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英
摘 要 隨著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也日漸增多。美國頻繁使用貿易保護措施來避免其國內行業受到進口產品的損害,反傾銷調查則是重要手段之一。一旦中國企業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敗訴,將直接導致我國涉案產業要支付巨額的反傾銷稅,其市場份額嚴重萎縮,甚至被完全擠出美國市場。因此,美國對華反傾銷問題和中國的應對策略是值得研究的重大課題。
關鍵詞 反傾銷 對策
一、政府的責任
(一)爭取獲得市場經濟地位認可
很大程度上,美國對華反傾銷的基礎是中國的“非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不解決好這一問題,顯然在反傾銷,反補貼或者國際貿易中其他問題上,甚至在國際外交的很多方面都將處于不利地位。要獲得國際上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認可,必須首先從國內現實出發,積極穩步的推進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的建設,減少國家對企業的干預,使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經濟主體;同時適當的引導國內企業,特別是出口企業理性投資,避免重復過渡盲目的投產單一產品,引導企業擴寬出口市場路徑,防止惡性低價競爭,從源頭上遏制反傾銷出現。其次,在國際交往中,政府要進一步充分利用中國日益增強的國際地位,尤其是金融危機后期,加強同世界其他國家的貿易談判,充分運用WTO平臺,迫使美國早日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二)充分利用WTO框架下的爭端解決機制
中國加入WTO組織確實帶來了機遇與挑戰的雙重效果,我們既要面對美國等國家利用WTO規則限制甚至打壓中國的發展,同時也應該在WTO框架下,為自己爭取更大的利益。雖然在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發現,美國國內法對WTO甚至整個世界貿易的影響無處不在,甚至淵源深厚。但是,我們也看到,其國內法中很多條款甚至原則同世界貿易發展趨勢有諸多背離。我們應充分利用WTO的游戲規則,利用西方國家間的矛盾,對美國乃至WTO規則施加影響,使其能向著我們有利的方向發展。另外,由于諸多政治經濟原因,WTO部分相關條款的規定比較模糊,其含義仍然有待進一步明確。這種模糊條款在容易遭受詬病的同時,也意味著將對華反傾銷案件訴諸于WTO爭端解決機制時,有很大的辯解空間。利用這種漏洞為自己爭取更大的利益是政府在被動的情況下必須盡力去做的。充分通過WTO爭端解決機構的裁決,將不明確的規則通過判例的方式予以明確,既有利于在今后的貿易爭端中取得主動地位,又可以大大改善我國出口企業的國際貿易環境和法律訴訟地位,促使其他國家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二、企業的對策
企業是反傾銷應訴中的基本單位,同時也是反傾銷措施直接的受害者。企業的應訴動機應該是最高的。但是在實際中我們發現很多反傾銷調查都由于企業沒有或者墮于應訴,而給自身發展甚至整個行業產生了負面影響。
(一)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優化銷售策略,提高產品售價
隨著中國入世后貿易管制的進一步開放,部分出口企業受到眼前利益驅使,加之國內缺乏約束的市場氛圍,缺乏規劃的重復建設,激烈的貿易競爭環境等原因,又在金融危機爆發各國都限制進口,市場環境惡化的大環境下。更容易導致惡性的價格競爭,進而導致進口國提起反傾銷指控。對企業來說應盡可能了解同類產品在美國或第三國市場的銷售情況,以對產品的國際正常價格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理性定價,避免被國內行業的競價而迷惑。同時,行業協會應建立起出口過程中的價格協調機制,及時協調不同企業的價格,杜絕相互壓價,自相殘殺的行為。出口企業之間也應更多的進行溝通,促進價格策略的合理實現。但鑒于中國龐大的勞動力存量使得中國在可預見的未來仍然相當依賴勞動密集型產業創造盡可能多的就業機會,我們在短期內還不可能指望通過提升產業結構從根本上降低遭受反傾銷的幾率。對付反傾銷,首先從企業內部出發,加強自身科學管理的水平,提高產品競爭力,避免產品的單一化,加強企業自身抗擊風險的能力。建立完善的會計制度,對產品要素的成本、來源做到有據可查,如出口發票、箱單、提單、訂單、合同、結匯單、業務往來函件、應收帳款、應付帳款、付款憑證等等。以對后期應訴做好準備。
(二)組織反傾銷應訴團隊、準備充分的資料積極應訴
首先,從企業自身來講,應注意吸收國際貿易專業化人才,培養企業自身的應對反傾銷力量,減少在反傾銷應訴中被動跟著合作方行動的尷尬局面。在企業的合規、會計以及在對外銷售等部門都應該適當引入部分具有反傾銷相關知識的人才,并且在反傾銷訴訟開始前期對這些員工進行一定的培訓,甚至在反傾銷訴訟開始時,成立專門的反傾銷應訴小組。在反傾銷應訴時,這些員工往往更能將企業的實際運營情況同反傾銷訴訟聯系起來,更好的促進同反傾銷代理人間的合作。
(三)擴大海外市場,減少反傾銷損失
許多企業在遭受反傾銷稅后,被迫減少甚至推出進口國市場,對出口單一的企業來說無異于斷絕了唯一的生路,直接面臨倒閉的風險。因此,作為現代企業,在遭遇反傾銷之前,就應該打破傳統的單一狹窄的出口模式,積極開發新的海外市場,將出口國的銷售比重攤小,以避免出現1994年打火機退出美國市場后才轉戰歐盟市場的尷尬和困境。
三、行業協會的義務
作為經濟法中“政府-社會中間層-企業”三重主體關系中重要的一環,行業協會的作用一直在溫州打火機案之后,才日漸受到重視。在反傾銷應訴中,出口企業面對的往往是實力龐大的企業集團、行業協會或政府機構,這些對手無論在經濟實力,法律應用或者政治影響力方面都很強。作為企業單獨應訴雖然有一定的法律依據和規則,但作為整個行業的公共利益受威脅者,行業協會在專業技術,社會活動能力,信息獲取渠道方面比企業層面的應訴具有了許多先天優勢。以行業協會身份進行反傾銷談判、應訴,具有極強的規模效應,大大節約了信息收集、談判、締約和監督履行的成本。杜絕了企業的“搭便車”心理,更有利于行業內部的共同利益。
主要方面如加強行業協會規范性建設,促進協會功能提高;建立行業律師合作機制,培養反傾銷律師人才;加強與美國相關行業組織、貿易促進機構的聯系,擴大對外貿易交流,努力建立行業應訴機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