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蕙蘭

近日,一則2015年之前所有磁條銀行卡將退出的傳言,讓很多人不淡定,因為大部分人翻翻錢包里的儲蓄卡和信用卡,都有一道黑色的磁條。如果磁條卡被芯片卡(金融IC卡)取代,那么這些磁條卡將怎么換?使用芯片卡又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什么影響?
磁條卡下崗倒計時?
歐美國家普及的芯片卡,在國內的推廣也已經持續多年。而這次的傳言正是源于央行三年半前一份文件。根據2011年3月15日發布的《中國人民銀行關于推進金融IC卡應用工作的意見》,2011年底前全國商業銀行布放的間聯POS能夠受理金融IC卡;2012年底前全國商業銀行布放的ATM能夠受理IC卡;2013年1月1日起全國性商業銀行應開始發行金融IC卡……
按照這份央行發布的時間表,2015年1月1日起在經濟發達地區和重點合作行業領域,商業銀行發行的、以人民幣為結算賬戶的銀行卡均應為金融IC卡。這也就意味著,明年起金融IC卡將進入全面推廣階段。
銀行業近幾年也在發行時提高芯片卡的比例,根據2013年3月8日發布的《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于做好2013年金融IC卡工作的通知》,2013年股份制商業銀行金融IC卡新增占比應達到15%,部分試點區域達到25%的目標,包括國內47個城市。業內人士透露:“每年信用卡發行中芯片卡占比例逐步提升,有些銀行還在給自己加碼?!?/p>
但明年之前所有磁條卡被芯片卡取代,多位銀行業人士向《新民周刊》表示并不可能。磁條卡被芯片卡取代是一個自然淘汰的過程,在一定時間的過渡期內,將是磁條卡和芯片卡并用。目前并無強制性要求客戶將磁條卡換為芯片卡。
一扇門裝兩把鎖?
“刷卡設密碼還是簽名更安全?”這是銀行業人士最容易被朋友們咨詢的問題。近幾年,磁條卡的安全隱患一直困擾著持卡人。一般來說,持卡人一旦發現自己的磁條卡被盜刷,會第一時間向銀行申請爭議處理,銀行則著手進行欺詐調查。但由于鑒定盜刷和謊稱盜刷的難度堪比調查婚姻出軌,而銀行一般會制定有利于自己的條款,持卡人很難百分百維護自己的權益。
某股份制商業銀行信用卡中心告訴《新民周刊》:“銀行會調出交易原單,跟客觀情況進行比對。比如持卡人在國內,而卡是在國外刷的,那明顯是盜刷。而如果消費是在持卡人所在地區發生的那就會有爭議。誰能證明這不是一筆你想賴賬的正常消費?”
從眾多盜刷案的判決結果來看,司法機構認為盜刷的發生,有部分原因是持卡人對密碼保管不慎導致,所以持卡人必須承擔一部分損失,有些情況會要求持卡人支付30%左右的盜刷金額。除非是無磁無密交易,比如在攜程訂票,只要持卡人提供卡號、身份證等信息,既沒有刷卡舉動,也沒有提供密碼,如果發生盜刷,判決結果會對持卡人有利。
如果及時對遺失的銀行卡進行掛失是不是可保安全?事實上,每個銀行對失卡案的處理都不同,有些銀行規定持卡人報案之前48小時的損失,金額在5萬以內,都由銀行承擔。也有一些只承擔失卡報案成功后盜刷部分的損失。
而在很多案件中,磁條卡好端端地在持卡人手里,沒有遺失,盜刷卻發生了,這時持卡人自然欲哭無淚。“盜刷不是卡被偷了,而是卡上的信息被偷了。犯罪分子在POS機上裝一個側錄儀器,在持卡人刷卡時,可以完整記錄磁條信息,他再拿回去破解,用這些信息制作一張偽卡,進行盜刷交易。”業內人士分析。
一個簡單的密碼并不能保證你不會成為犯罪分子的目標,釜底抽薪的辦法是用安全性更高的芯片卡。因為磁條卡加密方式比較老,容易被竊取信息制作偽卡,發生盜刷,而芯片卡則采用更先進的加密方式。歐美國家很早就開始逐步以芯片卡代替磁條卡,目前芯片卡已經相當普及。
但對于國內芯片卡的安全屬性暫時很難打高分。目前發行的芯片卡都是磁條和芯片二合一的“復合卡”。某股份制商業銀行信用卡中心指出:“卡的芯片部分是安全的,磁條部分跟原來沒區別。相當于一扇門裝有兩把鎖,但只要打開其中一把,就能把門打開。那么其中一把鎖無論多牢固,只要另一把鎖容易破解,這扇門還是不安全。”
事實上,國內還有大量收單商戶的POS機是舊式的,只能支持磁條卡。如果芯片卡上沒有磁條,這些卡使用范圍就很小,所以必須有一個過渡期。也就是說,在銀聯硬件布設成熟以前,是無法淘汰磁條卡的?,F實中,純芯片卡難以短時間內取代磁條卡。
芯片卡的利與弊
對于出境游愛好者或是國際往來頻繁的商務人士來說,要想愛上芯片卡很難,因為他們錢包里必備一張以上多幣種信用卡,而芯片卡只能發行單幣種卡。
從本質上來看,銀聯和國際卡組織合作發行的多幣種卡,相當于持卡人在人民幣賬戶之外,另外有一個外幣賬戶。“比如持卡人用一張人民幣日元雙幣卡在日本消費1000日元,相當于在他的日元賬戶有個1000日元欠款,回國后還款時有兩種方式:購匯還款,或直接拿日元去柜臺還款。”業內人士說。
隨著人民幣在國外接受度越來越廣泛,很多人即使拿著雙幣卡也樂于在境外消費時走銀聯通道。比如你在法國買東西,商品以歐元標價,結賬時商戶可能提供Visa或Master機器,也有銀聯POS機。如果你有一張多幣種的銀聯卡,一是可以走銀聯通路,把歐元兌換成美元,再把美元兌換成人民幣進行兩次結算,但只有前一次結算產生貨幣轉換費。如果走Visa或Master通路,也是進行兩次結算,但要產生兩次貨幣轉換費。
隨著銀聯和國際卡組織之間的合作關系慢慢變成競爭關系,今后雙幣卡在境外走銀聯通路將不再那么方便。國際卡組織打開中國市場的努力沒有收獲很大回報,老外的預期狀態是雙幣卡既可以在國外走銀聯通路,也可以在國內走Visa或Master通路,但國內很少有單獨的Visa或Master卡機器。在國內使用雙幣卡的客戶,也很少會走美元通道。
2010年,感到吃虧的Visa和銀聯進行了一場國際訴訟,結果是Visa向全球會員銀行發函,要求中國境內發行的4字頭雙幣卡在境外使用時不得走中國銀聯的清算通道,違者將被處以罰款。這意味著持有銀聯和Visa雙幣卡者不能再享受銀聯提供的免貨幣轉換費和其他增值服務。
雖然在東南亞等人民幣交易成熟的地區,出境刷銀聯卡也十分方便,但在銀聯POS機布設并不廣泛的國家,持有一張銀聯單幣種卡就等于一張廢卡,所以單幣種的芯片卡不會成為商務人士的首選。
為什么芯片卡不能發行多幣種卡?銀行業人士指出,各個國際卡組織會發行不同標準的芯片卡,卡片內部加密標準和數據接口都不同,在中國發行的芯片卡是采用PBOC 3.0標準,這是中國自主研發的一套芯片卡標準,跟歐美芯片卡標準不同,銀聯目前推廣的正是這套標準。所以中國發行的芯片卡只能在銀聯布設的ATM機和POS機上使用,不可能和其他國家卡組織合作發行多幣種卡。
不過芯片卡也有自身的便捷之處。針對小額支付的“閃付”是芯片卡優勢之一,這是一種快捷支付手段。芯片卡一般是采用插卡支付,但使用閃付功能時,芯片卡可以不接觸POS機,交易時像交通卡一樣靠近,就能完成付款。省去插卡、輸入消費金額、密碼以及簽名等流程,交易效率會提高不少。起碼以后人們在排隊結賬時,不必再對前面那個磨蹭刷卡輸密碼的家伙腹誹了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