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潔
摘 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要求教師一方面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另一方面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在新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全方位的人才,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主體地位的背景下,實行實效性的教學無疑是最科學的選擇。
關鍵詞:實效性;課堂氛圍;教學方式
教學實效性具體是指教師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做到整個教學過程是扎實的、平實的、充實的,并且還是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的。教學課堂的實效性就是要求教學內容真實且有效。實效教學主要包括四個方面:課堂質量、課堂效率、知識技能以及基本素養。筆者將從兩個方面具體明確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具體應該怎樣實現教學的實效性。
一、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師教學活動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個體發展,并且能夠創設出良好的教學環境。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要求教師從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產生情感共鳴兩個方面著手。
在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方面,要求教師轉變角色,將自己的身份定位為學生的朋友,能夠積極地參與到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去,一方面是學生學習的指引者,另一方面是學生的合作者。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融洽的學習方式,使其思維得到充分的發揮,能夠無限的拓展。以下面一道應用題為例:
例如:操場上有15個工人在植樹,又來一樣多,請問:共有多少人在植樹?
15+15=30(人)
事實上,這是一道已知條件并不明確的應用題,小學生在解答的時候很有可能會摸不著頭腦,“一樣多”這樣的詞匯很有可能在其頭腦中沒有一定的概念,這時老師可以以朋友的身份進行友情提示,使同學們產生新的認識并使其轉變注意力。這就是教師以轉變身份的形式進行教學,具有很強的實效性。
在產生情感共鳴方面,要求教師以自己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情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充分了解教材內容,并對教材內容進行升級和完善,使原本枯燥的知識更加靈活和變通,給予教材內容生命和思想。在教學過程中要充滿教學熱情,用自身的情感和經歷去感染學生,使學生能夠更加具備學習的熱情。
無論是在教學過程中轉換自身的角色還是與學生達成一致的情感共鳴,都能夠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實效性。
二、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
對于構建實效性的小學數學課堂來說,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是最有效的途徑。無論是什么學科什么類型的課堂,教學策略的選擇都直接決定了教學效果的好壞。筆者具體提供兩種教學策略以探析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實效性。
1.采用合理的情景教學
教師在課堂中融入相關的實驗環節,以提高小學生實踐操作的能力。具體要求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契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學生感興趣的互動,諸如畫圖、拼魔方、游戲教學等等,使學生能夠在實驗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愛上數學,并且能夠有效地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具有實踐的能力。
2.分層教學
教師將學生依據不同的學習能力和掌握能力分組,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獎懲和提問。這樣一來,能夠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使每個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學習方向和方法。
總之,對于實效性教學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教師能夠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達成期望的教學目標。
本文簡單明確了小學數學課堂實效性的定義,并針對實效性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希望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教學工作者能夠側重于實效性,一方面營造合理的課堂氛圍,另一方面應用合理的教學手段。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第七十五小學)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