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李素芳 張衛苓
摘 要:在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對實訓基地功能實現進行研究。主要分析了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學現狀、實訓基地建設與發展的現狀,提出了實訓基地功能實現的途徑,探索了實訓基地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周邊效應,為藝術設計類專業順應時代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藝術設計;教學現狀;教學效果;實習
實訓基地的建設,對高院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藝術設計類專業擔負著設計類行業、企業人才的培養使命。而當前高職藝術設計類教育中存在一些問題,實訓基地功能沒有得以實現,以至于學生有好的創意但不能及時應用到實踐中,限制了學生的生產力與創造力,導致就業時出現眼高手低的現象,這就對藝術設計類專業實訓基地功能實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學現狀
1.課程打包,生產性實訓基地保障教學效果
以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為例,課程是打包教學,即課程體系是圍繞職業崗位能力確定綜合學習項目,再以綜合學習項目為中心確定開設的支撐課程,構成了多個課程包。這就要求校內有生產性實訓基地保障教學的有序進行。
2.頂崗實習,需多門校外實訓基地提供實習崗位
暑假是學生最主要的頂崗實習時間之一,對于藝術設計類學生而言,每個設計公司幾乎只能提供1~3個實習崗位,要滿足多名學生的實習,就需要有多家校外實訓基地。
3.實踐類課程,需企業能工巧匠作為第二導師保障技能訓練效果
在綜合項目,如:海報設計項目、標志設計項目、展示設計項目教學過程中,通常會遇到一些個性的操作問題,針對專任教師在教學研究上投入的精力多而實踐經驗相對薄弱的現狀,需要合作企業及時提供能工巧匠作為第二導師來保障技能訓練效果,以保障不與市場脫軌。
二、實訓基地建設現狀
多年來,我們以校內實訓室為基礎,以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為重點,以校外實習基地為重要補充,構建了全方位的實踐教學平臺,不斷完善和提高了實踐條件。
1.“工學一體化”項目室
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目前建有多個“工學一體化”廣告項目室,內有多媒體教學設備、人手一臺高配計算機,專業還配有掃描儀、激光打印機、裁紙刀等設備和工具。可滿足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程的教學需要。
2.“工作室”制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
工作室面向社會承接各項業務,能將理論與實踐對接、課堂與基地對接、教學內容與生產任務對接,以生產產品為結果,提供真實的職場訓練平臺,具有實踐教學和生產兩大基本功能。能夠滿足綜合類項目的教學需要。
3.“校企合作”式的校外實訓基地
依托行業和社會資源,一方面,專業與位于孵化園內的多家設計公司等簽訂了校外實習基地協議,它們就設在院內,便于開展“前工作室后項目室”模式的工學結合,是專業獨具優勢的校外實習基地。另一方面,還與多家校外公司開展合作,建立了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確保學生頂崗實習一人一崗。
三、實訓基地功能實現的途徑
在現有實訓基地的基礎上,如何能夠充分發揮實訓基地的作用,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索。
1.制定相關制度,實現校企共贏
隨著校企合作的發展,我們發展企業的熱情不是不能保持高漲,學校設想得很好,實施起來卻很難,針對這樣的現狀,制定相關的制度來保障是非常必要的。在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探索制定了入駐校內孵化園企業的“合作企業管理辦法”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如:辦法中明確規定“合作企業要參與教學,作為入駐企業年終考核的依據”,制定了“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教學管理制度”,制定中提到工作人員要帶學生做項目。
2.生產性實訓基地要做到七大合一
生產性實訓基地是專業得以發展的最重要的實踐場所,要滿足經營場所與實訓場所合一,學生與員工合一,教師與師傅合一、教學內容與工作項目合一,教學工具與生產工具合一,教學與科研合一、教書育人與業務經營合一。
3.培養教師實踐動手能力
在實訓基地功能實現研究過程中,教師更清晰地看到了教學對于企業教師的依賴,技術上的缺陷使教師迫切要求提高業務能力,因此,教師積極到企業利用實習時間,主動向企業師傅學習,有針對性地取長補短。
4.優化教學資源庫
實訓基地面向社會承接各項業務,可直接為教學提供各種真實項目,讓學生與設計師同步設計,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商業意識,提高學生的競爭力,又能為同一項目提供多套方案,對于生產性實訓基地的發展起到良性促進作用。而大批的設計方案、素材、企業真實項目為豐富與優化教學資源庫起到了重要保障。
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將進一步在實訓基地建設及功能實現上尋求途徑,在改革的過程中不斷回頭看、往前瞻。通過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的不斷完善,更大地發揮實訓基地的作用,促進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常云.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教學資源優化配置研究[J]. 陜西師范大學,2012(5).
[2]童衛軍.高職院校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與運行機制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1(7).
[3]李國妍.天津濱海職業學院物流實訓基地建設的研究[J].天津大學,2012(5).
作者簡介:
張 靜:女,1982年生,碩士,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技術與廣告設計。
李素芳:女,1978年生,碩士,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
張衛苓:女,1976年生,碩士,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機多媒體。
(作者單位 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誗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