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剛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了3D光立方的設計思路和制作流程,3D光立方采用了8X8X8共計512個LED組成的陣列,本次設計制作一個三維的發光二極管立方顯示體,能夠通過編寫程序來實現對每一個LED亮和滅的控制,從而可以顯示多種多樣的圖案,具有很高的觀賞性,通過制作3D光立方,能提高動手設計能力和對電路的分析能力。
【關鍵詞】3D光立方;電路制作;LED
1.背景與意義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3D效果的欣賞已經成了人們的追求,美輪美奐的觀賞讓人醉心不已,給人帶來無比寬松舒適的美感。3D技術已進應用于教學,醫學,地下采礦,空中導航等領域。但就目前的發展,3D還不能夠普及到人們的生活中,這也就萌發了人們對于3D的設計。本次設計制作一個三維的發光二極管立方顯示體,能夠通過編寫程序來實現對每一個LED亮和滅的控制,從而可以顯示多種多樣的圖案。因此,對發光二極管進行控制,使其顯示出不同的花樣,帶給未來3D技術的科技體驗。
2.系統電路設計
本電路設計大體上可以分電源、處理系統、輸出顯示、輸入控制四部分組成。其結構框圖如圖1所示。
圖1 3D光立方電路設計框圖
電源供電部分采用一塊集成穩壓器CW7805,把市電經變壓器降壓輸入電路,而后整流送到穩壓器穩壓輸出作為工作電壓。不僅功率上可以滿足系統需要,不需要更換電源,并且比較輕便,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輸入控制部分采用按鍵開關,主要用于切換不同的顯示模式。
單片機控制電路是該系統的核心部分,主要控制著LED燈的顯示間隔、方式、變換等。
輸出控制采用74HC573芯片作為控制光立方的I\O口擴展芯片,以拓展單片機的輸出口,采用動態顯示模式,按照圖文運動的特點又可以分為閃爍、平移、旋轉、縮放等多種顯示模式。可以通過一定的算法從原來的顯示數據直接生成,再結合輸出控制電路,這樣程序書寫就不會過于繁瑣和重復,而且對核心控制器的內存空間要求不高。
LED顯示陣列是由8X8X8共計512個LED組成光立方顯示屏。
3.3D光立方的工作原理
本設計介紹一個3D LED光立方顯示屏的制作,利用單片控制LED點陣顯示的原理和控制技術,來制作控制光立方顯示。通過編寫程序控制不同LED的顯示,顯示所要顯示的內容。根據人眼的視覺暫留效應,設置每幅畫面的延遲時間使連續的一系列畫面呈現動態。最終達到所要顯示的內容。每個燈都是由層控制端和列控制端共同決定亮或滅。
在三維光立方中采用動態掃描顯示,這種顯示方式巧妙地利用了人眼的視覺暫留特性。將連續的幾幀畫面高速的循環顯示,只要幀速率高于24幀/秒,人眼看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相對靜止的畫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電影放映機。在電子領域中,因為這種動態掃描顯示方式極大的縮減了發光單元的信號線數量,因此在LED顯示技術中被廣泛使用。
4.3D光立方搭接
為了保持整體的通透性、立體感,3D8光立方因為沒有設計額外的LED支架,所有搭接直接使用LED自身的管腳。
準備一塊木板,在上面打孔,分布均勻,孔徑以配合LED為準。將折彎好的LED插入一排插入以后,其陰極正好可以搭接在一起。進行焊接,實現共陰極的操作。
將垂直各面依次插到面包板上面,以后,將露出的陽極引腳橫向折90°,是其可以與其前后同一高度(同一層)的陽極進行焊接,實現各8x8平面的層共陰。實現層共陰以后,我們就得到了共計8條對陰極引線,通過漆包銅線,實現各層的陰極線與主板的連接。其中最頂層的對應最靠近DC電源插座。
5.硬件系統測試
5.1 LED亮度測試方法
使用兩節常見的1.5V的干電池判斷LED的陽極陰極。將萬能面包板接通電源,將LED插入面包板的一對插孔內,其中靠近邊緣的為陽極、另一個為陰極,觀察其是否能被正常點亮,并可以改變限流電阻改變亮度,觀察該型LED的可測亮度范圍,建議從最低亮度開始,防止LED被燒毀。測試前不加電源的檢查,對照電路圖和實際線路檢查連線是否正確,包括錯接、少接、多接等;用萬用表電阻檔檢查焊接和接插是否良好;元器件引腳之間有無短路;連接處有無接觸不良;二極管、三極管、集成電路的電源正負極和電解電容的極性是否正確;電源供電包括極性、信號源連線是否正確;電源端對地是否存在短路(用萬用表測量電阻)。若電路經過上述檢查,確認無誤后,可轉入靜態檢測與測試。
5.2 靜態檢測與測試
斷開輸入信號,把經過準確測量的電源接入電路,用萬用表電壓檔監測電源電壓,觀察有無異常現象。如冒煙、異常氣味、手摸元器件發燙,電源短路等。如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切斷電源,排除故障;如無異常情況,分別測量各關鍵點直流電壓,如靜態工作點、數字電路各輸入端和輸出端的高、低電平值及邏輯關系、放大電路輸入、輸出端直流電壓等是否在正常工作狀態下,如不符,則調整電路元器件參數、更換元器件等,使電路最終工作在合適的工作狀態;對于放大電路還要用示波器觀察是否有自激發生。
5.3 動態檢測與測試
動態測試是在靜態測試的基礎上進行的,測試的方法地在電路的輸入端加上所需的信號源,并循著信號的注射逐級檢測各有關點的波形、參數和性能指標是否滿足設計要求,如有必要對電路參數作進一步調整。若發現問題,要設法找出原因,排除故障后,繼續檢測完電路至沒有錯誤。
5.4 測試注意事項
(1)正確使用測量儀器的接地端,儀器的接地端與電路的接地端要可靠連接;
(2)在信號較弱的輸入端,盡可能使用屏蔽線連線,屏蔽線的外屏蔽層要接到公共地線上,在頻率較高時要設法隔離連接線分布電容的影響,例如用示波器測量時應該使用示波器探頭連接,以減少分布電容的影響;
(3)正確選擇測量點和測量;認真觀察記錄實驗過程,包括條件、現象、數據、波形、相位等;出現故障時要認真查找原因。
6.結論
經過多次的反復測試與分析,可以對電路的原理及功能更加熟悉,同時提高了動手設計能力以及對電路的分析能力。同時在軟件的編程方面得到了提高,對所學的知識得到很大的鞏固。在測試過程中遇見的問題,也通過不斷的改正,最終得以實現設計要求的各項功能。
參考文獻
[1]谷秀榮.單片機原理與應用[M].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2]李華.單片機實用接口技術[M].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6.
[3]陳海松.單片機應用技能項目化教程[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
[4]楊欣.51單片機應用實例詳解[M].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