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審計活動在事業單位整個的運行中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審計風險更是存在于整個審計活動中。所以每一名審計人員都應該掌握審計風險的發生規律,加強風險防范意識,完善風險審計防范措施。本篇文章就是通過對事業單位的審計風險防范對策進行的研究和探討,找出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風險的成因,并提出一些措施來應對風險,希望能對廣大讀者略有幫助。
關鍵詞:事業單位;審計風險;成因;措施
在事業單位的日常運行中,內部審計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不屬于審計部門,是一個獨立存在的評價系統。內部審計對于事業單位來說很重要,一個科學、良好的審計機制可以使事業單位的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以及提高單位對目標的實現進度。但是審計的風險隨之也而來,審計風險存在于整個審計項目和整個過程之中,無論審計人員怎么樣努力,審計風險都不會被控制到零的程度。因為審計人員在任意一個環節的疏忽都會導致最后的結果與預期的結果存在偏差,導致審計風險,并在一定時期內具有潛在的威脅性。然而,審計人員保持謹慎的職業態度,準確的運用其職業判斷能力,能對風險進行準確的評估,進而制定出合理正確的審計程序和方法,這樣也是可以講風險降至我們可接受的水平的。
1 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風險形成的原因
導致事業單位內部存在審計風險的形成是由許多因素組成的,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兩大類,即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兩種形式。
1.1 客觀因素
一般來說,由于事業單位整體上其獨立性和權威性存在的不完善,給事業單位內部的審計操作帶來了不可避免的風險。客觀存在的外在因素阻礙了單位內部審計的獨立自主性和公正權威性,正是由于單位內部的利益沖突,影響了審計工作人員的判斷,使得工作人員不能夠客觀公正的處理所有和審計相關的業務,以及提出一些相關有效的建議。
此外,由于內部審計法律法規的不夠成熟,以及其實行規范的工作效率也還不太完整,這些也是導致審計風險存在的部分原因。再者說,國家頒布的關于對內部審計的規定也不夠成熟,內部人員的實際行動表現的也不夠積極,加之這些工作人員的法律知識經驗不足,而且由于相關的規定并沒有給出明確的信息,致使工作流程不是很完善。本應該按照法律規定來辦的事,內部人員也不遵守規定,而是根據本身自己的看法與經驗來進行實際操作,這些也都給審計結果帶來了巨大的麻煩,使得審計風險系數增高。
1.2 主觀因素
審計人員自身的素養與審計風險之間也存在著很大的聯系。其中,審計人員對法律知識的認知,以及其專業的業務能力和作為一名職業的審計人員應該具有的職業道德等等,這些東西都是非常重要的,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其中最重要的應當是身為審計人員所必須具有的豐富的工作經驗,而且隨著時間的積淀,以及在工作中的慢慢總結和積累。在面對繁瑣復雜的審計對象和工作內容時,若審計人員缺乏工作經驗和能力,那么其在工作中就會表現的茫然不知所措,以此類推,就會出現以下各種現象:如原本就有的許多問題不能及時發現,漏洞百出,也或是不能夠深入的調查事件的本質原因,加之之前的有利的線索發現的主要問題,導致審計人員做出錯誤的判斷。審計人員自身對待工作的態度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名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強烈責任感的審計人員,其自身對審計風險系數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一名在工作中徇私枉法,具有報復心理,棄審計人員職業道德和客觀公正態度于不顧的審計人員,并且在審計工作中有意的疏漏最重要問題的實際調查,隨之得出與實際情況大不相同的審計結論,這樣做的后果不單單是影響審計的質量,更是給審計工作埋下巨大隱患,增加了單位的審計風險。
除此之外,如果被審計方不好好配合審計工作的話,這也會給審計工作造成大量的麻煩。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不少單位都對審計這項工作存在有特別嚴重的防范和排斥心理,不去理解和支持審計工作。這就導致一些工作中存在的重要問題不能及時解決,推后了審計工作完成的時間,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審計工作的質量。
2 對事業單位內部風險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2.1 審計人員自身素養的加強
審計人員應當加強對相關科學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自身處理業務的能力。伴著改革開放腳步一步步的邁進,每時每刻,我國的社會環境都在發生著巨大的改變,身為審計人員,必須去不斷地學習,不論是對新知識,還是新的科學技術,從而適應社會環境的改變,并利用自己學習和積累的技術知識更好的控制審計風險,進而降低審計工作中的風險系數。
審計人員必須依法進行和審計相關的一切工作活動。我國于1994年頒布了與審計活動相關的法律法規,這更加說明國家對審計活動的高度重視。在這部法規中,我國明確詳細的對審計工作做出了規定,即在進行審計活動時,審計人員應該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開展審計活動,不能依法濫用職權,對于那些違法違紀行為,在收集到足夠的證據后,執法部門將依法給予嚴厲的懲處。
在審計活動中,工作人員要嚴格遵守審計行動準則,提高審計工作的規范性。其中,審計準則是審計人員通過多年的審計活動所總結出的經驗,加上多年的研究分析,成功的將審計工作的運作規律貫穿于審計準則中,在審計活動的每個步驟中,都可以發現審計準則的運用,所以說,審計準則具有很強的指導性,能夠幫助審計人員簡化復雜的審計工作,使得審計工作朝向科學而又有序的方向發展,這可以極大的提高審計工作的工作效率。當然,審計人員自身良好的職業道德在審計工作中也是極其重要的。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活動時,應當樹立起良好的職業道德,對于審計這份工作要發自內心的尊重,進而將這種尊重轉化為實際工作中的動力。嚴格要求自己能客觀公正,依法進行審計工作,努力做好審計這份工作,給自己樹立一個良好公正的職業形象。
2.2 風險評估機制的建立和完善
除過審計人員自身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影響,企業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也是內部審計風險的形成因素。所以,風險評估機制的建立對于企業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風險評估機制可以有效降低審計風險系數,當然,這不僅僅是審計人員的工作,企業的相關領導也要配合風險評估工作。 (下轉第293頁)
(上接第280頁)
至于風險評估機制的建立,一般來說分為四步:第一步,由企業內部的審計人員之間相互交流,依據環境的變化先制定出一個初步的審計方案;第二步,企業內部的審計人員把所有和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的資料數據擬成相對應的計劃書,同時交給審計委員進行評判;第三步;在審計委員會通過計劃書后交回給審計人員進行實施,并記錄該計劃書在實行期間存在的不足;第四步,進一步完善審計計劃,根據實際情況隨時對計劃書進行調整。
3 結語
總體上而言,由于我國近年來的不斷發展,導致國內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加大了審計工作的難度。即便是能做到以上所說的各種降低審計風險的措施,審計風險卻依舊是不能完全避免的,這樣對于審計人員自身來說就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審計人員必須要不斷提高自身應對風險的能力和處理方式。雖然審計風險無法完全避免,但風險評估機制的建立依然具有重要的意義。無論如何,審計人員在不斷提高自身應對審計風險的能力的同時,也要努力尋找防范和降低風險發生的更為有效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企業建立審計風險機制的目的,才能保證社會經濟走上健康和穩定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董良科.事業單位會計內部控制策略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1(20):21-22.
[2]梅淑先.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建設的有效途徑[J].中國商貿,2014(07):16-17.
[3]王玉寶.建立與健全事業單位會計監督機制的措施探討[J].2013(06):20-21.
[4]趙霞.對事業單位會計監督職能的探討[J].2013(04):18-19.
作者簡介:李志宏(1968-),男,吉林長春人,中高級會計師,研究方向:會計、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