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磊
摘 要:當前,煤礦開采高危作業,面臨著多種危害的侵襲,其中水患不容小覷。它不僅對煤礦的開采進度有很大的影響,而且嚴重威脅著作業人員生產、生命的安全。目前,我國防治水工作面臨的困難較多,較為復雜?;诖?,本文從煤礦防治水工作的現狀出發,探討強化防治水工作的策略,旨在促進我國煤礦行業的發展的同時,保障工作人員的生產和生命安全。
關鍵詞:煤礦防治水工作;現狀;問題;對策
0 前言
隨著煤礦開采的深度和難度的不斷擴大,地質水文條件更加的復雜化,水害問題層出不窮,給防治水工作帶來了一系列的困難與問題。而且,從目前我國煤礦的防治水工作上看,存在著防治不徹底、技術滯后等弊端給煤礦的開采埋下了嚴重的安全隱患。因此,當務之急,我們應切實了解目前我國煤礦防治水工作的現狀及其面臨的問題,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1 我國煤礦防治水工作的現狀
煤礦產業水害事故連年增加,給我國煤礦產業的安全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嚴重危及著煤礦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為了降低水害危害,國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一,國家不斷完善防治水工作的規章制度,給煤礦產業的防治水工作,提供了政策制度和技術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根據《礦井水文地質規程》等規章、標準,制定了一系列的煤礦防治水的實施細則[1]。國家統籌引導,地方協同作戰,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煤礦防治工作制度,規范了工作,煤礦防治水技術和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
第二,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煤礦防治水工作達成了產研聯合,生產企業通過與相關科研單位的協調配合,切實攻關了一系列的防治水技術難題。在礦井安全保障防水、立體勘探、滲透理論以及礦井災害快速治理配套等技術上有了突破性和長足性的進展,給我國煤礦防治水工作提供了理論和實踐的技術支撐。
第三,作為煤礦防治水工作實施的直接主體,煤礦企業在科技的帶動下,防治水工作的管理水平不斷地提高。它們運用信息化技術建立科學的管理平臺,逐漸實現對水害預測與報警的科學化、實時化管理。而且還建立了科學合理的權責體系,責任到人,權責分開,為防止水工作的有效實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四,煤礦防治水工作的監督力度不斷加強,建立了一整套科學合理的水害監管機制,加強對投水事故的懲罰力度。并從事故案例中,分析引發水患的原因,對所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及時整改,發揮防患“預警”和“防火墻”的作用,防患于未然。
2 我國煤礦防治水工作面臨的困難
煤礦產業作為高危行業,防治水安全一直是其的重要課題。水害問題是否能過得到有效的防護與治理直接影響著煤礦企業能否順利安全運轉和經濟安全效益能否實現最大化。因此,我國的煤礦防治水工作一直受到政府、企業和社會的廣泛關注,扎實推進煤礦水害安全整改工作,提高防治管理水平,是煤礦產業的當務之急,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1)地質勘查技術滯后,勘探不明。我國中小型企業的煤礦水患事故發生較為頻繁,由于規模、資金等問題,這些企業面臨地質勘查技術滯后甚至缺失的狀況,在開采之前沒有做出全面細致的地質勘探,對礦井的安全及水文地質條件不能深入了解,造成安全隱患。甚至,有的企業為了追逐高額利潤不進行地質勘探,使礦井工人在開展開采工作時沒法進行安全預防,造成生命安全的重大損失[2]。另一方面,我國現有的地質勘探技術也是有限的,對于一些復雜的水文地質構造進行精準的勘探。因此,地質勘查技術滯后,是我國防治水工作所面臨的困難之一。
(2)融資渠道狹窄,防治水資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國的煤礦產業主要是由政府進行監督管理,實行承包責任制,缺少競爭機制,一些企業也容易鉆“空子”,忽視安全問題,在防治水工作方面投入不足,對于這些工作由于缺少其他方面的監督,防治水工作表面化。因此,應該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變承包制為合作制,讓企業的安全工作透明化、有效化的同時,加大資金收入來源,加強對防治水工作基礎設施工作。
(3)防治水工作專業團隊建設困難。目前,我國在防治水工作方面的專業人才缺失,雖然科研機構有相關方面的研究人員,但在企業這方面的人員是沒有的,更沒有專門的防治水工作部門,往往是在問題發生后,臨時組建工作人員進行事后處理,“亡羊補牢”起不到對安全問題的“防護”作用,嚴重危害企業和煤礦工人的生產和生命安全。沒有專門的機構和專業人才,總是無法將計劃、規程樓道實處,在采礦的過程中違規操作,造成透水事故頻發[3]。而且,由于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低下或者是缺失的,對透水事故不能深入的研究,不能對事故進行專業的“預警”等問題,造成防治水工作難以落到實處,安全事故得不到有效的治理防范,從而造成企業和工作人員重大的損失。
3 強化煤礦防治水工作困境的對策
(1)重視地質勘探工作,提高防護安全技術水平。企業應從源頭上防治透水事故的發生,做好地質勘探工作,防患于未然,變事后治理為事前預防的工作方針,最大限度地防止隱患的蔓延與擴大,保證煤礦開采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護工作人員的生產和生命安全。
因此,煤礦企業應加大對地質勘探工作的重視,及時進行技術更新,與科研部門保持精密聯系,及時進行技術溝通和設備的及時更換。通過細致全面的地質勘探工作,管理人員和防治水工作人員對水文地質條件深入了解分析,從而做出科學客觀完備的防護措施,保障煤礦開采工作的順利開展,起到水患“免疫”的作用。并且,在開采工作過程中,積極建立預防機制、強化內部控制力度,對煤礦水害進行提前預防,標本兼治,并對事故的可能性問題做出反應,制定相應的解決辦法,降低水害等突發危害。
(2)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實現防治水工作落到實處。我國煤礦防治水工作監督機制的缺失,是防治工作無法落到實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工作中煤礦企業應引入科學有效的管理體制,建立健全防治工作的監督機制。從制度上和方式上規范防治水工作,有效地促進防治工作的順利有效開展,提高防治工作的質量[4]。另一方面,要進行全面的監督,在監督過程中靈活引導,精準規范,有效地對煤礦防治水工作進行監控,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及時防治的目的,有效地減少透水事故的發生。
4 結語
煤礦的防治水工作,是一個長期復雜的工作,需要政府、企業及相關科研機構共同努力,提高技術保證質量,保障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安全發展,提升煤礦防治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學性,發揮其“預警防控”作用,促進煤礦行業的健康穩定的運轉。
參考文獻:
[1]孫俊鵬.煤礦防治水工作面臨的困境及對策探討[J].能源與節能,2013(12):43-45.
[2]肖培華,張立強.淺析目前我國煤礦防治水工作面臨的困難與對策[J].科技創業家,2014(06):111.
[3]張家貴.試論強化煤礦防治水工作的策略[J].技術與市場,2014(07):307-308.
[4]劉林.淺議煤礦防治水工作的現狀問題及發展對策[J].能源與節能,2013(10):14-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