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榮
【摘要】隨著信息化新時期的到來,明確了科學技術為第一生產力。以全面提高勞動者的素質,讓他們能吸收新思想,掌握新技術,能應用高新技術解決新問題,成為開展素質教育和科學普及的主要任務。
【關鍵詞】素質教育 知識 能力 素質
隨著信息化新時期的到來,明確了科學技術為第一生產力。以全面提高勞動者的素質,讓他們能吸收新思想,掌握新技術,能應用高新技術解決新問題,成為開展素質教育和科學普及的主要任務。
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它同社會的發展、人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人的素質水平直接影響了自身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取向,長期影響著人對自然、社會,對他人和自身的態度,為新一代的社會勞動力提供一個合理、良好的條件,讓他們在社會主義思想的熏陶下,學習掌握先進生產技術,成為開展教育的一個基本要求。
一、開展素質教育的基礎
實施素質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上的和諧發展,在德、智、體諸方面全面發展。可見每個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教育不僅有文化知識的教育,而且有身心健康的教育。教育是家庭、學校、社會的全民性教育,只有在三者的相互聯系、相互配合下,才能把真正的教育貫徹到實處,取得成效。教育以人為本,在開展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能正確認識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地位及合理地處理其關系,協調家庭、學校、社會三者的聯系,成為教育的基礎。
在新型的師生關系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著教育關系、道德關系、心理關系。它在教育過程中通過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務,以“傳道、授業、解惑”為中介而形成了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在教育過程中,教育是雙邊活動的過程,師生的地位是民主平等的。有的專家通過個案分析指出,2/3的成年人心理疾病產生于中小學時期。小學生心理疾病多與家長有關,中學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多在于教師。在教師與學生的接觸過程中,教師盡管聞道在先,但學術有專攻,各方面都不可能盡善盡美,隨著社會化、網絡化的飛躍發展,學生獲取知識的來源與渠道不再是單方面學校的學習,他們根據個人的特點及愛好,在各方面的專長都不盡相同,若教師憑較好的心理素質,客觀地分析學生,以虛心的態度對待他們,則能起到教學相長的作用。不但能夠促進師生關系,有效地開展教育活動,完成教育任務,而且可籍此為突破口,進一步深入了解其學習情況、家庭環境、社會交往,有利于進一步協調三者的關系,有利于進一步地對其實施有效的素質教育。
二、在教學過程中實行素質教育
全民性科普工作的開展,對如何在學校里進行素質教學提出了新要求。素質教育,不單單只要求停留在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幫助其逐漸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上,而且進一步要求教師通過教學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創新性意識和培養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后備勞動者的素質。
1.知識的傳授。一個人知識的多寡是其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與理解量的度量。素質教育并不排斥知識教育,而在教育中強調知識的教學成為素質形成和提高的基礎。教育史上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最早提出“教學教育性”這一命題,闡述了教育是通過教學為手段,實現道德教育為目的的內存聯系。教學的教育性是一種客觀存在的普遍現象,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受到教育的客觀影響,沒有教育性的教學是不存在的。
2.能力的培養。能力是知識的轉化形態,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學習和運用知識和進一步探索的結果。學生要把知識轉化為自身的個體能力離不開實踐,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學會學習的方法,從課本上獲得前人的間接經驗,并把其轉化為個體的認識。把知識應用于實踐,把所學到的知識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通過使用新方法解決新問題,從而提高了勞動效率,把間接經驗轉化為自身的直接經驗,從“學用——懂用——會用”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并對其進行了探索創新求證,通過這樣的實踐、歸納、總結、升華使其變成實踐理論,從而造就了具有專業技能的人才。
3.提高素質。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一個人的素質高低標準,不是占有知識的多少,而是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強弱。素質教育能取得成功關鍵是能得到心的共鳴,學生對社會意識的形成,主要是通過思想品德教育,這并不是一年半載就能取得成效的,它是一個長期性教育過程。以愛為基礎,以教育為主,以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社會勞動力為目的,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習——實踐——總結——實踐——學習”,讓學生從“不知——知——理解——探究——創新”步步深入,從而體現學習過程中從“理論——實踐——理論”的進階過程。學生自覺地把其“知”變其“行”,這是在素質教育過程中,增強學生科學意識,培養其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其競爭能力體現。
三、努力推進素質教育的新發展
素質教育是由知識、能力、素質三個要素構成的,三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在科教興國的主流下,為提高教學水平,加強教師素質培養成為了基礎。要培養合格的,掌握一定科學技術的新一代社會勞動力,就要把素質教育貫徹到實際的教育中去,向學生灌輸科學思想,讓他們樹立終生學習的教育思想,能夠科學地學習、鞏固、更新專業知識;學用、懂用、會用專業技能,讓其不滯后于開展全民性素質教育的社會主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