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佳
摘 要: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目前已經(jīng)在世界范圍內(nèi)廣泛應用。隨著世界經(jīng)濟的發(fā)展,英語自身也在不斷發(fā)展,尤以英語口語為甚。研究英語口語的變化,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社會現(xiàn)狀,把握時事走向。本文介紹了威廉·拉波夫對語言變化的認知,并探討了有可能導致英語口語變化的原因,預測其變化趨勢。
關鍵詞:變化;英語口語;語言
1 引言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英語也在不斷的改變著自身。英語口語的變化會對英語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而各種時代口頭語的改變也必有其原因。正如Saussaure所說:“Time changes all things: there is no reason why language should escape this universal law.”舊詞或是歷久彌新,或是轉瞬即逝,新詞卻層出不窮。
2 威廉·拉博夫對語言新變化的認知
許多語言學家都在研究語言的新變化,其中以William Labov較為突出。Labov發(fā)展了語言變化的基本原則,為歷史語言學家的研究奠定了基礎。這些原則與語言學內(nèi)在結構的發(fā)展有關;如機制的變化、變化的局限性、以及變化與其他語言系統(tǒng)的融合等等,反映出Labov對語言變化的認知是相當全面的。
根據(jù)Labov對語音變化的研究,大多數(shù)媒體對日常交流用語是幾乎沒有影響的,反而是普通人之間的正常交流會對語音變化產(chǎn)生影響。聽廣播、看電視、授課這些行為對語言的基本產(chǎn)生機制幾乎沒有影響。北美的大眾媒體雖已經(jīng)千篇一律,區(qū)域性方言卻越來越豐富多彩。電視劇演員說的臺詞反映出的也往往是幾乎一個世紀前的流行語。這個規(guī)律同樣適用于語法的創(chuàng)新。比如新興的英語動詞“be like”。Rosa Saladino指出意大利人說的方言并不會因為看電視而改變。由此可見,大眾媒體或許對詞語和詞組的擴散傳播有積極意義;獨立個體通過堅持長期收聽廣播、看電視而習得第二語言也是有可能的。
而社交網(wǎng)站對語言產(chǎn)生的影響卻更加突出。Labov認為,目前許多研究都證實社交網(wǎng)站的多樣性以及高密度性都是新詞得以傳播的重要因素,它既有積極作用,也有阻礙作用。Leslie Milroy的相關研究對這一課題有積極貢獻,Bortoni Ricardo對巴西葡萄牙語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變量的積極性。在Labov個人對費城語音變化的研究中,關于社交網(wǎng)站的功能的章節(jié)也證實了語音變化的擴散遵循二級傳播理論。這個理論最先出現(xiàn)在Katz和Lazarsfeld的個人影響力研究中。最初,新的語言形式由一部分具有影響力的人(語言變遷領導者)使用,然后通過他們的社交賬號向外傳播。但過分強調(diào)社交網(wǎng)站的重要性對語言行為的影響力也是不恰當?shù)摹UZ言使用者的社交習慣可能更為重要。如果他搬去新的語言區(qū),那么時興的社交網(wǎng)站能夠產(chǎn)生的影響和之前比起來,就微乎其微了。比如從北部搬往南部的美國黑人可能會很快融入當?shù)氐纳缃痪W(wǎng)絡,但他們卻保留了很多以前的語音模式習慣。把社交網(wǎng)站作為研究語言模式是如何被社會因素影響這一課題的切入點,具有很大的積極意義。
William Labov的觀點具有很大的啟發(fā)意義,為我們研究英語口語變化的原因提供了思路。我們應當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普通人群的交流中,從日常會話研究口語變化的新進程。
3 影響英語口語變化的幾個可能因素
語言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隨社會的變化而變化(戚雨村,1997)。語言可謂是見證社會變化最敏感的因素。新事物層出不窮,舊事物不斷消散,這些都在語言中有所體現(xiàn)。口語的發(fā)展更是折射出社會經(jīng)濟、政策、科技、世界格局變遷以及生活方式的進步。
3.1 科技的進步和通訊方式的改變
21世紀的科技和通訊方式都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帶動許多科技新詞的流行。例如GPS(全球定位系統(tǒng))、broadband network(寬帶連接)、blog(博客)等等。Fax machine,最開始被稱作facsimile machine, 因為它能復制文件并傳送給另一個人。傳真機流行開來后,人們便把它簡稱為“fax”,連同機器本身以及它傳送的文件。也就是從那時起,“fax”一詞便用作動詞了。(例如:Ill fax this over to Sylvia)。自人類第一次登月以來,許多詞語如space-age,space-station,countdown, A-okay, space-junk等等,成為了流行語的一
部分。
現(xiàn)行的流行通訊軟件如Wechat(微信)、Micro-blog(微博)等也是推動新詞流行的主力軍。 因為這些軟件的流行,很多人開始使用更多的縮略語、在聊天時有意識地略去冠詞、be動詞等,并加入更多的聊天符號表情,使聊天變得簡潔快速、生動有趣。這些對口語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
3.2 世界格局的改變
政治因素也是出現(xiàn)新口頭語的一個必要條件。有時新口頭語的流行往往反映出當下的世界格局。比如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Cold War和Iron Curtain 之類的詞常被人掛在嘴邊。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時,又流行Special War和Psywar。911事變發(fā)生后,美國軍隊開展正式反恐活動,那時街頭巷尾都在議論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持久自由運動)。后來美國軍方又于2003年更為“Operation Iraqi Freedom”,因為前者不能準確反映出美國政府的意圖——即為了“解放” 伊拉克人民。這些新口頭語的流行都反映出當下的政策變化及時局走向,很容易成為人們談論的焦點。二十一世紀的流行詞譬如insurgent, Politically Correct, Avian Flu/Bird Flu, H7N9等也都是值得研究的對象。這些詞不僅口頭流行,也經(jīng)常在報刊雜志上出現(xiàn)。
3.3 語言體驗的改變
沒有任何兩個人會有一模一樣的語言體驗,因此擁有不同語言體驗的人們的交流也會促使新口頭語的出現(xiàn)。用語的選擇取決于個人的年齡、職業(yè)、教育背景、個人習慣等。我們在和不同的人聊天時會模仿學習他們所用的詞匯,這些詞匯又和我們已知的各種詞語相結合,產(chǎn)生獨具個人特色的表達方式。同時,一些社會群體也在盡力把自己與其他群體隔離開來——使用特定的表達方式以彰顯自己的獨特性。譬如青少年會使用很多個性口語,這些口語有的便會進入更大的交際圈,成為成年人的新口頭禪。
4 當今口語化的可能趨勢
4.1 年輕化
年輕人總是富有很大的創(chuàng)造性,他們引領了創(chuàng)造新口頭禪的潮流,這是因為年輕群體創(chuàng)造新詞的速度遠遠大過口語更新?lián)Q代的速度。例如,“Its cool”最先由年輕人使用,但現(xiàn)在幾乎所有人都會說“Thats cool”,“he is cool”。“Catch you later”這樣用于道別的句子如今也廣泛流行開來;“Give me five”用于老友見面;“beau”已經(jīng)默認為是“beauty”的替代;等等這樣的例子舉不勝數(shù)。
4.2 簡單化
口語的一個最重要的趨勢就是變得更加簡單上口。語言學家Apel和Muse指出,語言的一個重要變化趨勢就是書面語向口頭語的靠攏。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背后是越來越多的跨文化交流,為達到交流的目的,語法變得簡單了,各種名字也更加朗朗上口。總的來說有三種簡化的情況,分別是發(fā)音簡化、詞語簡化以及虛詞簡化。從發(fā)音的簡化來說,有的人傾向于省去不那么容易發(fā)出來的音,以及在發(fā)音時音很弱的音,如[i]和[?]。factory[`f?kt?ri]直接被讀作[`f?ktri], faculty [`f?k?lti] 被讀作[`f?klti]。從詞語的簡化上來說,很多單詞的(中)后綴被刻意省去了。如laboratory簡略為lab,advertisement簡略為ad,influenza簡略為flu等等。另一種情況是縮略詞在口語中的大量出現(xiàn)。DIY(do it yourself)、BF(boyfriend)、BTW(by the way)、BBL(be back later)、CU(see you)、ILY(I love you)、IMO(in my opinion)、IOW(in other words)等等。人們在交流時傾向選擇能夠更加快速方便表達意思的詞語或短語,這些縮略短語的出現(xiàn)迎合了人們的需要,因此越來越普遍。從虛詞的簡化上來說,虛詞有時候在表達時并不起實際作用,人們交流時就傾向于省去這些“無用”的詞。如“and”省去后,表達就變成了“Come(and) have a drink”、“Go (and) get a doctor”,并不影響原義的表達。更多的例如介詞的省略:“Go to cinema (on) Saturday evenings”; “spend some time (in) writing books”等等。還有甚者連從句中的關系代(副)詞前的介詞也一并略去了。“I havent made up my mind (as to)what language I am to learn”; “This depends (on) whether he will come or not”。
5 結論
語言的變化反映出語言形式經(jīng)過時間的檢驗之后會變得更加完善。這些改變可以反映在語言的很多方面:發(fā)音、語法、單詞、寫作等等;而且改變時時刻刻,隨時隨地都在發(fā)生。從當下的各種流行語就能大概了解社會發(fā)展的趨勢,其中,口語最先反映出語言的變化。對語言變化的研究已經(jīng)成為普遍現(xiàn)象,也是社會語言學的最新發(fā)展趨勢。研究表明,具有社會影響力的群體對新詞的普及有更廣泛的影響,由他們普及開來的新詞更容易為其他群體所接受并使用。新口頭語的改變與科學發(fā)展、世界格局以及時代變遷都有聯(lián)系。筆者大膽推斷出英語口語的兩大主要變化趨勢——年輕化、簡單化。這樣的趨勢表明語言總是在不斷的完善自我、充發(fā)展自我,以達到人們順暢快速交流的目的。通過分析新詞產(chǎn)生的原因,我們可以更好的了解世界的變化、認識社會的發(fā)展、擴開思路和視野、更好的認識語言的自我擴展能力并用于英語的研究和學習,以達到把握當今社會發(fā)展現(xiàn)狀的
目的。
參考文獻
[1] De Saussure, F.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 William Labov. Principles of Linguistic Change, Internal Factors [M].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3]William Labov, Wendell A. Harris. Defacto segregation of black and white vernaculars[C]/ /D. Sankoff.Diversity and Diachrony.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1986.
[4] Bortoni Ricardo, Stella M. The urbanization of rural dialect speakers: a sociolinguistic study in Brazil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5] http://www.guokr.com
[6] 戚雨村. 現(xiàn)代語言學的發(fā)展趨勢和特點 [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7.
[7] Wang Jia Kun. Some tendency of present English development [J]. Journal of 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1999.
[8] Yang Ke, Peng Tao. Changing English in a Changing World. [J]. Overseas English.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