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星
素質教育是中國的教育界、家長多年的期盼,也是學生“減負”的有效途徑?!痘A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提出,要“改變過去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這正是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和要求。具體怎樣才能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貫徹素質教育的理念,讓學生喜歡上小學數學課呢?我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實踐后,總結了以下經驗。
一、突出學生主體
只有外部的教育影響與學生主體的需要相一致,而且學生對外部教育影響的內容與形式有著濃厚的興趣,表現出肯定的積極的情感與態度時,他才能積極、主動、自覺地進行智力活動,內化過程才能順利進行。無視學生的自主活動,一味實施灌輸,以為多多益善,只能導致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學生的接受系統一旦封閉,內化過程就中止了,素質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也就中止了??梢?,離開了學生主體性的發揮,素質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話。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給學生思考、發現問題的時間,使學生有足夠的機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要重視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指導學法,我認為應抓住四點:一是學習觀念的指導,幫助學生樹立堅強的意志和艱苦奮斗的精神,正視學習過程中的種種困難,在多種阻力、困難和失敗面前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積極進取,增強必勝信心。二是學習心理的指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心理,比如何觀察、思考、想象、記憶、解決問題,如何端正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控制學習情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等。三是學習內容的指導,幫助學生在不同階段掌握應具備的知識、技能、技巧。四是學習方法的指導,不能靠教師灌輸大量的方法讓學生記、背,而是要提供一切機會讓學生進行不可缺少的練習和訓練,養成習慣。
二、堅持因材施教
由于人的遺傳因素、生理條件及環境、教育等影響,學生的生理、心理結構、接受能力和發展狀況有所差別,再加之社會對各方面的人才要求也不盡相同。因此,實施小學數學素質教育要考慮到學生的個別差異,因人而異。事實上,義務教育新大綱已在這方面有所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具有一定的彈性,增加了一些“只教不考”和選學的內容,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在教學中,應堅持因材施教,實行分類指導。也就是根據各個學生的實際情況,按不同的層次進行指導,讓絕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都能達到教學大綱所規定的要求。同時抓好“兩頭”,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分析產生困難的原因,有針對性地補差。在教學中做到提問側重中下等生,板演突出中下等生,行間巡視留心中下等生,課內輔導優先中下生。對學有余力的學生,要積極為他們創造良好的條件,讓他們脫穎而出,在學習內容上,可適當補充一些內容,擴大知識面;在練習上,可增加一些難度較高、綜合性較強的題目,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和發散性;在形式上,可組織他們參加數學課外活動和數學競賽,讓他們的聰明才智得到發揮。
三、加強策略指導
學習策略,指的是學生為了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習過程中所采取的學習程序、學習途徑、學習手段和學習技能等。學生學習策略有優劣之分,科學與不科學之分。要學生掌握和運用較好、較科學的學習策略,便需要教師科學、有效地指導。古人強調授以學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性時,就有“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觀點。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因此,要落實素質教育,加強學習策略的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是關鍵。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哪些方面的學習策略的指導呢?我認為至少可以抓如下方面:如何自學,如何預習,如何聽課,如何作業,如何復習,如何進行課外學習,如何觀察,如何有效地深思,使之如何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等等。
四、培養思維能力
為了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我們必須高度關注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活動,必須研究思維活動的發展規律,研究思維的有關類型和功能、結構、內在聯系及其在數學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從這個角度講,數學本身就是一種鍛煉思維的手段。我們應充分利用數學的這種功能,將思維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在教學中,我們尤其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使學生的思維既有明確的目的,又有自己的見解;既有廣闊的思路,又能揭露問題的實質;既敢于創新,又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五、進行激勵表揚
美國心理學家索里和推爾福特認為,人類社會性動機有交往性動機和威信動機兩種,學生交往動機表現為愿意為他所喜歡的教師學習,而拒絕為他所不喜歡的教師學習;因獲得師長的贊揚而認真學習,因受到批語評或奚落而灰心。有經驗的教師往往注重首先取得學生的信任,有人說取得學生的信任是教學成功的一半,這句話不無道理。從教學心理角度來看,學生一般具有“向師性”,他們愿意為他們所喜歡的教師而學習,把他們所崇敬的教師作為生活中的楷模和精神偶像。威信動機是一種更高級的社會性動機,學生希望獲得教師的肯定和贊揚,追求別人對自己的尊敬,向往獲得成就等。這類動機是獲得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的心理基礎。為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做到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表揚學生,特別是后進生。只要在課堂上能回答對一個小小的問題,我都會適當給予他們表揚。每次測試和段考、期考講評之前,我抽出一定的時間表揚和鼓勵在考試中取得進步和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曾經有一個成績中下的學生在一次測驗考得了90分,在班上受到表揚后回去告訴他爸爸,后來他們爸爸送他來學校時,找我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并告訴我他孩子現在變得喜歡學習,并愛上學數學。他說就是因為我對孩子的表揚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顯然是威信性動機驅使所產生的正面效應。
小學生素質教育的推進是一個異常復雜而又龐大的工程,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循,其間隱藏了無數尚未可知的問題等待我們挖掘和解決。教師需要為此加倍付出努力,小心翼翼地探索、實驗,摸著石頭過河。但是,只要教師抓準了“讓學生作為實踐的主體”“以學生為中心”的核心目標,從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采取各種途徑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相信一定能夠找到行之有效的辦法,督促小學數學教學水平邁上一個新臺階,扎實、穩步地推進素質教育的開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