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業寧 梁雁玲 方朝新
鼻內窺鏡下應用雙極電凝止血的臨床觀察
劉業寧 梁雁玲 方朝新
目的 探討鼻內窺鏡下應用雙極電凝在治療鼻出血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回顧分析65例非外傷性鼻出血患者經鼻內窺鏡下應用雙極電凝止血的臨床資料。結果 所有患者一次性治愈達92.31%, 隨訪3個月無復發, 無不良并發癥。結論 鼻內窺鏡下應用雙極電凝在治療鼻出血中療效確切,臨床上值得廣泛應用。
鼻內窺鏡;雙極電凝;鼻出血
鼻出血系指血液經鼻流出, 是耳鼻咽喉科常見的急癥之一。鼻出血既可為鼻腔局部疾病所致, 如外傷、黏膜炎癥、糜爛、腫瘤, 也可為全身疾病在鼻部的表現。鼻出血的治療原則是及早明確出血部位, 及早有效地終止鼻出血。鼻出血的傳統治療方法是前鼻孔、后鼻孔填塞必要時行頸外動脈結扎。前者有一定盲目性, 效果欠確切。后者對患者傷害較大,并發癥較多。隨著鼻內窺鏡的廣泛應用, 為明確止血部位、有效止血提供了先進的技術手段。現將本科2010~2013年鼻內鏡下雙極電凝治療鼻出血的65例病例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科2010~2013年鼻內鏡下雙極電凝治療鼻出血的65例病例, 其中男40例, 女25例, 年齡25~86歲,平均年齡53歲, 全部為單側鼻出血。全部患者近期反復鼻出血, 經門診行凡士林紗條或止血膨脹海綿填塞后止血對癥治療后未能確切止血。出血時間為2 h~5 d, 其中52例患者合并不同程度高血壓, 28例不同程度貧血。
1.2 治療方法 患者取仰臥位, 常規消毒鋪巾后采用鼻內鏡檢查。檢查時先抽出原先鼻腔填塞物, 表面麻醉、收縮鼻腔黏膜。分清鼻腔結構, 負壓吸引清除積血或新鮮出血追蹤出血點, 如果已無活動性出血, 可按一定順序尋找出血點:鼻中隔、嗅裂、中下鼻道、后鼻孔邊緣、蝶篩隱窩[1]。盡量檢查整個鼻腔。對可疑的出血點可用吸引器吸引誘發出血。對明確的搏動性出血點予以雙極電凝, 電凝確切, 可以達到滿意止血, 如果對于雙極電凝難以抵達的部位, 可在鼻內鏡下有目的地局部填塞數字紗塊、明膠海綿、凡士林紗條或止血膨脹海綿等止血材料壓迫止血, 一般可以止血。
鼻內鏡下雙極電凝治療鼻出血的65例患者中, 蝶腭孔出血26例, 中鼻道、下鼻道中后段出血20例, 鼻中隔中后段出血15例, 鼻頂部出血4例。60例經過雙極電凝止血填塞止血材料24 h后拔除達到滿意療效, 5例需要有目的地局部填塞凡士林紗條、止血膨脹海綿壓迫48 h后拔除無再次出血。隨訪3個月無再發及不良并發癥。
鼻腔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見的急癥之一, 治療上最重要的是明確出血點。前鼻鏡因視野較窄, 對于鼻腔深部、隱蔽或者鼻咽部出血無能為力。而鼻內窺鏡能夠多角度直視整個鼻腔, 配合吸引器, 清除鮮血或凝血塊的同時可以探尋具體出血點或可疑出血部位。按作者經驗, 反復出血, 且出血量較大, 需要住院的患者, 大多數都是鼻腔深部甚至靠近鼻咽部出血, 前鼻鏡檢查很難發現具體出血點, 常規鼻腔填塞特別是鼻腔深部、隱蔽的出血, 應用凡士林紗條行前鼻孔填塞治療多無效果。因鼻腔填塞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填塞物不能壓迫出血點, 同時還造成鼻腔黏膜的損傷、疼痛刺激, 特別是后鼻孔填塞的并發癥更為顯著:咽鼓管損傷、低氧血癥、心肌梗死、腦血管意外等[2]。盲目無效的鼻腔填塞是造成反復鼻出血和鼻黏膜廣泛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3], 鼻竇內鏡下行鼻腔有效填塞, 止血效果好, 鼻黏膜損傷小, 患者痛苦小[4]。本組65例的鼻出血患者中, 在鼻內窺鏡直視下尋找到明確出血點的予雙極電凝止血, 電凝后予明膠海綿、止血紗塊保護創面, 止血效果確切, 3個月內無明顯復發, 無不良反應。對于雙極電凝未能抵達的隱蔽部位, 在鼻內窺鏡直視下有目的地填塞明膠海綿、止血紗塊、凡士林紗條或膨脹海綿后均能達到止血目的。因此, 鼻內鏡下雙極電凝治療鼻出血是一種可行、有效的治療方法, 臨床上值得廣泛應用。
[1] 韓德民.鼻內窺鏡外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2:174-175.
[2] 周志永, 鄭曉紅.經鼻內鏡治療老年頑固性鼻出血的體會.中國內鏡雜志, 2003, 9(6):92.
[3] 田湘娥, 蔣衛紅.鼻內鏡下高頻電凝止血在鼻出血的應用.中國內鏡雜志, 2003, 9(6):15-18.
[4] 丁海峰, 張孝文, 劉維榮, 等.鼻竇內窺鏡下探明鼻出血部位及其臨床應用價值.臨床耳鼻喉科雜志, 2001, 15(9):45.
2014-06-13]
529300 開平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