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倩
摘 要 伴隨著社會和經濟的高速發展,資源緊缺問題越來越嚴重。在節約型社會的新形勢下,我們要借鑒西方先進的設計方法和思想,結合本國的實際情況研究適合本國的設計理念,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同時為我國設計的發展提供方向。
關鍵詞 資源緊缺 借鑒 和諧共存 方向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當今可持續發展成為世界設計發展的總的理念的前提下,節約型設計的興起無疑是對設計理念的一次偉大變革。節約型設計倡導人與自然共生存,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設計活動時,在思想,設計上首先應考慮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不能損壞自然界生態的平衡健康發展。在當今社會繁榮發展的今天,研究適合我國的節約型社會的設計方法和思想,對于指導設計的發展方向以及造福子孫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當代中國節約型社會現狀
我國幅員遼闊,各種資源的儲備量十分豐富,許多資源的總量都在世界各國的資源排列中名列前茅,但是由于我們國家人口眾多,所以我們的人均占有率在世界上排列上相當的落后,甚至連周邊一些小的國家都排列在我們祖國的前面。同時,進入20世紀以來,隨著全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類在消耗自然資源、生產制造大量產品的同時,又在不斷地加劇生態環境的惡化,地球日漸變暖、大氣嚴重污染、陸地逐漸減少、水土大量流失、耕地瞬間沙化,我國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以保護環境、保護有限資源、保護人類自身健康為目標的新的設計方法、設計理念迫在眉睫。
節約型設計的出發點主要是從環境保護、節約能源的角度出發,這是“自然為本”的設計思想的反映,也體現了現代設計師的道德和社會責任心的回歸。因此節約型設計可以說是人性化設計思想的進一步深化。
2西方設計對當代中國設計啟示
縱觀西方的設計史,我們不難發現眾多優秀的設計風格、設計理念。在解讀眾多設計王國發展之路的同時,我們則需更多的思考其設計的成功之路對于中國設計的啟示。理解他們如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何順應世界的發展潮流,如何滿足本國民眾的需求創造出屬于自己國度的優秀產品。
2.1北歐設計
“節約”是北歐設計師現代設計意識的一個基本準則。在他們看來,節約設計最重要的是要處理好保護傳統和節省資源的關系,它們最佳結合點就是成功設計的美學原則。
中國應該借鑒北歐的設計原則,將保護傳統和節約資源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將其統一于設計的美學原則中。在保護傳統的同時融合現代美學觀念,創作出實用的、審美的產品。北歐設計善于運用天然的材料,如彎曲的藤木、自然的花崗巖、天然的纖維材料等等,自然的材料不僅減少了原料生產以及處理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而且材料易于回收重新利用。在節約型的社會中,這不僅節約了材料,而且使人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得到自然的啟迪,喚起人們熱愛自然的共鳴。
2.2日本設計
中國和日本同屬于歷史悠久的東方國家,而其資源和人口等因素又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其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法值得學習和借鑒。
日本成功的原因是找到了適合本國國情的設計之路,而不是照搬模仿西方的設計模式。面對的社會問題不一樣,需要解決的問題也不一樣,這就決定了設計也必定大不相同。為中國大眾設計、為中國生活方式而設計,充分考慮所針對的消費者的訴求,而不是一味的模仿所謂的“優秀的設計”。日本針對自己的國情走出了適合日本的設計之路,而中國則需根據中國的國情和特點走出有中國特色的設計之路。
3當代中國節約型設計的發展趨勢
隨著全球性的能源危機、人口問題、生態環境問題對人類的發展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人類不得不對自己的消費有所反思。在整個社會、制造業對環境反思的背景之下,工業設計師同樣也對設計的本質與未來走向有所思考。美國設計理論家維克多巴巴納克曾說過:設計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創造商業價值,也不是在包裝及風格方面的競爭,而是一種適當的社會變革過程中的元素。他強調,設計應認真考慮有限的地球資源的使用問題,并為保護地球的環境服務。當代中國的設計在資源匱乏的今天應避免不必要的資源和空間浪費,更多的使用可再生的資源,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在帶給人們美學感受的同時要更加趨向于引導一種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當代中國的設計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也需針對不同的地區消費者的文化特征深入的挖掘地方文化傳統,創造不同的產品,將更多的人文關懷融入設計中,為人們帶來一種歸屬感與群體感,而非為了節約而節約的千篇一律的簡陋風格。
4結束語
節約型設計是面對當今資源緊缺形勢下提出的新的設計思路,節約型設計的目的在于保護環境,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以達到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資源利用最優化的設計才是節約型設計。在設計中設計師應盡量使用可再生、可回收材料,而在使用的過程中則要盡量減少資源的消耗,運用設計美學法則以最少的資源消耗達到最為豐富的效果。在設計的過程中優秀的設計師還需兼顧人們人文主義的訴求,更為深層次的滿足人們的內心需求。
參考文獻
[1] 姜潞潞.關于中日節約型設計的對比[J].綏化學院學報,2008,01:101-102.
[2] 吳倩.綠色制造、設計與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來源:《集團經濟研究》,2006,08.
[3] 劉瑞璞.北歐節約型設計理念與現代設計教育的思考[J].飾,2006,0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