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加大對廉政方面的建設和加強財經方面的紀律,在對事業單位領導干部管理監督方面,經濟責任審計逐漸凸顯了其不可忽視的地位,是實現國有資產的保障和加強黨廉建設的重要手段。全文就圍繞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來闡述有效解決方法,以提高我國事業單位的整體經濟責任審計水平。
關鍵詞: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對策
目前,為了加強領導干部的黨廉建設,促進事業單位的正常發展以及保證社會經濟良性發展,對事業單位進行經濟責任審計變得必不可少而且十分重要。然后,由于經濟責任審計與一般審計工作不同,其政策性較強、費時較久以及委托授權相對被動特點大大增加了審計工作的風險性和難度。以下從事業單位個體方面出發,來分析經濟責任審計過程出現的主要問題,并探討解決對策。
1 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
由于實際上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機構經費分布不同,人員較多而導致其內部審計水平發展不均衡,而且事業單位級別不同導致重視程度不同,引起了許多問題,下面將由幾個方面來簡要論述主要問題:
1.1 事業單位審計人員以及領導層方面
首先,由于經濟責任審計過程耗時較久,涉及了許多領導干部的個人問題,或使審計工作人員因為一些個人顧慮或其他因素沒有走合法的程序和采取有效方法處理事務,導致審計結果與實際相違背,引起使用者的使用錯誤以及其他未可預知的損失。除此之外審計人員工作范圍并沒有在法律上有很明確的規定,導致工作較為隨意以及業務水平參差不齊。其次,不同事業單位領導對此重視程度不同,也出現了缺乏用來指示該工作順利開展的文件以及相關章程,也有的事業單位確實有指導文件,但是實際工作時沒有認真落實。還有,有的事業單位開展審計工作過于追求高速高效,然而在有限的時間和超負荷的工作量下審計人員無法正常正規完成,導致出現了許多不符合事實的審計結果,考核質量堪憂。
1.2 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本身方面
第一,由于審計工作的對象主要是領導干部,調查材料則是領導干部在整個任職期間的各項財務收支明細,重點考察其收入的來源及合法性、在任期間個人黨廉建設和工作項目執行合法等幾個方面,有時候確實能從這些方面發現一些問題,但由于考察范圍的有限和考察材料的匱乏,導致審計結果不全面,有時候無法真實反映領導干部的本身問題,無法起到對領導干部的監督、調查和督促作用。第二,正如前面所說,在有限的材料下得到的審計結果往往不那么令人信服,做不到真實客觀和可靠公正這樣的基本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也沒有統一審計結果評價標準,導致各地各事業單位審計結果空泛和流于形式,審計結果成一紙空文,對我國廉政建設方面起不到一絲作用。此外,審計項目內部人員復核的不及時將會導致審計質量的良莠不齊,無法正確得到對審計材料的評估。
1.3 相關法律法規方面
在關于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整體方面,我國至今沒有頒發一套與之相關的法律法規,導致各地執行辦法各有不同;沒有規定審查結果的硬性標準,無法統一各地標準,這二者極大地增加了審計工作的難度,導致審計工作無法做到有法可依。
2 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問題的對策
上文就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分三個大方面來論述其出現的幾個問題,接下來將詳細地討論如何有效正確地處理這些問題的方法,以便審計工作的正常開展。主要措施有以下方面:
2.1 關于事業單位審計工作開展的幾點建議
首先,必須狠抓審計人員的個人素質,防止職業道德不高、害怕得罪領導干部的人混進審計人員隊伍;必須強化審計人員的專業知識,明確審計人員的工作職責,提高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可以定期開展相關培訓,詳盡補充各審計知識,全面提高審計人員的整體素質,并將培訓結果作為對審計人員的考核標準之一;在我國未有相關現行法律法規的情況下,更不能忽略法律在審計工作正常開展中的重要性,更應加強審計人員的法律素養,可以通過多普及一些經濟責任審計的國外相關法律法規的方法來強調審計工作必須合乎法律這一核心指導思想,使審計人員可以對審計工作的執法范圍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其次,各事業單位無論級別高低規模大小都必須有一套適用于自身的章程規范,同時為確保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對本單位制定的規范章程必須嚴格遵守嚴格落實到審計工作中,單位內部可以對審計人員采用考核方法來檢驗其工作質量以及數量,各單位之間也應該多加強彼此聯系、多開展相關合作和多分享彼此成功經驗,以達到相互學習和共同進步的目的,促進彼此工作的順利開展,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加強審計行為的規范性;還有,各事業單位應實施經濟責任審計項目管理,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和管理來有效緩解審計工作的時間、任務和質量三者之間的矛盾,必須時刻把審計質量放在第一位,而并非盲目追求數量上的多,并不是數量越多越好。此外各事業單位必須要加強和各相關部門的合作與溝通,以保證審計工作項目各部分的順利開展。
2.2 關于審計工作本身的幾點建議
首先,關于審計范圍有限和調查材料不足這一問題,必須要完善和豐富審計工作內容,因此各事業單位應建立經濟責任審計質量控制制度,加強對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質量保障。為確保審計目標的實現,必須首先與各部門共同商討和制定審計方案,然后以現在審計范圍為基礎,致力于對隱蔽的腐敗違法行為的發現與打擊,明確審計取證方法和責任,鼓勵審計人員材料調取的多樣性以及靈活性。對調查的材料必須進行質量控制,做好各復核工作,對于審計人員的材料證據稿本,審計組長必須及時復核,確保審計報告滿足真實完整的基本要求,而對于審計組的審計報告和各相關,資料部門負責人必須及時進行復核以便及早發現問題,切實落實審計項目內部三級復核制度,強化審計質量。然后,對于及時復核得到的審計結果也應該及時做好分析和歸納,由國家領導干部管理部門來考察以確保審計結果的真實可靠性。
2.3 建立健全審計法律法規來規范審計行為
首先,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必須是在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制約和支撐之下才能正常順利開展,應加快有關政策的出臺,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和違法必究四個要求,時刻強調法律在審計工作的重要性。其次,必須注重審計的合法合規,要從法律上明確審計人員的執法范圍,才能進一步加強審計工作的法治化和規范化建設。此外,在相關法律法規未出臺之前,各事業單位必須以現有法律為依據,依法明確領導干部的職業職責和經濟職責,嚴格領導干部的提拔使用,嚴查干部領導的黨紀政紀問題,明確審計目的,必須建立審計結果的報送制度,復核后的審計結果應及時報送紀檢監察和人事等部門,堅持嚴謹公正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來處理領導干部的在審計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最后,只有賦予審計部門相對應的權限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審計部門的監督調查作用,體現出審計的重要性。
3 總結
綜上所述,事業單位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必須在各事業單位彼此間加強交流與合作的基礎上,依托國家領導部門的各相關指示文件,健全相關體系,規范審計行為,提高審計人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加強領導干部的黨廉建設的前提下才能較為順利開展。而通過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可以有效地強化領導干部的管理監督,加強領導干部的廉潔自律,才能符合當今時代我國財經正常發展和事業單位健康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翁益華.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經貿,2014(11):277-278.
[2]周浩.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交通財會,2012(08):60-63.
[3]許敏.淺析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經界,2014(27):235-235,241.
作者簡介:張本強(1964-),男,吉林臨江人,吉林省臨江林業局總會計師,研究方向:會計、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