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文華
【摘要】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電氣自動化技術早已滲透到我國國民生產的各個領域中來,成為提高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穩定國民生產總值不可獲取的重要技術手段。本文就近些年來,電氣自動化技術在我國自動化控制領域的發展與應用進行粗淺的探討,并展望了電氣自動化未來的發展趨勢,以此不斷的革新、發展我國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促進我國走向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電氣自動化創新道路。
【關鍵詞】電子自動化;技術;發展;趨勢;探討;研究
前言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電氣自動化技術早已滲透到我國國民生產的各個領域中來,并在各個領域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而電氣自動化作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我國國民生產效率,以及穩定與發展社會市場經濟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不斷的探索并完善我國電氣自動化技術,變“中國制造”為“中國創造”,勢必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電氣自動化未來發展的趨勢和戰略目標,有著極其深遠的現實意義和時代意義
1.電氣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歷程
自1952年起,電氣自動化在我國出現并發展,歷經70年的不斷發展與探索,電氣自動化早已在我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成為我國國民生產、生活中不可獲取的重要科學技術手段。其中經歷了幾次電氣自動化更新、換代的歷程,標志著我國電氣自動化不斷的走向自動化可持續創新發展的新紀元。其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第一,電路之間的相互轉換由低頻到高頻電路的發展。隨著PWM變換器的普遍使用,不僅提高了電力器件的使用功率,更是降低了高次諧波對電網的影響,填補了我國交一直一交變頻器的整流相互控制,解決了電動機在低頻區的轉矩脈動問題。但是隨著PWM變換器的不斷深入發展,在使用過程中發現了PWM電換器存在的諸多缺點。因此,隨著電氣自動化的不斷發展,諧振式直流逆變器電路再次出現,完善了由低頻到高頻電路的發展。
第二,對交流調速控制理論的準確提出。交流電機磁場定向遠離理論最早是由德國學者首先提出來的。此理論的提出,填補了電機磁場定向遠離理論的空白,但是由于此理論初顯粗糙,并不能在技術層次上達到實際應用,但仍為交流電機磁場傳動高性能控制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因此,時隔l4年后,德國魯德大學Depenbrock教授,在德國F·Blaschke的交流電機磁場定向遠離理論的基礎上,提出轉矩控制思想,將交流控制放在弱磁調速的范圍內。可以說他這一思想的提出,概念明確,思維新穎,是一種高靜動態性能的新型交流調速模式。
第三,通用變頻器的批量的使用和單片機的發展。市場中通過變頻器的批量化使用,先后經歷了U/F普通功能的控制型、高功能控制型、高動態性能適量控制型,三代中小功率變頻器的演變。同時,PIC系列單片機的批量生產和社會的推廣與使用,使我國的單片機發展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而它不僅僅具有較高的可靠性,還具有較高的保密性,是我國電氣自動化發展中的信息化的重要體現
2.我國對電氣自動化的應用研究
電氣自動化在我國各個領域應用廣泛,滲透干國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以下筆者以兩個領域為例,簡單的闡述電氣自動化在我國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與其蘊含的巨大價值。
第一,在空調設備中的應用。電氣自動化在空調設備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對濕度的控制和對溫度的控制上。在自動化控制系統中設置特定的傳感器,對空氣、外界環境進行探測。以達到調節室內溫度、濕度的作用。
第二,在建筑行業中的應用。智能化建筑已經成為當今建筑業的主要發展方向。目前我國建筑物內,主要采用設有大量的電子設備與布線系統的方式,以達建筑物的智能化控制。如在建筑物內設有通信自動化系統,火災報警及消防聯動控制系統,樓字自動化系統,閉路電視系統以及它們相應的布線系統。而自動化系統的使用不僅加大了建筑物內設備的合理利用,還極大的省了人力和財力的投入。
3.電氣自動化的發展趨勢
目前,我國電氣自動化正邁向分布式、開放式和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分布式發展可以保證在網絡中建立獨立的網絡,從而實現分散危險,促進系統正常運行的目的;開放式發展就是要將系統與外界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在各方面可以通過網絡連接,提高信息的收集和處理能力;信息化就是將實現設備與網絡技術相結合,實現網絡自動化、管控一體化。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要想在價格上贏得優勢占得先機,電氣自動化就要吸取先進的技術,總結先進的經驗,改變傳統的發展觀念,量體裁衣, 尋找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逐步實現自主研發的能力。不僅如此,還要緊緊關注國際化的商業契機,如20l1年的“廣州亞運會”之類的大型國際活動, “電氣自動化”在這里面都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另外,我們在開創工業自動化新局面的時候,還需慢慢實現從“中國制造” 向“中國創造”的道路轉變。工業自動化企業,唯有不停地吸收著高新科學技術的新營養,方可不斷的為開創工業自動化新局面添加全新的動力。
4.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要全面地把握好“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和內涵,結合我國自身的發展特點。變“中國制造”為“中國創造”,仔細找出我國電氣自動化與世界發達國家電氣自動化系統上的差距。轉變原始發展觀念,調整原始發展路線,以切實有效的手段將我國電氣自動化的行動和思想均統一到“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上來。真正實現我國電氣自動化產業現代化、國際化和全球化。
參考文獻
[1]楊相坤.電氣自動化控制設備的可靠性測試[J].科技創新導報,2013.03.
[2]邵欣源.關于電氣自動化技術在電力工程中的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3.13.
[3]孫剛.淺談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的應用及發展趨勢[J].信息系統工程,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