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霞
摘 要: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大環境下,環境保護工作已經成為擺在各級政府和各類企業面前的重要任務。當前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并不樂觀。空氣污染指數居高不下、生態破壞為人詬病。這其中必然有法律原因、體質因素,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企業普遍缺乏環境保護自覺性和自律性。建設新型社會,實現中國夢,必須轉變企業發展模式,實現環境保護戰略化。
關鍵詞:環境保護;戰略化;環境導向
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大環境下,環境保護工作已經成為擺在各級政府和各類企業面前的重要任務。當前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并不樂觀。空氣污染指數居高不下、生態破壞為人詬病。這其中必然有法律原因、體質因素,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企業普遍缺乏環境保護自覺性和自律性。建設新型社會,實現中國夢,必須轉變企業發展模式,實現環境保護戰略化。
筆者認為,企業環保管理戰略化的途徑包括:樹立環境導向的發展戰略、實行資源導向的成本戰略、強調低碳環保的品牌戰略等三個方便。
1 樹立環境導向的發展戰略
一直以來,企業管理者根深蒂固的管理觀念是“利潤為王”。但是在建設節約型、環保型社會的發展環境下,得環保者得天下,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高污染型企業注定不得長久。因此,企業要想長遠發展,必須牢固樹立以環境保護為導向的發展戰略。環境導向的企業管理制度關鍵是企業管理層的環保觀念是否先進、產品戰略是否能夠平衡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經濟全球化的當下,企業的競爭不僅僅是產品品質的競爭更是環保技術的競爭。近幾年來,我國出口企業屢屢受阻,過去引以為傲的成本優勢漸漸不再突出。除了人工成本上升意外,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歐美國家對我國出口產品質保、環保的擔心。一旦提高環保標準,我國貿易即出現明顯逆差。要想保持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打破歐美國家對我國的綠色貿易壁壘,提高產品環保標準是唯一出路。
2 實行資源導向的成本戰略
2.1 提高資源生產力水平
資源生產力指的是企業的每單位產出與其消耗的原材料、能源總量之比。提高資源生產力的本質在于降低單位產出的能耗,挖掘潛在的效益,降低能耗成本。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提高資源生產力并非要求企業選擇成本更低的原料,而是通過提高生產工藝和原料使用方法來降低廢物廢料的排放。上海聯合家化公司是我國老牌的日化企業,為了迎合“安全”“環保”等新興消費觀念,該公司推出了草本概念的“佰草集”和“相宜本草”兩個明星品牌。不僅如此,該企業在環保方面也是身體力行,年廢棄物排放從2009年以前的每月30噸,降低至2014年的每月3噸,不僅降低了原料成本費,廢棄物運輸等費用也相應減少了。這就是典型的提高資源生產力水平案例。
2.2 降低上下游成本
產品的成本高低不僅決定于生產商這一個環節,還與原材料供應商、銷售商,甚至消費者息息相關。降低上下游成本需要關注:商品或原材料的成本構成及消耗、生產過程的消耗、銷售過程的消耗以及消費者使用產品的消耗。美國一家酸奶企業曾經以環保為導向對其產品的成本進行了市場調查,通過對比研究,該企業將酸奶包裝盒塑料蓋改為錫箔蓋,此舉使得該企業的固體廢料直接減少十分之一,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3 強調低碳環保的品牌戰略
3.1 更新產品設計理念
企業存在的目的在于創造經濟效益,這是企業所有行為的驅動力。從環保角度改善企業的產品結構,不僅是企業的外部經濟化,也有助于企業的內部經濟化。產品環保設計,簡稱DFE,旨在引導企業從環保入手,改善企業產品的環保理念。全球第一大電子零部件生產商---惠普公司在產品的環保理念上做得較好。惠普公司通過DFE設計流程,研發了一種新型的水性油墨,這種油墨不僅能夠回收利用,而且幾乎不在印刷過程中揮發有毒氣體。這項技術不僅使得客戶降低了使用成本,滿足了客戶的安全環保需求,還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一舉多得。
3.2 實現產品營銷綠色化
企業環境保護管理戰略化的一個顯著表象即是產品營銷渠道的綠色化,從生產到銷售全面綠色化管理。這意味著企業要在成品的生產加工以及銷售服務中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浪費。綠色化包括很多內容,既有減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產品污染率,也有提高資源節約效率和原材料使用效率。實現綠色化,企業不僅需要提高人員的環保管理水平、引進先進的技術,還需達到產品設計、營銷、回收等環節的綠色化,這樣才能最終實現企業的社會經濟效益提升和競爭力的強化。
4 完善企業環保管理戰略
4.1 健全企業環保管理組織
企業環保管理機構負責對企業生產環節的廢棄物進行處理,并對處理工作進行監督和檢查。該機構的存在是確保企業環保達標的關鍵。
現實中,大批企業在利潤面前喪失環保自覺性,逐利而行。實行環保管理戰略化,有必要健全企業的環保管理組織,建立嚴格的產品檢測制度,確保產品生產等各環節的能耗和污染達標。除了監督檢驗職能,企業環保機構還要積極推動環保生產方式的研發,貫徹國家環保相關法律法規等。實踐證明,建立企業環保機構能夠更加有效的保證企業的綠色生產、綠色管理、綠色技術、綠色產品的目標促進企業結構的調整,實現企業的快速發展。
4.2 降低環保管理費用
企業的環境保護管理費用,及包括排放控制和污染物處置設備購置費用、運行成本,還包括履行環保職責、實施環保環節、管理環保設備等方面的人力、物力等投入。很多企業接受環保罰款不是因為制污設備不夠先進,而是因為存在人為的管理不當。從長遠來看,企業要想實現長遠的戰略規劃,除了任用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外,還需充實環保管理人才。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進步和發展,人們對所需產品的環保技術含量關注度越來越高。綠色消費、消費綠色逐漸成為人們的主流消費理念。因此,企業要想不被市場潮流淘汰,則需要樹立環保導向的發展戰略,實行環保導向的品牌戰略,提高環保導向的管理戰略。總之,是要實現企業環境保護管理的戰略化。
參考文獻:
[1]馬潔,構建環境導向企業管理體系的探討[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5,10(08):6-7。
[2]馬潔.以環境為導向重構企業管理體系的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06,4(05):29-30.
[3]齊力.自組織視角下基于環保優勢的企業環境戰略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1,8(0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