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云+楊雷


一場由民兵預備役高炮隊伍擔綱的全軍競賽性考核,在全國七個不同地域輪番展開后,于9月下旬結束。
和此前持續兩月的年度最大軍演“跨越-2014”類似,這又是一次七大軍區“代表隊”的大比拼,不同的是,這次參演的對象,是被稱為后備力量的民兵預備役部隊。它的主要成分,是服預備役的共和國公民,而不是現役軍人。
2014年,中國軍隊再次迎來“考試季”,而作為我國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民兵預備役隊伍也迎來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次大考。
這一次由總部牽頭組織、涉及七大軍區的大規模考核,探索意味濃厚:民兵預備役部隊如何實現基于信息系統的統編聯訓及優化力量結構;探索民兵預備役部隊指揮信息系統和現有武器裝備鉸鏈及融入聯合作戰體系的路徑措施;探索民兵預備役部隊開展實戰化訓練的方法與路子。
一次考核,或將助推中國國防后備力量建設走上新的發展道路。
只要身在陣地,每個人都是戰士
基礎理論、基本技能、指揮所演練,三個題目看似簡單、明確,但對于經歷了這次考核的7位預備役高炮師師長來說,每一個人心里都是五味雜陳。
這次考核以信息化條件下城市聯合防空作戰為背景,每一支部隊都以一個特定的大城市為戰場,保衛火車站、鐵路大橋、能源基地等重要目標。
在聯合防空作戰力量編成內,以群為單位進行的考核,所有情況由總部考核組導調,師長并不參與直接指揮。但手下的表現,讓這些師長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敵小型無人機一架,于30秒前投擲一枚炸彈,在你部指揮所上風向30米處爆炸,有刺激性氣味在指揮所彌漫!”
考核總導演、防空兵學院指揮系戰役戰術教研室教授趙志成,突然給出的一組臨機情況,打斷了陜西某預備役高炮師參考部隊的作戰會議。
在場的指揮員們立刻手忙腳亂,因為他們并沒有攜帶防毒面具。
“民兵預備役部隊實戰化訓練,肯定要經歷這樣一個知恥后勇的過程?!笨倕④娪柌寇妱昭b備局局長喬軍說。
每一支參考部隊都曾遭遇過這樣的尷尬。
天津某預備役高炮師在機動途中遭遇生化武器的襲擊,四川某預備役高炮師的作戰決心上報后被要求重新調整兵力部署;福建某預備役高炮師指揮所則被“敵”軍小股空降兵襲擊……
“就是要按照實戰需要摔打部隊,真正的打仗不可能讓你四平八穩地坐在那里打飛機?!壁w志成說。
面對考核組給出的每一種情況,雖然參考部隊的指揮員都立刻提出應對方案,但問題頗多。
在考核組撰寫的考核報告中,羅列了近200個問題。有的對“敵”首輪空襲判斷不準確;有的在野外設大屏幕暴露目標;有的指揮員不知道如何正確處置“敵”偵察衛星過頂;甚至黨委會議召開時間過長,也被列為問題。
考核組設置的情況,都來自于戰爭中血的教訓。由10名防空兵學院專家、教授組成的考核組,幾乎想出了所有防空作戰中可能遇到的敵情和問題。
“有的情況處置起來,這些民兵預備役部隊絲毫不遜于現役部隊,有的情況就是現役部隊也不一定能夠做到完美?!壁w志成說。
真實的戰場不會區分現役軍人和民兵預備役人員,只要身在陣地,每個人都是戰士。
信息化與現役部隊同步接軌
多年來,民眾對于民兵預備役隊伍的直觀印象,依然停留在解放前“大刀紅纓槍、偵察敵社情”上。
在現役部隊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不斷進行軍事創新并適應信息化戰爭的同時,民兵預備役部隊也正在悄然轉型。
“目前,預備役部隊已形成了諸軍兵種齊全、遍布全國各省的力量結構和建設布局。”總參動員部訓練局局長史華明說,“選擇防空兵進行考核,是因為空襲和反空襲作戰充分體現了信息化戰爭的本質特征?!?/p>
21世紀以來的幾場局部戰爭表明,信息化條件下的空襲與反空襲已經成為交戰雙方的開局乃至結局之戰。國家無防則危,無空防則亡。
在此背景下,考核要求必須依托民兵預備役部隊防空作戰指揮系統,進行作戰指揮。
一紙電文,將民兵預備役部隊曾為弱項的信息化,推上了“必須建”和“強制用”的層面。
指揮所內,考核組通報的空情直接流轉至指揮席,指揮員經過分析判斷形成決策,轉瞬之間,已抵達營連指揮所。
這樣的指揮模式,已經完全和現役部隊同步、接軌。
參考部隊的主要指揮員,以及所在預備役高炮師的主官,都曾有過在現役部隊工作的經歷,對于防空作戰指揮系統帶來的便利,他們再熟悉不過了。
“以前民兵預備役隊伍都是人工報讀、標圖識別空情,現在通過防空作戰指揮系統,從情報處理到目標分發,更加快捷、高效、準確。”廣東某預備役高射炮兵師長黃樸說。
對于民兵預備役部隊來說,打通現有武器裝備與指揮信息系統的信息鏈路,尤為重要。
長久以來,民兵預備役高炮隊伍使用的武器裝備,多為現役部隊退下來的老舊裝備,維修難,保障難。以這次考核為牽引,民兵預備役高炮隊伍的武器裝備也發生了質變——對火控系統進行了信息化升級改造。
在考核現場,白色的航模靶機發射后不久,警戒雷達迅即捕獲目標,空情通過防空作戰指揮系統迅速流動至營連指揮所。高炮根據炮瞄雷達計算出的射擊諸元隨動跟蹤。指揮員按下按鈕,一個高炮群頓時開火齊射。
史華明告訴本刊記者:“考核的目的不是打分,只要民兵和預備役高炮隊伍所有的作戰單元和武器平臺都融入了作戰體系,這次考核就成功了?!?/p>
為了準備這次考核,所有的參考部隊精心準備,有的甚至派人到生產廠家接受培訓指導。
對于這些民兵預備役高炮隊伍來說,沒有信息化,就沒有參加這次考核的機會,更不會有在未來戰爭中遂行作戰任務的能力和資格。
納入全軍聯合作戰體系
巡回考核結束,而針對考核中存在問題的檢討式復盤評估,正在進行中。
“我們會深刻總結考核中出現的問題?!彼拇愁A備役高炮師師長李勇說,“年底之前,我們將按照這次考核的模式,把其他沒有參考的團輪番拉一遍。”
不僅僅是高炮部隊,在總參動員部副部長王文清看來,這次考核是民兵預備役部隊建設轉型的一次實踐。“僅僅從作風上講,這次考核就定下了真、難、嚴、實的基調?!?/p>
插紅旗、唱贊歌,重形式、走過場,這些今年以來在現役部隊訓練中明令禁止的現象,在民兵和預備役部隊訓練中也將被杜絕。
與作風相比,考核對于民兵預備役部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還是信息化建設對于實戰化訓練的強力推動。
這次考核,讓參考人員見識了信息化所帶來的作戰理念和方式的巨大變化。據王文清介紹,考核中使用的指揮信息系統,將被逐漸推廣至全軍民兵預備役高炮隊伍,總部適時組織抽查,“不用都不行”。
大力推進民兵預備役隊伍信息化建設,根本目的是大力提升國防后備力量實戰化訓練水平和遂行任務的能力。
“只有實現信息鏈路上的互聯互通,才能把國防后備力量納入全軍聯合作戰體系之中?!蓖跷那逭f。
與現役部隊相比,民兵預備役隊伍的人員構成有其特殊性:從地方企事業單位編組,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和臨時性。
這就要求后備力量的編組更具科學性和時代性,民兵預備役人員必須不經長期訓練便具備遂行任務的能力。而依托地方豐富的人力、物力、組織力、科技力等資源,就可充分滿足編組需要。
“這將成為一種趨勢。”王文清說,寓軍于民、軍民融合,隨著民兵預備役隊伍信息化建設的推進,將有越來越多的從信息產業、高校、科研院所走出的人員,助力民兵預備役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