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永芳
課堂導入是教師運用多種教學媒體,通過不同方式引入新課的一種教學形式。開頭開得好,就能先聲奪人,激起學生渴求新知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起到創設教學情境、揭示教學內容的作用,從而為上好一節課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課堂導入具有重要的教學功能,認真研究其重要作用,并把導入技巧充分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對于我們實現有效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下面我根據這幾年的教學實踐經驗,談談化學課導入的幾種方法和技巧。
一?復習舊知識導入
“溫故知新式”就是通過復習上節課的知識,進而引入新課的導入方式。每節課的教和學都不是孤立的,復習有承上啟下的功能,是舊知識的拓展和深化。因此,在講新課之前,對和本節課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進行復習和提問,既能彌補學生舊知識掌握的缺漏,又能使學生順利地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情境中,為學習本節課教學內容做好準備。
如在學習硫酸一節課的導入可做如下的設計:可提出問題,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是什么?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如何?二氧化硫與氧氣反應生成的三氧化硫與水反應生成什么?(知道二氧化硫和氧氣反應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反應生成什么?)硫酸是什么類型的酸?硫酸具有哪些酸的通性?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后,再導入新課,進而學習濃硫酸的性質。這種導入教學的方法,能使學生較快地掌握知識并能深入理解、記憶深刻,從而有利于教師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當然,利用復習的方法導入新課時,不能占用太多課堂時間。因為上課剛開始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候,是進行教學的黃金時間。
二?利用教具直觀導入
直觀導入就是教師借助展示標本、實物、圖片、模型、實驗或放映幻燈、錄像等手段導入新課的一種方式。由于教師使用的教學媒體,對學生來說是新奇的、直觀的,因此能很快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直接的興趣。借用直觀教具創設的情境,教師能及時地針對學生觀察到的內容提出疑問,從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新知識的欲望,使無意注意變為有意注意,使直接興趣變為間接興趣,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準備狀態。
如氯氣的性質一節的新課導入可做如下的設計:教師先出示一瓶氯氣,引導學生觀察顏色,然后到學生面前輕輕扇動讓學生聞氣味,接著提出以下問題,在初中學過的氣體中有帶顏色的嗎?氯氣是什么顏色的?氫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有氣味嗎?氯氣是什么樣的氣味?氯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還是???通過展示實物并提出問題并導入新課,從而使學生對新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三?生活事例導入
事例導入就是教師通過生活事例、歷史趣聞等引入新課的方式。導入的內容生動活潑,引人入勝,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如苯分子的結構這部分內容的導入可做如下的設計:“我先給大家講一個歷史趣聞,德國化學家凱庫勒是一位極富想象力的學者。關于苯分子的結構他做了許多研究,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一天晚上,他在書房中打起了瞌睡,眼前出現了旋轉的碳原子。碳原子的鏈像蛇一樣盤繞卷曲,忽見蛇抓住了自己的尾巴,并旋轉不停。他像觸電般猛地驚醒,從而得到了苯分子的凱庫勒式結構?!惫适轮v述完畢,再給學生提出問題,根據苯的結構,苯應該有什么性質?進而引入新課。
通過具體事實,教師找到切入點,提出新的問題,引導學生的思考,教師再步步深入,層層剖析,展開新課。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習動機。由于生動形象的事例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而強化了學生的記憶。
四?詩詞歌曲導入
詩詞歌曲導入是通過古代詩詞或歌曲導入新課的方式。教師根據授課的內容選擇與本節內容有關的古詩詞或者歌曲從而導入新課,這種導入方式可以抓住學生的思維,引起好奇,激發興趣,提高注意力,制造懸念使其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從而為學習新知識做好準備。
如乙醇這節課的導入:乙醇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酒精,酒文化在我國古代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古代許多文人墨客為它寫詩作詞。從而給學生提出問題,你們知道與酒精有關的哪些詩句和歌曲。此時,學生們紛紛回答,教師再做補充。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等,歌曲如《九月九的酒》《干杯朋友》等,這樣在優美的意境和美妙的旋律中引導學生進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新課的開展。
五?懸念導入法
懸念,即暫時懸而未解決的問題,能引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求知興趣,使學生產生刨根問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狀態下接受教師發出的信息。如在講授鹽類的水解這節內容時,先讓學生回顧初中酸堿鹽的有關知識,并提出問題,酸溶液呈什么性?堿溶液呈什么性?鹽溶液呈什么性?學生做出回答,一般學生認為鹽溶液是呈中性的。然后教師指出,鹽溶液到底呈什么性,我們通過實驗事實來做回答。這樣通過具體事例,由實驗事實得出鹽溶液的酸堿性結果,從而引出鹽類的水解這節課的內容。通過設置懸念,學生能產生求知欲望,從而對新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總之,要做到有效的化學課堂導入,課堂導入的方法技巧不是固定的,要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相應的導入方法從而抓住學生的心理,把學生引入本節課的學習情境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