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景文



【摘要】本文研究多聯機回油過程中,壓力、溫度、油面的變化情況,查找油面的變化規律,為進行回油實驗提供參考。
【關鍵詞】制冷系統;回油控制;油面高度;并聯系統;高落差工
一、測試概述
根據變頻系列機組,實驗過程中對不同外機組合、不同配管長度、高落差和無落差的凍機啟動實驗中記錄的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分析,找出回油過程中機組各個數據的變化規律。
凍機啟動試驗方法是:室外側-15℃,室內側20℃工況條件下,使空調器保持斷電狀態低溫凍結8小時。設定溫度最大,室內機開啟高風檔進行啟動。在凍機啟動過程中,對啟動后前30分鐘內的數據進行分析。此次選取的外機組合包括:單臺16匹短配管無落差實驗、22匹+12匹+12匹并聯長配管無落差實驗、22匹+16匹+10匹并聯長配管高落差實驗。下面對每個組合的具體實驗數據進行說明。
二、22匹+12匹+12匹并聯長配管無落差實驗
1.聯機說明
外機為22匹+12匹+12匹三臺并聯,主配管長度為84米,連接14臺內機,進行內外機無落差的實驗。具體連接系統圖如圖1所示。
圖1 具體連接系統圖
2.實驗數據分析
a.22匹主機實驗數據分析
從實驗數據可以看出,壓縮機在每一次提升頻率的時候,壓縮比都會有一次提升,當壓縮機頻率上升到60Hz以后壓縮比達到最高值。
圖2 22匹主機啟動壓力曲線圖
儲液罐里的液位高度,在啟動的時候壓縮機吸回冷凝器里的液態冷媒,所以液位高度快速上升,并且已經達到液位偏高的高度,此時也是產生液擊的危險時刻。壓縮機頻率上升到高頻之后,壓縮機吸氣量變大,儲液罐里的液態冷媒迅速揮發所以產生較多氣泡,此時如果短管里的氣泡也為滿泡時,也會產生液擊情況。等壓縮機運行平穩之后,液位會逐漸降低到穩定水平。
壓縮機里的油面高度,開始時候壓縮機運行低頻,吐油量比較少,所以處于滿油狀態。在第4min后壓縮機運行高頻,吐油量增大,吸回的油還沒有那么多,所以油面開始波動有一下降過程,該時刻是壓縮機容易缺油的時刻。等運行一段時間的高頻,回油量增加,壓縮機里的油面會上升到穩定高度。啟動過程中的壓力曲線如圖2所示。
b.12匹從機的運行實驗數據分析
從12匹的實驗數據可以看出,壓縮比隨著頻率的升高而升高,數值的變化方向和數值都和22匹主機的相似。
儲液罐里液位的高度只是在啟動后升頻過程中有氣泡沖頂的情況,短管里一直沒有看到液位高度,所以12匹從機的液位沒有主機液位高度惡劣。
壓縮機里的油面高度,油位一直處于比較高的高度,基本都是滿油的狀態,沒有主機油面高度惡劣。
圖3 12匹從機啟動壓力曲線圖
對比3臺并聯長配管無落差的主機和從機實驗數據可以看出,主機和從機的壓力變化曲線是相似的,并且數值也是相似的;主機的液位有比較大的波動情況,并且在升到高頻時有液位偏高情況,而從機液位相比較好;主機的油位相比從機也有較大的波動;所以主機整體的啟動情況比從機來說是惡劣的。
三、22匹+16匹+10匹并聯高落差實驗
1.聯機說明
外機為22匹+16匹+10匹三臺并聯,主配管長度為90米,連接12臺內機,外機在下內機在上兩者之間有20米落差進行實驗。具體連接系統圖如圖4所示。
圖4 具體連接系統圖
2.實驗數據分析
a.22匹主機實驗數據分析
從的實驗數據可以看出,排氣壓力隨著運行時間的加長而慢慢上升,壓縮比在第一次升高頻的時候上升比較快,在升到60Hz后壓縮比達到最大值。每一次升頻過程壓縮比都會有一個上升過程,等運行平穩后,壓縮機降低到穩定狀態。
儲液罐里的液位高度,在啟動前就已經處于較高狀態,說明高落差凍機時,冷媒向外機遷移的更多。當啟動后,液位有較長時間都處于一個較高的位置,啟動的過程中也是最容易產生液擊的時刻。此時對壓縮機來說也是最危險的時刻。
壓縮機的油面高度,在啟動前都是滿的,在第一次升頻的時候油面有一個波動情況,不過油面都處于比較高的位置,相對來說油面都是比較理想的。
圖5 22匹主機啟動壓力曲線圖
b.16匹從機實驗數據分析
從16匹從機的實驗數據可以看出,排氣壓力的變化趨勢和主機的變化趨勢相同,最后壓力處于一個平穩的狀態,和主機的排氣壓力相當。
儲液罐里的液位高度,在啟動前也處于一個較高的液位,啟動過程中液位也處于一個較高的液位,變化情況與主機相同。
壓縮機里的油面高度,在啟動前也是處于滿油狀態,在第一次升高頻時,油位波動比較厲害,但是油面相對都是比較高的。
圖6 16匹從機啟動壓力曲線圖
四、結語
對比以上兩個實驗,無落差短配管的凍機啟動實驗是最不容易出現問題的實驗,由于短配管冷媒相對較少,所以液位不會出現過高的情況。由于配管相對較短,所以整機的回油情況是比較理想的。
長配管高落差和無落差凍機啟動實驗相比,啟動前帶落差的機組里冷媒量遷移的更多,所以啟動過程中回液量較大,啟動過程中是比較危險的時刻;無落差的機組在啟動前液位相對比較低,但是在啟動后壓縮機升到高頻運行時,冷媒循環論增大后,回液量較大,此時是比較容易產生液擊的時刻。無落差相比高落差實驗液位偏高的時間較短,整體來說帶落差的實驗比較惡劣一些。
對于整機的回油情況來說,短配管機組的回油要好于長配管和高落差機組;長配管和高落差的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波動情況,并且主機的回油情況要比從機惡劣一些。
參考文獻
[1]丁國良,張春路.制冷空調裝置仿真與優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2]田健,朱瑞琪.風冷制冷機組的多變量模糊控制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6,40(5):514-517.
[3]李濤,吳鋼等.基于神經網絡的制冷模糊控制系統仿真與優化[J].機械設計與制造,2006(4):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