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丹青
【摘要】當前,在很多的院校中,音樂教育課還沒有真正的步入規范化,特別是鋼琴即興伴奏教學,大家對伴奏課存在的意義認識不足,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認識階段,對鋼琴的學習興趣也在慢慢的下降。本文從學生心理學的角度對其進行鋼琴即興伴奏教學的探討,主要講述了從心理學出發的即興伴奏教學分析。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大學鋼琴;鋼琴即興演奏
即興伴奏課是鋼琴演奏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教學中它不單單是即興發揮,它是包括了和聲和鋼琴演奏等很多的音樂元素的綜合。鋼琴即興伴奏可以提高鋼琴演奏技巧,增強學生的音樂素養,提高學生音樂感和表現力。現在各個音樂學院已經把鋼琴即興伴奏作為正式的學科對學生們進行正式的教育,來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一、學生在鋼琴即興伴奏中出現的心理問題
(一)學生排斥難度大的樂曲
很多學生在學習鋼琴即興伴奏的時候總是喜歡彈奏自己喜歡的樂曲,對那些難度很大的樂曲比較厭煩,這是因為學生的能力有限,學生在難度比較大的曲目上沒有信心。學生在很多的時候會對自己不會的樂曲失去信心,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彈奏復雜的樂曲,信心減下去了一半。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會求助老師。從心理學角度對學生進行分析,因為這種難度比較大的樂曲,在演奏上具有嚴格的時間限制和技巧性的東西,在整個過程中需要彈奏者集中精神來完成,這就給演奏者在心理上有了一個很大的負擔,導致了內心的緊張感。所以,大部分學生對難度大的樂曲都會產生緊張感。
(二)學生恐懼鋼琴彈奏
學生在進行鋼琴彈奏的時候往往學生會出現很多的心理問題,比如,學生彈奏過程中過度緊張,神色緊張、手指不停的顫抖、多次停頓,甚至有的學生出現呼吸緊促等很多心理問題。這種現象從心理學角度開始分析,產生這種情緒的主要原因是,彈奏者的生理機制大腦皮層和皮下某些消極情緒有關,如果對皮下消極情緒的刺激越來越強烈,就會出現大腦發生紊亂、神經失調,導致了上述中的種種表現。
二、即興伴奏中學生心理調整策略
(一)培養學生的興趣
在培養學生鋼琴即興伴奏中興趣的時候,首先解決學生內心中各種的心理問題,讓學生可以長久的保持一種對演奏的濃厚興趣。一位偉人曾經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他遠遠超過責任感。只有愛,才會有信念,當學生對鋼琴產生濃厚興趣的時候,就會有一種追求的信念,這種信念表現在對音樂的無限癡迷,這種狀態下,他會非常投入的練習演奏技巧。當技巧掌握了之后,學生在彈奏的時候就不會再感受到緊張。
(二)老師從啟發性的角度提高學生的音樂思維
學習音樂有很多的好處,學生家長和老師要讓學生知道,學習音樂不單單是音樂的本身,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音樂讓自己可以更好的提升,通過學習音樂可以讓學生的智力得到開發,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老師在教學中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出發,從他們感興趣的曲目出發,循序漸進的進行教學。比如一些流行音樂,通俗音樂,往往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邊彈奏邊演唱,使即興伴奏深入他們的課余生活,達到發散音樂思維的效果。老師應該讓學生用更多的時間對音樂中的技巧知識加以了解和認真揣摩與領悟音樂中表現出來的意境,這樣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從學生性格差異滿足學生不同需求
鋼琴初學者都處在學習期,不同性格和年齡的學生之間都有一些個性差異。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如果用同一教學模式的話,對一些學生來說是行不通的,很難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上述原因,老師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進行不同方式的教學。因為學生的性格差異、家庭背景的不同老師在教學的時候要先了解每個學生的心理需求,再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用專門的方法進行特別的教育。這樣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正確地評價
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做自我評價,對自己演奏水平進行詳細的自我評價,這樣做的好處是,在潛意識中肯定自己存在的價值,不盲目自卑也不盲目自信,給自己一個很好的定位。對于正確的自我評價,要從三個方面進行解釋:1,對于有自信心的學生,不管是在練習還是在公開的演奏,都會表現出自己的自信心,他們喜歡聽取別人的意見和批評,來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2,練習結果的評價,學生要在練習結束后,對自己練習的結果,進行客觀的評價,總結出不足的地方,對不足的地方多加練習,迅速調整狀態。3,技術評價。在練習高難度曲子的時候,要對自己練習的高難度曲子進行一個客觀的評價,詳細了解自己在難度中哪些技巧不是特別熟練,進行總結,加以訓練。
通過上文我們可以看到,從心理學角度來培養學生心理素質和提高即興伴奏水平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心理學,它其實強調的是對大腦的訓練。音樂給人帶來愉悅,音樂存在的意義就是給人聽覺上的享受,隨著國家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精神上的需求明顯增加。現在音樂教育也越來越受到國家和人們的重視。我們要丟掉那些傳統的舊觀念,來創新音樂,讓它更加受到人們的重視。高校在鋼琴即興伴奏教學中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音樂人才,在對學生即興伴奏的培養中,不要忘記對孩子大腦的培養,這個過程是自己不斷的完善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