,并用學生的詞語、標點寫通句子。
中年級著重進行段的訓練,做好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過度,在學生習作前務必進行指導,寫下水文。對于學生的作業,教師可以面批、眉批,然后講評,做到多鼓勵、少批評,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高年級的作文教學著重點應該放在學生的自覺習作及自行修改上,除了正常的兩周一文外,可逐量增加一些小作文、日記、周記、讀書筆記等。只要他們寫出中心比較明確、結構比較完整、語句比較通順的篇章習作,就已達到作文教學的目的。
二、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
學生習作中,最大難題是“沒有東西可寫”,所以必須引導學生解決這一難題,那就是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要讓學生喜歡寫作文,首先要讓學生熱愛教作文的老師,我常給學生出《老師,您辛苦了》、《給老師的一封信》、《和老師說句心里話》等作文題目,既讓學生練習寫作文,又拉近師生距離,以一個朋友的身份了解學生的喜怒哀樂,幫助他們解除苦惱,獲得學生的信任和愛戴。
2.讓學生參與教學,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作文審題訓練中,有時可以把命題寫在黑板上先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然后由教師進行總結歸納;有時把審題目的、范圍、要求、重點、體裁等幾個要素在課堂上進行分析講解,然后擬一命題讓學生當堂練習,鼓勵學生發表意見。
3.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老師要及時批改作文,讓學生及時知道老師對自己作文的評價,哪怕小小的肯定、幾個重點符號也能使學生興奮,產生對作文的熱情。老師批改作文時要做有心人,注意發現“差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即使一個好段落、一個好句子也要盡量找機會給予展示;或評講中作為范例,或用紅筆畫上肯定符號,有進步就加以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習作興趣。
4.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將學生的優秀習作作為范文講評并展出,讓作者在全班同學面前講述寫這篇作文的體會。鼓勵指導作文水平高的學生,積極參加各類作文競賽,為他們提供發揮寫作能力的機會,身邊同學的成功將給大家帶來喜悅、帶來鞭策,產生寫好作文的欲望。
三、讓孩子張開想象的翅膀。
1.依據圖意,培養想象力。看圖作文是小學生學習作文,培養想象力的好形式,圖畫中典型的形象是我們引導學生揭示事物本質的重要依據,利用圖畫引導學生“由表及里”地聯想,探索事物的本質,可以有效培養想象力。因此,作文訓練中,要求學生圍繞畫面主題,通過想象,寫出畫面認為的神態、動作、語言,變靜態為動態,變無聲為有聲。如教學《小虎哭了》這篇看圖作文時,通過觀察,學生知道小虎哭了,小強在勸慰她。這時可要求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展開合理想象:往前想,小虎為什么哭?同學們懷著極大的興趣積極思考、各抒己見。充分發散他們的思維,許多意想不到的原因被想象出來,課堂氣氛相當活躍。這時,進一步要求學生思考:如果你是小強,你會怎樣勸慰小虎?小強在勸慰之后,事情會怎樣呢?事情的結果可能會怎樣?在此基礎上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更充實、具體、生動,而學生的想象力也得到發展。
2.理解愿意,培養再造想象。課文中的古詩和現代詩可讓學生通過想象描繪出全詩或部分詩句的意境。這是熔理解、想象、創造于一爐的好方法。如教學古詩《游園不值》后,讓學生以記敘文體裁改寫這首詩,題目自擬。有的學生以《春意》為題目,在理解全詩的思想感情后想象春天的美麗景色,路過公園門口,瞧,開得正旺的紅杏有一枝伸出墻頭來了,從而聯想到園中百花爭艷、彩蝶紛飛、滿園春色,就是沒有邁入公園,也感到快慰。
3.塑造典型,發展想象力。想象是思維的特殊形式,在命題作文訓練中,可以啟發形式積極思維,讓他們想象感人的形象。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要寫成作品中的真人真事,還要經過人們的挑選、裁剪、藝術加工,并不是生活原型的翻版。如指導學生寫命題作文《值得學習的一個同學》,允許形式廣泛地收集資料,在觀察生活的基礎上積極思維、展開想象,把生活中的一些好品質、好行為集中在一個人身上,以寄托他們的向往,這樣既有利于情操陶冶,又有利于想象思維能力的發展。
4.幻想訓練,培養創造想象。幻想是想象力的一種表現,是根據自己的愿望在頭腦中形成對未來事物的形象。小學生特別喜歡幻想,根據學生的這個特點,教師可引導他們進行幻想,激勵他們上進,為了培養創造型人才必須引導學生從小具有遠見卓識,把探索的目光投向未來,人類在二十一世紀的生活將怎樣呢?因此,教師在日常作文訓練中可提出部分條件,提出幻想的要求,擬出《我們二十年后再相會》等題目,使學生在現實的基礎上對未來展開美妙的幻想和合理的想象,讓他們寫想象作文,心里想什么就寫什么,只有一個要求,不要寫不健康的東西。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發展他們的創造想象都是有益的。
四、開辟有農村特色的作文園地。
農村學生的作文中普遍存在雷同單一、內容老化的問題,要解決這種問題就要開辟農村特色的“作文園地”。
1.從社會實踐中開辟“作文園地”。農村具有獨特的人文景觀、民俗文化、風土人情,許多地方還有名勝古跡。教學中應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走出校門,開展一些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提高他們認識事物的能力與分析能力,積累寫作素材。
2.從勞動體驗中開辟“作文園地”。農村學生中,除了學校生活外,洗衣、做飯、放牛喂豬等伴隨著他們的課余生活。勞動給予許多課外知識,形成他們勇敢、樸實、勤快、獨立等性格。把寫作內容引到勞動這一廣闊天地中,讓他們寫自己的親身感受,改變從課堂到課堂、從作文到作文的教學形式,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3.從自然景觀中開辟“作文園地”。在農村,一出門就沐浴在大自然的陽光雨露之中。教學中可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自然界中的四季色彩變化,記載熟悉的動植物生長環境、生長變化過程,陶冶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操。
在教學中,正確認識各年級的作文訓練要求,充分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不斷開辟農村特色的作文新園地,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從而逐步提高各年級的寫作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