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樂
“生本”不是一個新的教育名詞,《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就提出“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主體,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這些說法是當前每一位老師所熟悉的,而這些其實就是“生本”的展開之意。落實生本理念,基地是在課堂上。
備課首先“備學生”
雖然“生本”的理念是老師們所熟悉的,但在現實的閱讀教學中,課堂教學形態依舊多為教師是課堂的主體,而非學生;教師在一味地灌輸知識,而學生在被動地傾聽接受;教師在串講串問,學生在依問而答;教……有人曾用“強勢”“霸式”這樣的詞語來概括語文教師的教學行為。也許正是這樣的教學現狀與新課程理念的相悖,才會提出針對性更強的生本課堂,才會引起教師們對閱讀教學下生本課堂構建的更多思考。
閱讀教學是教師以教材中編排的那一篇篇文本為載體來著重培養學生應該達到的諸多的語文能力和應該具備的語文素養。既然文本是閱讀教學的載體,那么備課時,教師就要在讀懂文本、挖掘文本、理解文本、吃透文本上狠下功夫,這是毋庸置疑的,就連崔巒老師也強調語文教師在課前要以一個讀者的身份來讀文本,并明確地提出“要投入地讀,要讀得忘乎所以,使自己真正地感受到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語言美……”除了要備文本,作為構建生本課堂,更重要的是還要在備課中充分地“備學生”,這是很多語文教師所忽視的。試想,如果課前,教師只是備透了文本,那么課堂上的教師就會一味地把自己對文本的認識、理解講述給學生,把自己在解讀文本時認為的重難點強調給學生,把自己結合文本預設的一些問題強制性地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點……備課時,如果教師在備透文本的基礎上,再結合本班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學生的身份再來讀文本,從學生的視角多一些諸如學生初讀這篇課堂就能讀懂什么,讀了之后還會提出什么樣的問題,哪些知識點是學生已知的,哪些內容的理解需要老師的引導,易混淆的字詞學生會采用什么樣的方法來區分,文中哪些語言會觸動學生,學生會怎么理解和交流……這些完全基于學生學情的思考,教學中才會依學生的學情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合適地取舍,才能在課堂上真正體現教師的“精講”,學生的“多練”,才能凸顯閱讀教學以生為本的理念。因此,備課時充分地“備學生”是構建生本課堂的關鍵之一。
多讀、多練、多寫
崔巒老師曾提出過“二八定律”,所謂“二八定律”,就是課堂上的20%的時間是教師針對重難點的問一問、講一講,80%的時間應該交給學生自己掌握。其實“二八定律”的這個時間分配就是在警示教師們要有意識地把課堂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地在課堂上活動。而目前的閱讀教學更多在違背這個定律,教師總是滔滔不絕地講,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地提,文本的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地分析到,重點與非重點都平均用力。從而,語言訓練的時間被擠掉,讀書的指導做不到,對文本的感悟體會很淺薄……所以,基于閱讀教學的現狀和生本課堂的理念,筆者強調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多讀、多練、多寫、多積累,那該怎么落實呢?
讀書要保證 一切的閱讀教學活動都要建立在學生的讀書之上。課始,給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通讀全文,整體把握文章的脈絡,達到正確流利地讀文,為學文理解體會做好鋪墊。課中,在質疑、脈絡的引導下,通過學生反復讀文,抓住圈畫出的文中重點詞、句,再在不斷地自讀、默讀中感受體會其意思和情感,組織學生進行充分地交流,及時將體會到的賦予到學生的讀書中,引導學生帶著意、含著情品讀相關語句。讀是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的途徑,讀也是學生對重點詞句體會后的表現。
練寫不可少 在語文課文中,有語言的訓練點,但往往被教師忽視,語言的訓練要在課堂上落實,及時抓住適合學生訓練的詞句段,引導學生仿照著、運用口頭說一說、書面寫一寫、課堂上交流交流。學文之后,可以根據文本的內容、題材、體裁、語言特點等適當引導學生進行“小練筆”的訓練,可寫讀后感,可寫與文中人物的對話,可拓寫續寫課文,可學文章的表達方法、句式構段方式寫作等。中高年級可以對每一篇課文設置一個或幾個練寫的訓練點,在課上、課后及時落實。
重視多積累 語言的學習貴在積累,背誦的多了,積累的多了,學生儲備的語言內容也就豐富了,“厚積而薄發”的作用就會在學生的語言表達上有所體現。教材重視學生的背誦積累,教師也更應該多一些引導學生積累的意識。課后要求背誦的段落、篇目,要讓學生背誦積累;課后沒有要求的,根據課文的語言文字特點,教師也可以適宜性地指出背誦積累的內容;學生收集到的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資料、知識,同樣可以成為學生背誦的對象。
其實,生本的語文課堂就是在提醒語文教師,在語文課上講得再多、把課文分析得再透徹,都不及讓學生在課堂上靜下心來多讀讀、多背背、多積累積累、多動口說說、多動筆寫寫,課文真的會背了,好詞句真的積累到自己的小腦瓜里了,語言表達真的越來越豐富了,那才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收獲。因此,生本的語文課堂,應該把更多的語文活動留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實現更多的語文學習,這樣的課堂也才會是高效的課堂。
(作者單位:河南省鄭州市中原區百花藝術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