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瑤
【摘要】中國戲曲聲腔在長期的實踐和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民族風格和科學的演唱方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族聲樂不僅借鑒西洋美聲唱法,還繼承我國傳統戲曲聲腔藝術。“字正腔圓”、“聲情并茂”等戲曲聲腔藝術的精華,對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壯大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文章結合青歌賽戲歌《梅蘭芳》的演唱風格和作品分析等方面,簡單分析了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和戲曲唱腔的關系,并談談戲曲唱腔對當代大學生學習民族聲樂的影響。
【關鍵詞】中國民族聲樂;戲曲唱腔;民族風格;演唱方法;《梅蘭芳》
一、《梅蘭芳》作品分析
歌曲《梅蘭芳》是2006年第十二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賽推出的一首創作聲樂作品,整首作品中到處可見戲曲元素,例如作品前兩段均引用了經典京劇唱段《貴妃醉酒》中反二黃調中的【四平調】戲曲元素。從結構上來看,前奏是散板,第七小節后進入慢板,在前兩段結束后的間奏進人中速,然后緊接著進入快板,最后倒數十小節又進入慢板到散板結束。前兩段都是屬于非等長結構,樂句小節數不等,運用了傳統戲曲的散、慢、中、快、散的藝術手法。從調式到節奏再到音樂素材等等,曲作者都是在引用和借鑒中國傳統戲曲藝術的創作手法。在歌詞上,如第一段“那一輪女兒的如水明月,源自于男兒的心火剛烈;千種風情集于一身,柔美嬌艷皆是心血劫;半是崇公道,半是蘇三,迢迢求索路自押自解”,作詞的句式是采用長短上下旬式文詞這種傳統的創作結構,一般戲曲大多都是采用上下對稱的七字句或十字句,戲曲的元素已經深入了作品的創作之中。戲曲韻味十足的曲結合極具戲曲結構特點的詞,整個作品早已烙上了深深的傳統戲曲印。
通過《梅蘭芳》這部作品,我們可以看到戲曲藝術對現代民族聲樂的影響。在創作上,大量戲曲元素的運用不僅僅是對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豐富和發展,更是在無形之中繼承和發展著我們的傳統戲曲。在演唱上,歌唱演員的演唱方法、身段神韻等都是借鑒于戲曲長期積累的獨特理論。隨著時代的進步,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并沒有被人們所拋棄,相反它正深刻地影響著中國音樂的發展。民族聲樂和戲曲聲腔的結合,也可以說戲歌的產生與發展使得新時期的聲樂道路更加輝煌。有戲曲藝術輔佐著中國民族聲樂的成長,中華民族聲樂藝術一定會屹立于世界聲樂藝術領域之林。
二、戲曲唱腔和民族唱法之間存在的異同
(一)演唱方法
戲曲聲腔和民族聲樂都屬于聲樂的藝術范疇,在演唱的風格掌握上二者均屬中國民族風格,都是從優美的音色和明亮的音質出發,感情表達真實自然、直接親切,具有明顯的民族說唱性等特點。在演唱的聲音要求上,二者均講究呼吸、共鳴、發聲等方面的科學方法,都講究“氣沉丹田”、“字正腔圓”、“以情帶聲、聲情并茂”,并且二者又都以“咬字歸韻、吐字收聲”、“以字帶聲、以聲圓字、字領聲行;以字行腔、以腔圓字、字領腔行”為發聲和潤腔的前提,并以此為正確處理字與聲的結合、聲與腔的結合,準確把握民族語言的風格的正確手段。
在藝術實踐上,戲曲聲腔和民族聲樂都屬于舞臺表演,但是戲曲的唱功必須要和“念、做、打”密切配合,以人物為主線,戲曲聲腔的表演要服從人物、服從劇情,特別注重情節的貫穿和人物思想的準確表達,這都體現了戲曲的嚴格規范性。而民族聲樂表演是以“情”為主,本著民族情趣出發,集中準確地表達不同民族不同風格的聲樂作品。
(二)表演風格
由于民族和地域的差異,民族聲樂和戲曲的演唱都會相應地使用地方方言,當然二者都是通過演員在舞臺上的表演來完成創作的。同時,民族聲樂和戲曲藝術又存在明顯的不同點。民族聲樂藝術的民族性是其主要的表演風格,演唱曲目多為各民族和各地方的民歌、民謠、帶有民族特色的創作歌曲或者是歌劇選段,語言以普通話為主,當然有時也采用少數民族的語言來演唱,服飾也都具有各民族的風格特點。戲曲聲腔藝術則是通過唱念做打有機綜合的歌舞表演來體現其程式化、戲劇化的表演風格,各地的劇種多使用本地的方言和本地群眾較喜歡的表演形式來表演,更加注重地域性的特征。
三、戲曲唱腔豐富提高當代大學聲樂課
第一,戲曲聲樂課讓學生結合戲曲聲腔的發聲原理進一步提高專業水平和更好地保護嗓子。中國傳統戲曲非常注意氣息運用的支力點,講究“氣沉丹田”,把氣息存在橫膈膜以上,運用丹田拖住氣息、頂住氣息,再利用小腹部的收放和顫動來控制氣息。民族聲樂借鑒戲曲的這種方法,把丹田作為唱歌的氣息支點,使歌唱者對作品感情的表現會更加細膩。戲曲藝術獨有的喊嗓、吊嗓等傳統方法借鑒到民族聲樂,可以解決音域和聲區問題,經常使用i、a等元音的喊嗓吊嗓法來練嗓,就會慢慢達到拓寬音域、統一聲區的目的,與此同時,氣息的控制、氣與聲的結合也得到了訓練。戲曲唱腔講究以字行腔,特別注重字音的清晰準確,字正才能更好地達意。同樣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生動清晰的語言和鮮明清晰的咬字吐詞是刻畫人物性格特征、塑造生動的藝術形象、表達歌曲思想內容、深化音樂主題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
第二,戲曲藝術講究“唱念做打”,不光是上面所講的“唱念”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幫助,“做打”也同樣給學生的演唱表演增添了神韻。戲曲藝術“情動于中,必形于氣。氣與意隨,形與氣隨,聲與形隨”特有的理論也深刻地影響著民族聲樂的發展,大膽借鑒戲曲表演中的表演手段,通過手、眼、身、法、步等身體語言,與歌唱語言結合起來,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動形象、聲情并茂,這樣才能更好地詮釋作品,表現作品的藝術特色。表演者姿態中能看到精神,氣勢中能看到神韻,使得觀眾通過表演者的面目、體態、動靜和招式,甚至是一抬首一投足之間,感應到人物內心世界的民族情感和高雅的民族神韻?,F在大學里很多學生只是為了唱歌而唱歌,不能充分調動身體去演繹作品,雖說歌唱技術有了較高的水平,但是身體僵硬,面部表情單一,感情太蒼白。戲曲聲樂課能感化學生,通過學習戲曲獨特的眼神、身段等方法,不知不覺就會真正地投入到歌唱狀態之中。
總之,戲曲唱腔帶給當代大學民族聲樂的影響和借鑒是多方面的,因為戲曲本身就是一個綜合性極強、高要求的藝術體系,所以戲曲方方面面對民族聲樂可能都是有幫助的。大學戲曲聲樂課的開設不僅豐富專業內容,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演唱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