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真 任燕 楊桂
【摘要】2013年7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會議上主要強調,為了更進一步的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政府的職能轉變,不僅要積極的探索投資模式和政府經貿創新,加大服務領域的開放,也要加強防范各類風險,推動建立具有國際化標準的自由貿易試驗區,使其成為推進改革開放和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試驗田”,并發揮示范帶動積極作用,促進各地區共同發展。
【關鍵詞】自由貿易區;原因;影響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4)05-096-01
一、上海自由貿易區建立的原因
1.從國際方面來看,上海自貿區可以在中國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議(TPP)的談判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有希望成為中國加入TPP的第一個對外開放窗口,也可以重構目前的全球貿易投資規則,并可以為國內其他地區開放服務業積累寶貴的經驗。當今世界性的國際金融危機并沒有結束,各國家貿易保護主義現象還是比較嚴重,包括TPP、RECP等在內的區域型貿易協定也都在積極展開。在有可能進行加入TPP談判的背景下,中國決策層早已考慮要將上海自貿區作為中國加入TPP后第一個對外開放窗口,以應對貿易保護主義所帶來的挑戰。再次,建立中國上海自貿區也是順應當今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2011年,歐盟、美國、墨西哥、韓國的自由貿易協定伙伴分別為53個、20個、43個、46個,這些國家與他們的自由貿易協定伙伴的進出口額占其外貿總額的比重分別為27%、37%、73%、35%。相比之下,中國同其自由貿易協定伙伴的進出口貿易額占中國外貿總額的比重僅僅只有24%。因此,上海自貿區的加快建設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急切需要。
2.從國內方面來看,中國需要利用開放形成倒逼機制,利用開放促進新一輪的改革。在西方貿易伙伴的需求不振的背景下,中國可以借助發展自由貿易區來不斷拓寬經濟上的發展空間,以此來應對貿易保護主義對中國帶來戰略擠壓的不利態勢,拓展經濟市場領土和金融領土。
二、上海自貿區建立的影響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先行先試和建設,與其說是外貿突圍之舉,不如說是中國轉型的突破之舉。上海自貿區的方案中提出的相關主要任務是:進一步探索中國對外開放的新模式和新道路,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政體制改革,并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結構的優化,最終實現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形成可以復制、可以推廣的經驗,以更好服務全國的發展。可見,中國要利用上海自貿區來撬動新一輪的改革開放。上海自貿區的正式名稱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可見其代表的是中國的國家戰略,也是為了順應全球經貿發展新趨勢所作出的重大舉措。這次的重大改革是以制度創新為著力點,重在提升軟實力,各項工作影響大、難度高。其影響,不亞于中國“入世”。上海海納百川的地理優勢,使它在浦東改革開放后很快成為港口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的城市。選擇在上海“先行先試”,是因為上海的浦東新區是一個在國際產業分工和國際資本流動最前沿的“中國平臺”。它面對浩瀚的太平洋,背靠橫貫九域腹地的萬里長江。2009年11月,上海綜合保稅區在浦東成立,它合并了洋山保稅區、外高橋保稅區(含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浦東機場保稅區,發展迅速,貿易額已高居中國內地第一。區內已注冊企業總部近200家,國際貿易結算中心達20個,擁有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亞太區分撥中心。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先行先試”,將使上海突破目前的條框,有望走出中國稅制與TPP(跨太平洋貿易伙伴協定)、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協定)接軌、融合的創新之路,有利于全球跨國公司物聯網、互聯網的全球調撥,從而通過投資體制的突破,激發中國企業融合、創新、參與國際化能力的提高與普及。上海自貿區或將成為中國在資本市場和服務市場主動開放的先驅。這樣的體制機制創新,盡管難度大,但對上海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將檢驗上海有沒有抓住歷史機遇的遠見和魄力、有沒有承擔國家戰略的胸懷與勇氣、有沒有先行先試的知識與能力。先行先試,也將使上海獲得更多的制度紅利,對上海加快建設“四個中心”,進而建設成具有全球價值鏈“節點”功能的“全球城市”,是重大利好。可見的好處就有三條:1.這一舉措將使上海沖破已有的條條框框,出臺更加優惠政策,如放寬稅收、外匯使用等,這有利于跨國公司的全球調撥,上海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注冊開業。2.將使得海上保險等航運服務業務在上海得以培育和集中,解決航運中心建設中金融支持的問題。3.上海自貿區將有希望成為在購物和貿易方面零關稅的自由港區。零關稅和自由港將更加有利于吸引高端的制造企業,也有助于吸引越來越多的加工、制造、貿易和倉儲物流企業聚集,上海將會成為繼倫敦、鹿特丹之后另一個大轉口貿易自由港。得到優化配置的資本將會帶動其他生產要素包括人才的進一步優化配置。通過完善的要素市場與軟實力的提升,上海將會吸收、管理和運作好全球的資本,吸收世界人才,將帶領中國經濟走進新的時代,也將對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產生深遠的影響,以此來提升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如果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最終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那么它就可以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來服務全中國,從而推動中國經濟“升級”。總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立將有利于我國面向全球的競爭優勢的形成,構建與各個國家合作發展的新平臺,為經濟增長拓展新的空間,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
參考文獻:
[1]夏斌.對上海自貿區的認識與建議[J].全球化,2013(11).
[2]李慧勇,孟祥娟.上海自貿區制度設計及其影響[J].銀行家,2013(10).
[3]馬玉榮,王藝璇.上海自貿區:來歷和去向[J].中國經濟報告,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