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主要從管制的產品、限定的物質、更新的頻率、管控的方法等四個方面對REACH法規和RoHS指令之間的區別進行討論分析。
【關鍵詞】Reach法規;RoHS指令;區別
REACH法規和RoHS指令是近幾年來歐盟實施的較為嚴格的環保指令。雖然這兩個法規、指令已實施超過五年的時間,但是直到現在還會有不少電子企業在區別REACH和RoHS上容易產生混淆,本文主要介紹了兩者之間的區別。
1.名詞解釋
1.1 REACH
REACH是《關于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Registration,Evaluation,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的英文縮寫,是歐盟對進入其市場的所有化學品進行預防性管理的法規,已于2007年6月1日正式實施。
它是歐盟最新關于化學品管控的一部法規,取代了歷史上40個歐盟化學品指令和法規。它被認為是歐盟近20年立法中最重要的法規,并將影響全球的化學品工業。[1]
注冊(Registration):年產量或進口量超過1噸的所有化學物質需要注冊,年產量貨進口量10噸以上的化學物質還應提交化學安全報告。
評估(Evaluation):包括檔案評估和物質評估。檔案評估是核查企業提交注冊卷宗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物質評估是指確認化學物質危害人體健康與環境的風險性。
許可(Authorization):對具有一定危險性特性并引起人們高度重視的化學物質的生產和進口進行授權,包括CMR、PBT、vPvB等。
限制(Restriction):如果認為某種物質或其配置品、制品的制造、投放市場或使用導致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風險不能被充分控制,將限制其在歐盟境內生產或進口。
1.2 RoHS
RoHS是《關于在電子電氣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的英文縮寫,是由歐盟立法制定的一項強制性標準,于2006年7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2]目前該標準主要針對電子電氣產品中的鉛Pb、鎘Cd、汞Hg、六價鉻Cr6+、多溴聯苯PBBs、多溴聯苯醚PBDEs六種有害物質進行限制,以后將對更多的有害物質進行限制。
2.兩者的區別
2.1 管制的產品不同
REACH法規對產品分為物質、配制品、物品三類。
物質(substance):自然狀態下(存在的)或通過生產過程獲得的化學元素及其化合物,包括為保持其穩定性而有必要的添加劑和加工過程中產生的雜質,但不包括不會影響物質穩定性或不會改變其成分的可分離的溶劑。例如:金屬銅、硫酸鈉、苯酚、乙醇等。
配制品(Preparation):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組成的混合物或溶液。該混合物是生產者按照一定的比例人為進行混合而得。例如合金、鞋油、洗滌劑等。
物品(Article):指在制造過程中獲得特定形狀、外觀或設計的物體,這些形狀、外觀和設計比其化學成分更能決定其功能。例如:玩具、紡織品、家具、汽車、電器等等。[1]
雖然REACH法規針對的是化學品的管控,但是由于使用到的化學物及化學方法處理的材料產品也在法規要求范圍內,所以可以說該法規直接影響到出口到歐盟的除食品外的各種產品。
RoHS指令針對的是AC1000V、DC1500V以表1所列出的電子、電氣產品。不僅包括整機產品,而且包括生產整機所使用的零部件、原材料及包裝件,關系到整個生產鏈。
2.2 限定的物質不同
根據REACH法規,將一些對環境或人體健康造成重大損害的化學物質視為高關注度物質SVHC(Substances of Very High Concern)。SVHC的生產、進口和在市場上銷售必須先獲得歐盟化學品管理局的授權。
REACH法規針對于整個產品,若產品中的SVHC含量超過0.1%,且年出口該SVHC的數量超過1噸,則生產商或進口商必須向歐盟化學品管理局通報。自2008年10月首次發布第一批SVHC候選清單,截至2013年12月16日,SVHC候選清單物質已更新10次。目前正式公布的候選清單中包含151項SVHC物質,包括多種有機物和無機物。
RoHS指令針對的是電子電氣產品中的均質材料,只對材料中的鉛Pb、鎘Cd、汞Hg、六價鉻Cr6+、多溴聯苯PBBs、多溴聯苯醚PBDEs六種有害物質進行限制。其中鉛(Pb)、汞(Hg)、六價鉻(Cr6+)、多溴聯苯(PBB)、多溴二苯醚(PBDE)的最大允許含量為0.1%(1000ppm),鎘(cd)為0.01%(100ppm)。
2.3 更新的頻率不同
REACH法規自2008年10月首次發布第一批SVHC候選清單,每半年更新一次,截至2013年12月16日,SVHC候選清單物質已更新10次,現SVHC總清單共有151種物質。
表2 SVHC公布情況
批次 增加的數量 公布生效日期
第一批 15項 2008年10月28日
第二批 13項 2010年01月13日
第三批 8項 2010年06月18日
第四批 8項 2010年12月15日
第五批 7項 2011年06月20日
第六批 20項 2011年12月19日
第七批 13項 2012年06月18日
第八批 54項 2012年12月19日
第九批 6項 2013年06月20日
第十批 7項 2013年12月16日
RoHS指令自2003年1月27日,歐盟議會和歐盟理事會通過了2002/95/EC指令,即RoHS指令,于2006年7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至2011年7月1日,發布了新版RoHS指令,2011/65/EU指令,于2013年1月3日廢除舊RoHS指令2002/95/EC,執行新RoHS指令2011/65/EU(RoHS 2.0)。[3]
2.4 管控的方法不同
由于REACH中的SVHC每半年更新一次,目前正式公布的候選清單已中包含151項SVHC物質,清單內容還會不斷增加。由于SVHC種類繁多,導致企業檢測費用的昂貴,所以企業大多數采用鏈條傳遞的方式進行管控。即使企業不考慮檢測成本,將產品送到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測,由于SVHC沒有出臺相對應的指導方法,所以實驗室大多只采取對某物質元素的風險評估情況,且每個實驗室所使用的檢測手段不盡相同,從而導致了出具的報告比較籠統抽象。
RoHS指令出臺后,國際電工委員會(IEC)針對該指令出臺了相對應的檢測方法——IEC62321 Electrotechnical products-Deter-mination of levels of six regulated subs-tances(lead,mercury,cadmium,hexavalent chromium,polybrominated biphenyls,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電子電氣產品-測定六種限制物質(鉛,汞,鎘,六價鉻,多溴聯苯,多溴聯苯醚)的濃度)。如表3揚塵我國也針對RoHS指令出臺了一系列的指導方法。
我國檢測機構從RoHS指令的實施到現在,已經經歷了7年,對于RoHS指令檢測技術已經比較成熟,而且每個樣品都是按照完整的步驟給出每種限制物質的值情況,報告相當具體直觀。所以大多數企業采用供應商聲明及提供第三方檢測報告雙管齊下的辦法進行管控。
3.小結
雖然兩個指令針對的產品和限制物質不相同,但是目的都是為了減少產品對環境的危害,促進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保護,免遭化學品的危害。其次,也是為了增強歐盟工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REGULATION(EC)No 1907/2006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Concerning the Registration,Evaluation,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REACH),establishing a European Chemicals Agency,amending Directive 1999/45/EC.
[2]DIRECTIVE 2002/95/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7 January 2003 on the restriction of the use of certain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3]DIRECTIVE 2011/65/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8 June 2011 on the restriction of the use of certain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recast).
作者簡介:梁元媛(1982—),女,工程師,現供職于廣東省電子電器產品監督檢驗所,從事電子電器產品檢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