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
【摘要】孩子特別是年齡較小的幼兒對父母的依賴性較大,在幼兒鋼琴教學中,父母的心態(tài)反映其教育觀念,錯誤的家長心態(tài)容易給幼兒造成錯誤的學習態(tài)度。作為幼兒鋼琴教師,不但要掌握良好的鋼琴教學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還必須具有引導家長樹立正確教育觀的責任意識。
【關鍵詞】幼兒鋼琴;入門教育;心態(tài);教育觀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和發(fā)展,幼兒鋼琴藝術教育受到廣大家長歡迎。一方面,由于父母與幼兒接觸較為頻繁,幼兒心理上對父母的依賴程度較大,另一方面,中國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具有多樣性,導致幼兒在學習鋼琴初期呈現多樣化的心理狀態(tài)。家長思想上的誤區(qū)必然導致幼兒學習鋼琴的錯誤態(tài)度。
一、常見家長錯誤心態(tài)及易造成的后果
錯誤心態(tài)一:盲目跟風型心態(tài)。部分家長跟隨身邊朋友及生活環(huán)境要求幼兒學習鋼琴,即所謂的“跟風”、“湊熱鬧”型。這一類型的家長往往是看到周圍有許多幼兒學習鋼琴,認為自家孩子不能落在別人后面,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于是不顧及孩子自身的興趣愛好,也不聽取小孩自己的意見,強迫自己的孩子學習鋼琴。
易造成的兒童學琴態(tài)度:兒童會認為自己是為父母而學,更無興趣甚至反感學琴。這種不良學習心態(tài),若兒童在以后的鋼琴學習中碰到困難,將使其失去進一步學習的信心。由于幼兒學琴時間通常早于義務教育初期,這種心態(tài)也容易在以后的義務教育中埋下隱患。
錯誤心態(tài)二:急于求成型心態(tài)。部分家長急于求成,將孩子學琴變成一項任務,盲目追求考級進度,攀比心切,從而忽視了對幼兒學習鋼琴興趣的培養(yǎng)。
易造成的兒童學琴態(tài)度:“人的行為受其心理狀態(tài)的控制,因此父母對子女教育成功與否的態(tài)度和看法會影響他們的教育方式及其行為,進而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和情感體驗。”兒童為迎合父母的這種心態(tài),學習中往往應付考試,忽略基本功的訓練,雖然早期呈現一種“超報”的想象(“超報”:指的是回報超過付出的量)。但枯燥乏味的單項性練習容易造成孩子審美能力下降,長期索然無味的練習更易造成其學習動機的迷失。盲目攀比的心態(tài)也容易造成孩子心態(tài)失衡,對孩子未來發(fā)展產生不良影響。
錯誤心態(tài)三:望子成龍型心態(tài)。家長在幼兒學琴初期就已制定了所謂的“宏偉藍圖”,例如,“一年考過×級”、二年“獲得××鋼琴獎項”、“三年考名牌大學”,畢業(yè)后就能像朗朗那樣成名成家等。
易造成的兒童學琴態(tài)度:懷有這種心態(tài)的家長在培養(yǎng)幼兒練琴方面較多采取的是高壓政策。“鮑姆令特(Baumrind,1967)對父母教育方式的研究表明,如果父母對子女的要求、控制和干預越多,必然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和行為,越有可能造成子女較高的焦慮水平。”相關研究表明,父母用嚴厲、懲罰等的經驗方式去教育子女的時代已經過去,該方式容易使子女產生抵觸、不滿情緒,形成逆反心理,也不利于子女學習成績的提高。根據上述研究,如果父母對幼兒學琴過程中的差錯采取過多指責、訓斥的方法,易導致幼兒學琴提不起興趣、焦慮、心驚膽顫、不滿等情緒,對幼兒學習發(fā)展極為不利。
錯誤心態(tài)四:隨心所欲型心態(tài)。這是一種由于受到了西方自由開放式教育的影響,部分家長曲解開放式教育理念產生的不正確心態(tài)。以為將幼兒交給老師即能完成學習鋼琴的全部要求,不給孩子學習鋼琴確立任何目目標,僅把學習鋼琴當孩子消磨業(yè)余時間的一項活動,任由其自生自滅的培養(yǎng)心態(tài)。還有部分家長受自身虛榮心影響,認為幼兒學習鋼琴接受的是高雅藝術教育,自身的虛榮心得以滿足,卻忽視了幼兒自身的態(tài)度及想法。
易造成的兒童學琴態(tài)度:由于家長對小孩學習鋼琴態(tài)度上的不聞不問,易造成幼兒學習進度緩慢或基礎不扎實,進而造成幼兒學習進展困難,自身自信心降低。同時,在幼兒面對挫折、困難時,也表現出缺乏克服困難的決心。
通過分析上述四種家長心態(tài),無論是哪一種心態(tài),從“心理控制源”角度出發(fā),均嚴重地影響幼兒心理的發(fā)育及發(fā)展。家長的這四種心理狀態(tài)從不同側面反映出家長對幼兒學習鋼琴的培養(yǎng)教育觀。
二、如何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作為鋼琴教師,要教學生學好鋼琴,不僅要有較好的鋼琴基本專業(yè)能力及授課經驗,同時還必須具有引導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的責任意識。在對幼兒教育中,幼兒對父母的依賴遠大于對老師的依賴,父母的言行舉止、父母的教育觀對幼兒的成長具有很大的影響。教師如何引導家長正確的教育觀,已經成為當前幼兒教育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解決方法:
首先,教師在引導幼兒進入學習鋼琴之前,須針對幼兒智力發(fā)育、身體及心理發(fā)育、家庭結構、父母教育理念等進行較為詳細全面的了解,并對上述情況作出一個客觀的綜合性評估,盡可能地在教育的初期發(fā)現并糾正家長的錯誤教育心態(tài),避免以后對幼兒鋼琴學習造成不良影響。其次,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建立與家長良性溝通的渠道。教師必須意識到幼兒在進入學習鋼琴之初,家長是幼兒學習鋼琴最有力的助手。皮亞杰將兒童認知發(fā)展劃分2~7歲為感知“被動式體驗階段”這個階段中幼兒需要通過外界的事物感知世界,父母是幼兒活動最主要的接觸者,承擔著引導幫助幼兒感知音樂的重任。而教師折承擔著指導的作用,指導幼兒及家長一同感知音樂并學習如何創(chuàng)造音樂,家長擔負著在課后較長時間里引導幼兒感知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環(huán)境,并學習創(chuàng)造音樂的義務。在幼兒鋼琴入門的初期,父母正確的教育觀及價值觀,對培養(yǎng)幼兒學習意志及學習興趣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日后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自主性與主動性,克服對教師與父母的依賴。例如,家長在引導幼兒學習鋼琴的過程中以游戲的形式進行引導,將音符幻化成形象性事物,將歌曲變化成故事引導幼兒學習,都能誘發(fā)幼兒自身的想象力發(fā)展及興趣的發(fā)展。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運用教師教授的方法引導幼兒學習,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活潑外向的穩(wěn)定情緒。
最后,在與家長的溝通交流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并糾正家長流露出來的不良情緒及心態(tài),盡量減少家長不良情緒及心態(tài)對幼兒造成不良影響。有關研究結果表明,學生個性與學習成績有著很大的影響,情緒穩(wěn)定與性格外向均與學習成績呈正關系,精神質與學習成績呈負關系。父母是幼兒的第一老師,其心態(tài)及情緒直接影響幼兒心態(tài)和情緒的形成及發(fā)展,因此,教師引導與糾正家長的不良情緒及心態(tài),對幼兒的鋼琴入門教育及幼兒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有家長問老師“為什么別人的孩子可以考某級,我的孩子不能參加”“為什么別人的孩子已經彈到某曲目,而我的孩子卻原地不動,進度是不是太慢啦”等,對于這些暴露出來的現象,作為教師應當正面對待,把家長提出的為什么的問題講明白,從家長的角度出發(fā),排除家長的困擾,使家長能積極地配合教師完成教學計劃,達到教與學良性發(fā)展的目標。
總之,父母的教育方式及心態(tài)與幼兒的學習鋼琴的過程有密切的關系,正確的家長教育方式及心態(tài)對幼兒學習鋼琴產生積極的幫助作用。教師對家長教育心理狀態(tài)的正確引導對幼兒入門學習鋼琴的興趣、心理及個性的發(fā)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