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桂英
(廣州市第五中學,廣東 廣州 510250)
光現象探究活動是初中物理一個很重要的探究活動,但這部分內容較抽象,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對探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的傳播特點、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規律、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課標明確要求是科學探究Ⅱ,對白光是由色光組成的、色光的混合課標明確要求是科學探究Ⅰ.
目前配套的《光現象探究活動器材》,卻存在著不足:探究材料不足,缺乏有效說明、指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存在局限性.多年的教學經驗證明光靠教師講、課件和教具演示,效果不理想.針對不足,作者嘗試對現有配套的《光現象探究活動器材》對初中物理光現象系列演示實驗改進、創新,自制光現象系列演示實驗儀,并將改進、創新后的活動器材再次用于課堂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1)《物理課程標準》基本理念:鼓勵積極探究,使學生了解物理知識的功能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2)《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對義務教育物理課程實驗提出明確要求,在“內容要求”中,凡是用“通過實驗”這一措辭陳述的知識內容,都必須通過實驗來學習,這些實驗是必須做的.同時也提倡用自制教具和低成本實驗進行探究活動.
系列1:光的直線傳播直觀演示儀.
原來情況:人教版初中物理8年級上冊第4章第1節,關于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沒有直觀的演示,通常處理是用口講或課件演示,學生較難理解.本演示儀能夠直觀演示光的直線傳播,大大提高講課的效率,學生也可以使用它來做探究活動.
制作材料:廢酒盒1個(木質的),夾子1個,黑紙板1張,螺釘和螺帽各1個(成套配用).
制作過程:將廢酒盒里面一端釘1塊小木板,將螺釘裝上,另一端挖1個小孔(大小剛好能塞1支激光筆),用黑紙板將廢酒盒口封上,合上蓋子,就做成了黑盒.
實驗器材:自制光的直線傳播直觀演示儀,蚊香,激光筆,火柴.
實驗過程:
(1)如圖1,用夾子夾好蚊香,點燃.將蚊香固定在盒里面,并蓋上蓋子.

圖1

圖2
(2)如圖2,用激光小手電筒從旁邊射入,能看見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演示成功.
實驗創新之處:
(1)自制黑盒,成本低.
(2)蚊香燃燒時間長,煙較多而且穩定,演示效果明顯.
(3)體積小,方便全班傳閱.
系列2:光的反射直觀演示儀.
原來情況:人教版初中物理8年級上冊第4章第2節光的反射,通常是利用平面鏡、白紙、激光筆、光屏、鐵架臺、量角器等器材,通過實驗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沒有專門的實驗儀,實驗過程比較繁瑣,實驗現象不明顯,實驗效率較低.作者自制光的反射直觀演示儀,操作簡便,現象直觀準確,大大提高了上課的效率,學生也可以用它來做探究活動.
制作材料:平面鏡1塊約長5cm、寬5cm,鐵板2塊約長20cm、寬15cm,A4白紙2張,木板1塊約長30cm、寬10cm,木條2條1條約長30cm、寬2.5cm,另一條約長15cm、寬2.5cm,磁鐵1塊.
制作過程:
(1)將2塊鐵板一面用透明膠粘好,另一面用502膠水將A4白紙貼好,注意要平整,再將1張復印好量角器的白紙貼好.
(2)將小磁鐵鑲入長木條中,并用502膠水將兩條小木條固定在木板上,中間留約1cm縫隙.

圖3
(3)將鐵板插入木條之間,整個裝置如圖3所示.
實驗器材:自制光的反射直觀演示儀,2支激光小手電筒.
實驗過程:用激光小手電筒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如圖4、5所示.
(1)研究光的反射規律(2線分居和2角相等).
(2)還能看到反射光線嗎?(3線同面).
(3)光路可逆.

圖4

圖5
實驗創新之處:成本低,操作方便,效果明顯,尤其演示光路可逆.
系列3:光的折射直觀演示儀.
原來情況:人教版初中物理8年級光的折射,一般學校沒有學生實驗配套儀器,學生難于做實驗.筆者利用實驗原有的器材,加上精心制好的“量角器”,組合成光的折射直觀演示儀,操作簡便,現象直觀準確,大大提高了上課的效率,學生也可以用它來做探究活動.
制作材料:水槽1個,激光小手電筒1支,塑料角架1個,鐵板1塊約長25cm、寬20cm,油性筆1支,量角器,圓規.
制作過程:
(1)先將鐵板用油漆油成白色,利用量角器、圓規和油性筆精心畫上1個圓并標上刻度,做成“量角器”.
(2)將實驗原有的水槽、角架、激光小手電筒1支、擴束器和自制量角器”組合成光的折射直觀演示儀.
實驗過程:用激光小手電筒探究光的折射規律,如圖6、7所示.
(1)水槽裝水,將自制“量角器”放入水中.
(2)探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的折射情況.
(3)探究光從水斜射入空氣的折射情況.

圖6

圖7
實驗創新之處:成本低,操作方便,效果明顯.
系列4:海市蜃樓的實驗演示儀.
人教版初中物理8年級光的折射,提到海市蜃樓現象.海市蜃樓,是大氣光學現象,光線經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后發生顯著折射,使遠處景物顯示在半空中或地面上的奇異幻景,常發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區.古時傳說這種幻景是海里的蜃吐氣而成的,故而得名.
原來情況:海市蜃樓現象,沒有專門的實驗儀器演示,通常處理是先讓學生看視頻,再分析海市蜃樓的成因,學生學習興趣不大,學習效果欠佳.
能否設計一個實驗直觀演示,光在不均勻光線沿曲線傳播,用實驗讓學生親身感受一下什么海市蜃樓,對理解海市蜃樓成因,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會有很大幫助.
改進思路:設想讓光在不均勻的鹽水中沿曲線傳播,代替光在不均勻空氣中沿曲線傳播.
最初筆者在暗室桌面放一個長方體魚缸,裝入大半缸水,在向魚缸里均勻撒鹽,不攪拌靜置2h,使鹽水成為不均勻介質,用激光筆沿內側缸壁斜向下射出激光,將會看到水面下方的光路是彎曲的,但演示效果不明顯.后來反復實驗,將容器底面做成弧面,效果最好.
制作材料:透明塑料板若干,502膠水,玻璃膠.

圖8
制作過程:如圖8,用透明塑料板拼裝成一個圓弧形水槽,用玻璃膠拼接,保證容器不漏水.
實驗演示過程:
(1)在水槽中裝滿水.
(2)在水槽中均勻灑上一層鹽(或白沙糖),不可攪拌,放置0.5h以上.
(3)半小時后,用激光筆從水槽一側射入激光,在較暗的環境下,可以看得激光在水中沿曲線運動.演示后的效果如圖9,真實實驗效果圖如圖10.

圖9

圖10
實驗注意事項:
(1)海市蜃樓是地球表面大氣的一種光折射現象,底面應做成弧面.
(2)根據光線在不均勻空氣中傳播,保留用鹽水代替空氣,光線應只在鹽水中傳播.
(3)光線呈現的距離應盡量遠,其彎曲程度才可以用眼睛明顯看到.
(4)用功率大的綠色激光筆比紅色激光效果好.
(5)演示時室內關閉其他光源,周圍環境越暗越好.
創新之處:
(1)能直觀演示光在不均勻介質傳播,光的傳播方向會發生改變.
(2)實驗現象很明顯,讓學生親身感受一下什么海市蜃樓,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3)操作方便.
(4)實驗成本低.
系列5:簡易多功能光學實驗演示儀.
原來情況:人教版初中物理8年級上冊光現象和透鏡及其應用,一般學校用激光演示儀,但激光演示雖然射出來的激光強度大,光只能從一個方向射入,很難演示光路可逆.加上激光演示儀比較貴重,也較笨重,不容量攜帶和操作.我們自制的激光演示儀,簡單輕便,操作簡單,尤其可演示光路.這樣可以直觀準確,大大提高上課的效率,學生可以用來探究光學大部分實驗.
制作材料:2塊木板(1塊長約長40cm、寬15cm,1塊約長37cm、寬31cm),A4白紙8張.螺絲釘16顆,小鐵板2塊.
制作過程:
(1)將木板油上白漆,晾干.
(2)用4張A4白紙用502膠水平整貼在長37cm、寬31cm的木板上,用4張A4紙復印圓,并將它平整貼在木板上.
(3)用電鉆鉆合適的小孔,將旋轉按鈕(廢舊激光演示儀拆下的)裝上,并用鐵板打上螺絲釘,將長37cm、寬31cm木板豎直固定在長約長40cm、寬15cm木板上.
實驗器材:1個自制“簡易多功能光學實驗演示儀”,激光小手電筒,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玻璃磚,凸透鏡,凹透鏡等.
實驗過程:(1)探究光的折射規律(圖11、12).
(2)探究凹面鏡對光線的會聚(圖13).

圖11

圖12

圖13
(3)探究凸面鏡對光線的發散(圖14、15).

圖14

圖15
(4)還可以演示光的反射,凸透鏡、凹透鏡對光線折射作用,玻璃磚對光線折射作用等.
創新之處:
(1)廢物利用,制作成本低.
(2)實驗器材簡單輕便.
(3)操作簡單,演示效果明顯,尤其演示光路,大大提高上課的效率.
(4)多功能,可以用來探究光學大部分實驗.
系列6:色光三原色的合成實驗演示儀器.
原來情況:物理課程標準(2011版)明確規定:通過實驗,了解白光的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現象.以前配套的實驗是,用皮帶輪旋轉均勻分布的紅、綠、藍3張紙,通過3張紙反射出來的色光再混合成白色,演示效果較差.后來市面上也出現了直接用紅、綠、藍3種燈射出3種色光,主要原因是光線不夠強或色光顏色不夠純造成.
設計思路:找到能純紅、綠、藍(RGB),通過增大LED燈的亮度和調整3個凸透鏡的焦距和間距來增強射出去的光的亮度,使到演示效果大大增強.
制作材料:大功率(約3W)的LED燈(純紅、純綠、純藍各1個),PVC管,凸透鏡9個(直徑40mm,焦距為100mm的3個,直徑為30mm、焦距為50mm的6個)學生電源1臺(能提供5V~18V的直流電壓),木板1塊,電位器3個.
制作過程:
(1)網上夠大功率(約3W)的LED燈(純紅、純綠、純藍各1個).
(2)用木板做成1個可以直立的支架.
(3)將凸透鏡9個(直徑40mm,焦距為100mm的3個,直徑為30mm、焦距為50mm的6個)和PVC管做成3組可調焦的凸透鏡組,并將大功率(約3W)的LED燈(純紅、純綠、純藍各1個)裝上,如圖16,17所示.
(4)裝上電位器調節光的強度,最后組合成如圖18.

圖16

圖18
實驗過程:
(1)演示紅光和綠光混合.
(2)演示藍光和綠光混合.
(3)演示紅光和藍光混合.
(4)演示紅光、綠光、藍光混合成白色.
創新之處:本作品通過增大LED燈的亮度和調整3個凸透鏡的焦距和間距來增強射出光的亮度,使演示效果大大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