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錦麗
【摘??要】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如何在第一節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引導學生實驗、實習和觀察對學生掌握生物學知識、科學方法、培養能力和形成科學素質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高中??生物課堂??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4-0122-01
“如何上好高中生物課?”是所有新老師都會問的一個問題,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答案,但在筆者看來,萬事開頭難,高中第一節生物課才是關鍵。
生物課,尤其是初中的生物課,開卷的會考方式使學校、學生都不夠重視,教師配備上也很少有專業教師。教師的不專業、學生的不重視,加上生物課一般都安排在上午第四節或下午第一節,學生上課無精打采,導致不想上課或無心聽課。所以高中階段的第一節課遇到的主要困難就是多數學生對生物學不感興趣,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時缺少動力,再加上學生來自不同的初級中學,教師對學生的知識基礎、性格特點不了解,使第一節課難度更大、任務更繁重。
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高中教材第一章第一節“生物科學和我們”這一課對學生興趣的培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科學是研究生物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自然科學學科,具有良好的研究和發展前景。除此之外,生物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生物界豐富多彩,生命之謎魅力無窮,高中學生正處于具有豐富想象力、具有獨立的思維和行為、喜歡做實驗、具有強烈好奇心的階段,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激發學生的興趣,就可能上好第一節課。在此,我就如何在第一節課激發學生興趣淺談幾點建議。
第一,巧妙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第一環,是否得法關系到整節課的成敗。成功導入新課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起濃厚的學習興趣并把學生迅速帶入生物課堂情境中。第一節內容就是和人類健康有關的問題,用精彩的圖片演示健康人、癌癥患者,病毒形態,疾病診斷的方法引入,可以緊扣學生心弦,把學生的思維引入一個讓他們向往的神奇世界,使學生處于“我想學”的狀態,為下一步教學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第二,聯系生物新動態,培養學習熱情。這一課中的“基因診斷”是20世紀70年代在重組DNA技術基礎上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項應用技術,在課堂上教師不能拘泥于課本敘述,要以生物科學和衛生保健事業的關系為切入點,讓學生體會生物科學的發展、應用與社會的關系。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建立學習小組,從報紙、雜志、網絡等渠道去收集關于“基因診斷”的信息,以專題形式在班里交流,使學生對生物科學發展給人類帶來的影響有客觀的認識,使他們認識到學習生物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第三,關注實驗教學,增進學習興趣。目前我國的生物教學工作十分注重實驗教學,教材中新添了許多實驗,包括觀察、探究和調查等實驗能提高學生對信息的獲取、處理、轉換與表達等能力。這節課中的“觀察池塘水中的生命世界”就是一個觀察實驗,所以教師該在上課前準備一些常見的原生動物和水生藻類的彩圖:變形蟲、草履蟲、球藻、硅藻等,以便學生比較對照。另外這個觀察實驗設計了觀察工具顯微鏡的實用,教師要幫學生回顧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實驗過程中,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對觀察到的生物簡單分類,辨認哪些是藻類,哪些是原生動物。這樣,通過學生的實驗,不僅培養了學生觀察、體驗的能力,培養了科學素養,也使學生對探索生物奧秘充滿了興趣,增進了學習的興趣。
當然在提高學生興趣的同時,也要求教師精心準備,在結合生活實踐的同時,正確認識教材,明確教學目標,充分利用教材。
江蘇省上岡高級中學是一所農村高中,有著得天獨厚的生物教學資源,可以利用課外時間帶著學生認識各種各樣的生物,與各種生物及其生活的環境近距離接觸,了解不同的生態系統,感受人和自然的和諧統一,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感情。
教材、教參是教學的輔助資料,要結合生物課程標準,有選擇地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教材中有許多“圖和圖群”,生物、生物生理過程、生物科學實驗過程的“圖和圖群”,將能直觀栩栩如生的生物,理解看不見摸不著的生理過程,感受科學探究的魅力。引領學生識圖,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學習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最終達到獲取知識的能力。“自主學習”和“自我發展”的兩大模塊,能在面對全體學生的同時,讓學生邊做邊學,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和科學素養的提高。明確教學目標,才能合理有效地選擇、整合教學資源,圍繞教學目標分配展示內容,組織教學,做到有的放矢。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想學、樂學,教師要面帶微笑,以神態、手勢輔助語言激勵學生,只有這樣才算是一節成功的生物課,才能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參考文獻
[1]茹娜.高中生物教學中科學素養的培養[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2(11):54
[2]潘元芹.在生物實驗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新課程導學,2012(26):60
[3]李海燕.上好生物實驗課,提高生物教學質量[J].考試周刊,2011(3):184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