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鴻勛 朱運凱
摘要:目的觀察針刺治療青少年、兒童單純近視眼的治療效果。方法對2011年12月—2013年8月到本院就診的青少年兒童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又分為兒童組和青少年組,實驗組均采用針刺攢竹、承泣、瞳子髎、風池、睛明進行治療,對照組采用托吡卡胺滴眼液進行治療。結果實驗組治愈30只眼,好轉76只眼,未愈26只眼,總有效率83%。對照組治愈10只眼,好轉22只眼,未愈21只眼,總有效率60.3%。結論針刺治療青少年兒童近視有效率優于用托呲卡胺滴眼液對照組(P<0.05),并且發現,在針刺治療中,兒童組治療效果優于青少年組的患者。
關鍵詞:青少年;兒童;近視針刺穴位
中圖分類號:R246.82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4)08-0060-02
近視指在無調節狀態下,平行光線經眼的屈光系統屈折后,遠距離的物體不能在視網膜上清晰地成像,焦點落在視網膜前。患眼對遠距離的物體辨認發生困難,即近看清楚,遠看模糊不清。中醫稱本病為“能近怯遠癥”。近視患者占我國總人群中約為30%,6~7歲學齡前兒童占3.9%~9.1%,小學生占35%,中學生占50%,大學生約占70%[1]。隨著近視患者的日益增加,如何有效治療近視已成為一個公眾關注的焦點。應用針灸治療近視眼482例,取得一定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通過對2011年—12月2013年8月到昭通市中醫院眼科門診接受治療的單純近視125例185只眼進行臨床觀察。把患者隨機分成2組:實驗組82例132只眼,男42例,女40例,實驗組又為兒童組和青少看組,兒童組共38例,最小年齡5歲,最大年齡12歲,平均年齡(9.46±3.67)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1 a。青少年組共44例,最小年齡13歲,最大年齡18歲,平均年齡(15.94±2.52)歲;對照組共43例,男23例,女20例,最小年齡6歲,最大年齡17歲,平均年齡(13.91±4.67)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1 a。2組性別、近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納入和排除標準
1.2.1診斷標準[2]近視力正常,遠視力<1.0,但能用凹球透鏡矯正。小于-3D為輕度近視,-3D~6D為中度近視,-6D以上為高度近視;青少年遠視力在短期內下降,休息后視力又有提高,使用阿托品麻痹睫狀肌后,檢影近視度數消失或小于0.5D,為假性近視。眼底檢查,中度以上軸性近視,視乳頭顳側出現弧形斑,高度近視眼底易發生退行性變性、黃斑出血、萎縮斑等。
1.2.2納入標準[3]5歲≤年齡≤18歲,診斷符合青少年雙眼輕、中度假性近視患者;
1.2.3排除標準在治療期間采用其他治療方法的患者;合并其它影響視力下降的全身疾病及遺傳性疾病的患者;先天性近視、眼外傷和其他引起視力下降的眼病及真性近視者;18歲<年齡或年齡<5歲,診斷符合青少年雙眼高度性近視患者;
1.3治療方法
1.3.1實驗組針刺主穴,取睛明、承泣、攢竹、風池、瞳子髎等。操作方法:用75%乙醇或用碘伏(山東利爾康醫療科技股股有限公司)行皮膚消毒,選用規格為0.30×25 mm的一次性無菌針灸針(蘇州市吳中區東方針灸機械廠),針刺上述穴位,留針時間為10~30 min,每天針刺1次,10 d為1療程。
1.3.2對照組選0.25%托呲卡胺滴眼液(武漢五景藥業有限公司,6 mL)每晚睡前滴1~2滴,10 d為1療程。
1.3.3統計方法使用SPASS20.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方差分析,均設檢驗水準為a=0.05,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4檢查方法視力檢查:采用最新標準化 LogMAR視力表進行檢查,檢查距離為3 m,視力表照明光線為:80~320 cd/m2[4]。屈光度檢查:12歲以下用0.5%阿托品眼膏散瞳,連續用3日。12歲以上用復方托呲胺滴眼每5 min一次,連用4次。帶瞳孔反射消失后驗光。
2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2.1療效標準采用國際標準視力表的劃分方法[5];痊愈:治療后視力提高到 1.0 以上者;顯效:治療后視力提高 5 行以上者;無效:治療前后視力無變化或下降者。
3討論
眼屈光間質的屈光力增強或眼軸的前后徑過長等原因可以影響光線在視網膜前成像[6]。可分為輕、中和高度近視。青少年時期,若用眼不合理,可使睫狀肌經常處于痙攣狀態,從而導致晶狀體長期地處于凸度增加的狀態,導致出現近視的癥狀。
預防近視臨床上主要采用睫狀肌麻痹劑,常用藥物有長效的阿托品和短效的托吡卡胺。這幾個產品由于不良反應較輕,在臨床上經常使用。其主要的作用機制:松弛睫狀肌,解除調節痙攣和調節麻痹,從而使晶狀體變的扁平、屈光度下降,從而達到阻止視力下降的目的[7]。但現在許多專家對使用睫狀肌麻痹劑對兒童近視治療的效果存在很大的爭議,很多人傾向把這類產品用于以預防近視的為主,通過解除調節痙攣和調節麻痹。
針刺治療眼病,在內經中早有記載《素問·繆刺論》:邪客于足陽蹻之脈,令人目痛,從內眥始刺外踝之下半寸之各有二痏,左刺右,右刺左,如行十里頃而已。靈樞寒熱病第二十一:足太陽有通項入于腦者,正屬木本名曰眼系[8]。至明朝付仁宇《審視瑤涵》記載近視臨床表現為“能近怯遠”。眼周穴位中,睛明穴位于眼內眥角上方凹陷處為足太陽膀胱之穴,腎與膀胱相表里為壬水,取之以水涵木,使目得所養,主治眼病諸疾。承泣位于瞳孔直下,眼球與眼眶下緣,為胃經之穴,上循面頰通調眼部氣血。風池為膽經之穴,目得肝血能視。攢竹位于目內緣內陷,緩解目視不明。瞳子髎為目外眥1厘米處,促進眼肌血循環,消除視疲勞。有清肝明目通調氣血,健脾益腎。合谷為陽明經,多氣多血之原穴,對氣血不足而至睫狀肌痙攣可有效緩解。
通過臨床觀察發現,針刺治療青少年兒童近視經濟、有效、無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葛堅.眼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79.
[2]ZY/T001.1~1.9-94,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
[3]吳麗云,大椎振法配合穴位按摩治療青少年近視效果的臨床觀察[J].福建中醫藥大學,2013.5.
[4]李剛,張方華,顏少明,等.標準化LOGMAR視力表的研制與臨床應用[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5,26(12):1371-1373.
[5]陳貴廷,薛賽琴.最新國內外疾病診療標準[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2:1173-1175.
[6]北京協和醫院.眼科診療常規[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546-547.
[7]張堅寅,俞全,徐海萍,等.托吡卡胺滴眼液防治青少年假性近視的臨床觀察[J].臨床醫,2008,28(6):31-32.
[8]魯瑛.中醫四部經典[M].太原:山西科技出版社,2011:104-230.
(收稿日期:2014-05-30)
摘要:目的觀察針刺治療青少年、兒童單純近視眼的治療效果。方法對2011年12月—2013年8月到本院就診的青少年兒童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又分為兒童組和青少年組,實驗組均采用針刺攢竹、承泣、瞳子髎、風池、睛明進行治療,對照組采用托吡卡胺滴眼液進行治療。結果實驗組治愈30只眼,好轉76只眼,未愈26只眼,總有效率83%。對照組治愈10只眼,好轉22只眼,未愈21只眼,總有效率60.3%。結論針刺治療青少年兒童近視有效率優于用托呲卡胺滴眼液對照組(P<0.05),并且發現,在針刺治療中,兒童組治療效果優于青少年組的患者。
關鍵詞:青少年;兒童;近視針刺穴位
中圖分類號:R246.82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4)08-0060-02
近視指在無調節狀態下,平行光線經眼的屈光系統屈折后,遠距離的物體不能在視網膜上清晰地成像,焦點落在視網膜前。患眼對遠距離的物體辨認發生困難,即近看清楚,遠看模糊不清。中醫稱本病為“能近怯遠癥”。近視患者占我國總人群中約為30%,6~7歲學齡前兒童占3.9%~9.1%,小學生占35%,中學生占50%,大學生約占70%[1]。隨著近視患者的日益增加,如何有效治療近視已成為一個公眾關注的焦點。應用針灸治療近視眼482例,取得一定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通過對2011年—12月2013年8月到昭通市中醫院眼科門診接受治療的單純近視125例185只眼進行臨床觀察。把患者隨機分成2組:實驗組82例132只眼,男42例,女40例,實驗組又為兒童組和青少看組,兒童組共38例,最小年齡5歲,最大年齡12歲,平均年齡(9.46±3.67)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1 a。青少年組共44例,最小年齡13歲,最大年齡18歲,平均年齡(15.94±2.52)歲;對照組共43例,男23例,女20例,最小年齡6歲,最大年齡17歲,平均年齡(13.91±4.67)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1 a。2組性別、近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納入和排除標準
1.2.1診斷標準[2]近視力正常,遠視力<1.0,但能用凹球透鏡矯正。小于-3D為輕度近視,-3D~6D為中度近視,-6D以上為高度近視;青少年遠視力在短期內下降,休息后視力又有提高,使用阿托品麻痹睫狀肌后,檢影近視度數消失或小于0.5D,為假性近視。眼底檢查,中度以上軸性近視,視乳頭顳側出現弧形斑,高度近視眼底易發生退行性變性、黃斑出血、萎縮斑等。
1.2.2納入標準[3]5歲≤年齡≤18歲,診斷符合青少年雙眼輕、中度假性近視患者;
1.2.3排除標準在治療期間采用其他治療方法的患者;合并其它影響視力下降的全身疾病及遺傳性疾病的患者;先天性近視、眼外傷和其他引起視力下降的眼病及真性近視者;18歲<年齡或年齡<5歲,診斷符合青少年雙眼高度性近視患者;
1.3治療方法
1.3.1實驗組針刺主穴,取睛明、承泣、攢竹、風池、瞳子髎等。操作方法:用75%乙醇或用碘伏(山東利爾康醫療科技股股有限公司)行皮膚消毒,選用規格為0.30×25 mm的一次性無菌針灸針(蘇州市吳中區東方針灸機械廠),針刺上述穴位,留針時間為10~30 min,每天針刺1次,10 d為1療程。
1.3.2對照組選0.25%托呲卡胺滴眼液(武漢五景藥業有限公司,6 mL)每晚睡前滴1~2滴,10 d為1療程。
1.3.3統計方法使用SPASS20.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方差分析,均設檢驗水準為a=0.05,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4檢查方法視力檢查:采用最新標準化 LogMAR視力表進行檢查,檢查距離為3 m,視力表照明光線為:80~320 cd/m2[4]。屈光度檢查:12歲以下用0.5%阿托品眼膏散瞳,連續用3日。12歲以上用復方托呲胺滴眼每5 min一次,連用4次。帶瞳孔反射消失后驗光。
2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2.1療效標準采用國際標準視力表的劃分方法[5];痊愈:治療后視力提高到 1.0 以上者;顯效:治療后視力提高 5 行以上者;無效:治療前后視力無變化或下降者。
3討論
眼屈光間質的屈光力增強或眼軸的前后徑過長等原因可以影響光線在視網膜前成像[6]。可分為輕、中和高度近視。青少年時期,若用眼不合理,可使睫狀肌經常處于痙攣狀態,從而導致晶狀體長期地處于凸度增加的狀態,導致出現近視的癥狀。
預防近視臨床上主要采用睫狀肌麻痹劑,常用藥物有長效的阿托品和短效的托吡卡胺。這幾個產品由于不良反應較輕,在臨床上經常使用。其主要的作用機制:松弛睫狀肌,解除調節痙攣和調節麻痹,從而使晶狀體變的扁平、屈光度下降,從而達到阻止視力下降的目的[7]。但現在許多專家對使用睫狀肌麻痹劑對兒童近視治療的效果存在很大的爭議,很多人傾向把這類產品用于以預防近視的為主,通過解除調節痙攣和調節麻痹。
針刺治療眼病,在內經中早有記載《素問·繆刺論》:邪客于足陽蹻之脈,令人目痛,從內眥始刺外踝之下半寸之各有二痏,左刺右,右刺左,如行十里頃而已。靈樞寒熱病第二十一:足太陽有通項入于腦者,正屬木本名曰眼系[8]。至明朝付仁宇《審視瑤涵》記載近視臨床表現為“能近怯遠”。眼周穴位中,睛明穴位于眼內眥角上方凹陷處為足太陽膀胱之穴,腎與膀胱相表里為壬水,取之以水涵木,使目得所養,主治眼病諸疾。承泣位于瞳孔直下,眼球與眼眶下緣,為胃經之穴,上循面頰通調眼部氣血。風池為膽經之穴,目得肝血能視。攢竹位于目內緣內陷,緩解目視不明。瞳子髎為目外眥1厘米處,促進眼肌血循環,消除視疲勞。有清肝明目通調氣血,健脾益腎。合谷為陽明經,多氣多血之原穴,對氣血不足而至睫狀肌痙攣可有效緩解。
通過臨床觀察發現,針刺治療青少年兒童近視經濟、有效、無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葛堅.眼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79.
[2]ZY/T001.1~1.9-94,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
[3]吳麗云,大椎振法配合穴位按摩治療青少年近視效果的臨床觀察[J].福建中醫藥大學,2013.5.
[4]李剛,張方華,顏少明,等.標準化LOGMAR視力表的研制與臨床應用[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5,26(12):1371-1373.
[5]陳貴廷,薛賽琴.最新國內外疾病診療標準[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2:1173-1175.
[6]北京協和醫院.眼科診療常規[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546-547.
[7]張堅寅,俞全,徐海萍,等.托吡卡胺滴眼液防治青少年假性近視的臨床觀察[J].臨床醫,2008,28(6):31-32.
[8]魯瑛.中醫四部經典[M].太原:山西科技出版社,2011:104-230.
(收稿日期:2014-05-30)
摘要:目的觀察針刺治療青少年、兒童單純近視眼的治療效果。方法對2011年12月—2013年8月到本院就診的青少年兒童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又分為兒童組和青少年組,實驗組均采用針刺攢竹、承泣、瞳子髎、風池、睛明進行治療,對照組采用托吡卡胺滴眼液進行治療。結果實驗組治愈30只眼,好轉76只眼,未愈26只眼,總有效率83%。對照組治愈10只眼,好轉22只眼,未愈21只眼,總有效率60.3%。結論針刺治療青少年兒童近視有效率優于用托呲卡胺滴眼液對照組(P<0.05),并且發現,在針刺治療中,兒童組治療效果優于青少年組的患者。
關鍵詞:青少年;兒童;近視針刺穴位
中圖分類號:R246.82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4)08-0060-02
近視指在無調節狀態下,平行光線經眼的屈光系統屈折后,遠距離的物體不能在視網膜上清晰地成像,焦點落在視網膜前。患眼對遠距離的物體辨認發生困難,即近看清楚,遠看模糊不清。中醫稱本病為“能近怯遠癥”。近視患者占我國總人群中約為30%,6~7歲學齡前兒童占3.9%~9.1%,小學生占35%,中學生占50%,大學生約占70%[1]。隨著近視患者的日益增加,如何有效治療近視已成為一個公眾關注的焦點。應用針灸治療近視眼482例,取得一定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通過對2011年—12月2013年8月到昭通市中醫院眼科門診接受治療的單純近視125例185只眼進行臨床觀察。把患者隨機分成2組:實驗組82例132只眼,男42例,女40例,實驗組又為兒童組和青少看組,兒童組共38例,最小年齡5歲,最大年齡12歲,平均年齡(9.46±3.67)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1 a。青少年組共44例,最小年齡13歲,最大年齡18歲,平均年齡(15.94±2.52)歲;對照組共43例,男23例,女20例,最小年齡6歲,最大年齡17歲,平均年齡(13.91±4.67)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1 a。2組性別、近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納入和排除標準
1.2.1診斷標準[2]近視力正常,遠視力<1.0,但能用凹球透鏡矯正。小于-3D為輕度近視,-3D~6D為中度近視,-6D以上為高度近視;青少年遠視力在短期內下降,休息后視力又有提高,使用阿托品麻痹睫狀肌后,檢影近視度數消失或小于0.5D,為假性近視。眼底檢查,中度以上軸性近視,視乳頭顳側出現弧形斑,高度近視眼底易發生退行性變性、黃斑出血、萎縮斑等。
1.2.2納入標準[3]5歲≤年齡≤18歲,診斷符合青少年雙眼輕、中度假性近視患者;
1.2.3排除標準在治療期間采用其他治療方法的患者;合并其它影響視力下降的全身疾病及遺傳性疾病的患者;先天性近視、眼外傷和其他引起視力下降的眼病及真性近視者;18歲<年齡或年齡<5歲,診斷符合青少年雙眼高度性近視患者;
1.3治療方法
1.3.1實驗組針刺主穴,取睛明、承泣、攢竹、風池、瞳子髎等。操作方法:用75%乙醇或用碘伏(山東利爾康醫療科技股股有限公司)行皮膚消毒,選用規格為0.30×25 mm的一次性無菌針灸針(蘇州市吳中區東方針灸機械廠),針刺上述穴位,留針時間為10~30 min,每天針刺1次,10 d為1療程。
1.3.2對照組選0.25%托呲卡胺滴眼液(武漢五景藥業有限公司,6 mL)每晚睡前滴1~2滴,10 d為1療程。
1.3.3統計方法使用SPASS20.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方差分析,均設檢驗水準為a=0.05,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4檢查方法視力檢查:采用最新標準化 LogMAR視力表進行檢查,檢查距離為3 m,視力表照明光線為:80~320 cd/m2[4]。屈光度檢查:12歲以下用0.5%阿托品眼膏散瞳,連續用3日。12歲以上用復方托呲胺滴眼每5 min一次,連用4次。帶瞳孔反射消失后驗光。
2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2.1療效標準采用國際標準視力表的劃分方法[5];痊愈:治療后視力提高到 1.0 以上者;顯效:治療后視力提高 5 行以上者;無效:治療前后視力無變化或下降者。
3討論
眼屈光間質的屈光力增強或眼軸的前后徑過長等原因可以影響光線在視網膜前成像[6]。可分為輕、中和高度近視。青少年時期,若用眼不合理,可使睫狀肌經常處于痙攣狀態,從而導致晶狀體長期地處于凸度增加的狀態,導致出現近視的癥狀。
預防近視臨床上主要采用睫狀肌麻痹劑,常用藥物有長效的阿托品和短效的托吡卡胺。這幾個產品由于不良反應較輕,在臨床上經常使用。其主要的作用機制:松弛睫狀肌,解除調節痙攣和調節麻痹,從而使晶狀體變的扁平、屈光度下降,從而達到阻止視力下降的目的[7]。但現在許多專家對使用睫狀肌麻痹劑對兒童近視治療的效果存在很大的爭議,很多人傾向把這類產品用于以預防近視的為主,通過解除調節痙攣和調節麻痹。
針刺治療眼病,在內經中早有記載《素問·繆刺論》:邪客于足陽蹻之脈,令人目痛,從內眥始刺外踝之下半寸之各有二痏,左刺右,右刺左,如行十里頃而已。靈樞寒熱病第二十一:足太陽有通項入于腦者,正屬木本名曰眼系[8]。至明朝付仁宇《審視瑤涵》記載近視臨床表現為“能近怯遠”。眼周穴位中,睛明穴位于眼內眥角上方凹陷處為足太陽膀胱之穴,腎與膀胱相表里為壬水,取之以水涵木,使目得所養,主治眼病諸疾。承泣位于瞳孔直下,眼球與眼眶下緣,為胃經之穴,上循面頰通調眼部氣血。風池為膽經之穴,目得肝血能視。攢竹位于目內緣內陷,緩解目視不明。瞳子髎為目外眥1厘米處,促進眼肌血循環,消除視疲勞。有清肝明目通調氣血,健脾益腎。合谷為陽明經,多氣多血之原穴,對氣血不足而至睫狀肌痙攣可有效緩解。
通過臨床觀察發現,針刺治療青少年兒童近視經濟、有效、無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葛堅.眼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79.
[2]ZY/T001.1~1.9-94,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
[3]吳麗云,大椎振法配合穴位按摩治療青少年近視效果的臨床觀察[J].福建中醫藥大學,2013.5.
[4]李剛,張方華,顏少明,等.標準化LOGMAR視力表的研制與臨床應用[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5,26(12):1371-1373.
[5]陳貴廷,薛賽琴.最新國內外疾病診療標準[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2:1173-1175.
[6]北京協和醫院.眼科診療常規[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546-547.
[7]張堅寅,俞全,徐海萍,等.托吡卡胺滴眼液防治青少年假性近視的臨床觀察[J].臨床醫,2008,28(6):31-32.
[8]魯瑛.中醫四部經典[M].太原:山西科技出版社,2011:104-230.
(收稿日期:201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