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登奎 周佳
【摘要】高速公路因其高效、快捷、舒適等特點為快速增長的國民經濟帶來了生機和繁榮。盡管高速公路事故率比一般公路低很多,但由于高速公路行車速度快,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其后果及其社會影響都較大。本文主要分析了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中常見問題,同時針對現存的問題,提出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監管對策。
【關鍵詞】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對策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是以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暢通為根本目標的系統工程,涉及領域十分廣泛,重點是以人、車、道路、環境等四個基本要素為管理內容并協調各要素處于最佳狀態。其中:人(指介入車輛的駕駛人、乘客和行人)為第一要素,是控制交通事故的關鍵;車(安全性、穩定性)是保證安全行車的前提;道路(道路結構、標志標線設置及相關配套設施)是安全行車的必要條件;環境(交通環境、氣候環境)是誘發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
當前,我國的交通安全管理與過去相比,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先后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及很多規范性法律法規等,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提供了法律支撐和制度保障,保證了執法部門各項工作的有效運行,對交通安全管理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交通安全文明知識在全社會的普遍接受程度,社會力量的參與力度,監管部門的管理方式方法等都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1.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中常見問題分析
1.1 交通參與者(包括駕駛人、乘車人、行人等)
(1)駕駛人作為車輛運行的實際控制者,其自身具備的素養、身體條件和駕駛技術,駕駛過程中的良好心態、注意力是否集中,能否按照法律法規進行規范操控車輛,對交通安全至關重要。據統計,由駕駛人原因導致的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占95%以上。
主觀方面,安全意識淡薄,主動防范性差,存在僥幸心理。一是駕駛機動車上道前準備工作不充分。二是違反法律法規規定駕駛車輛三是對高速公路事故引發的后果認識不足。
客觀方面:一是缺乏必要的高速公路行駛經驗。二是缺乏交通安全知識。
(2)乘車人方面表現在不愿主動系安全帶,違反規定攜帶管制用品,行駛過程中亂扔東西及有影響駕駛人安全行車的言行,為圖方便自愿乘坐超員車輛等。
(3)行人方面表現在兩方面:違法進入高速公路行走,更有甚者橫穿高速公路釀成車禍,高速公路養護、維修施工路段的養護、施工人員未按規定作業,隨意走動。據統計,高速公路因行人造成的重大交通事故的比例在筆者所管轄路段為40%以上。
1.2 車輛
車輛非法改裝,違反裝載規定。當前,車輛技術狀況已得到大幅度改善。存在的問題表現在:一是車胎狀況、照明不良和隨車工具不齊;二是對車輛進行非法改裝,如貨車增設腰燈影響其他車輛視線、改變車輛裝載類型等;三是擅自進行超限運輸等,導致車輛的制動性能和操控性明顯下降。
1.3 道路隱患
路的因素主要是高速公路線形設計、道路結構與行車環境等,引發交通事故原因:
一是因客觀條件在特殊路段造成的交通事故不在少數。以重慶為例,因高速公路多分布在山區,長下坡彎道設計較多,據統計,在該路段發生的交通事故每月通常都有2至3起。同時,長隧道因視覺差造成的事故更為頻繁,尤其是在節假日期間車流量較大時期,一旦發生交通事故,救援處置無法快速進行,往往會造成交通中斷,造成較大的社會影響。
二是交通標志標線設置不規范。未能很好地結合實際進行設置,不管需不需要,一律按照規定設置,造成的結果就是無法滿足駕駛人正確獲取有效信息,未能很好地起到對車流的渠化、分道行駛及導流作用。尤其是在一些立交分道處,前后標志設置內容不一,經常會發現有駕駛人停車觀看,人為造成交通安全隱患。
1.4 災害性天氣隱患
災害性天氣是影響高速公路運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原因是不良天氣改變了路表狀況,破壞了輪胎與地面的正常接觸,影響到駕駛人的生理和心理反應,造成駕駛人對正常行車的合理判斷。據統計,災害性天氣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了總數的1/4,次生事故上升明顯。
1.5 職能部門管理
一是重視路內動態監管,路外宣傳不到位。交通安全管理是一個長期的、全方位的管理過程,涉及人員面廣、復雜,單靠交通部門一家努力是很難實現有效管理。而執法部門為突出自身實績,一般都把有限的人力投入到路面監管工作,以求取得短期的最佳效應,導致在路外源頭宣傳工作走形式,不能從根本上引起全社會的共識和積極參與。
二是科技投入不足,管理手段較為單一。交通管理實踐證明,車輛超(低)速行駛、疲勞駕駛、違法占道、行車間距不足、逆行、掉頭倒車、不按規定變更車道等違法行為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但由于上述違法行為具有瞬時特性,沒有較大的科技投入,證據收集和認定即使執法部門投入了大量人力,收到的效果也不理想。目前,在整治這些違法行為時,主要還是靠路面巡查和定點檢查為主,執法手段較為單一,打擊力度也很有限,一定程度上縱容了違法行為的發生。
三是社會參與力量不足,未形成齊抓共管良好局面。至今為止,交通安全主管部門獨家支撐局面并未安全打破,無法取得有關部門的大力配合,為交通安全管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帶來不小的難度。如高速公路沿線村民違法進入高速公路問題,有的是因高速公路修建后給農業生產造成困難而進行橫穿,如果當地有關部門能根據其合理需求,對其住家環境進行適當調配,就可以有效避免其違法進入高速公路的行為,從而杜絕交通事故的發生。
四是處罰力度相對較輕,彰顯不出法律的威懾力。道路交通的大量事例和實踐反復表明:90%以上的交通事故都是因交通違法而產生,道路交通違法行為是誘發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交通違法處理過程中,當事人會覺得違法成本較低,根本引不起足夠的重視,形不成對法律的敬畏之心,導致交通違法行為依然非常嚴重。
五是道路交通事故救援力量薄弱。法國曾做過統計,同樣傷勢的重傷員,在30分鐘內獲救其生存率是80%,在60分鐘內獲救其生存率是40%,在90分鐘內獲救生存率僅10%。而現實的基本情況是,當車輛在高速公路發生交通事故后,從接警處置到成功救助傷員,通常都會超出最佳救助時間,很多傷員都會因得不到及時救助而在交通事故中喪命。
2.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監管對策
(1)強化教育,大力提高廣大交通參與者素質
提高廣大交通參與人的交通安全意識是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最有效的途徑,執法部門應促成政府牽頭,協調有關部門從正反兩個方面多角度、多空間的開展道路交通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結合各類交通事故案例以案說法,對日常交通違法行為及時曝光。針對特殊群體人員,要根據其生理及知識接受能力特點,要開設多種不同形式的交通安全教育課程,進行系統持久地交通安全教育,切實增強全民的交通安全意思。
(2)加強隱患排查,營造和諧的交通環境
這是減少交通事故發生的重要保障。在交通事故頻發的路段要增設路況信息顯示屏或設置明顯的警告標志、減速帶,適時提醒過往駕駛員謹慎駕駛,注意行車安全。四是建立經常性的事故隱患排查機制,通過經常性的排查及時發現危險隱患和事故黑點,及時提出整改意見,通報有關部門限期整改,加強對危險路段和事故多發點段的管控,有效預防和減少上述路段交通事故的發生。
(3)增加科技投入,加強執法工作,大力打擊違法行為
隨著經濟的發展,交通管理的壓力會不斷增強,單靠現有的執法力量已經不能滿足現實需要。只有通過加快科技投入,加強科技運用,堅持信息指導勤務方針,使警力跟著重點時段、路段走,警力跟著重點違法行為走,警力跟著惡劣天氣走,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路面交通管理,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彌補執法力量的不足。
(4)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做好緊急救援工作
要抓好各類預案的建立、修訂、模擬演練工作,真正建立起一個集傷員急救、消防、現場處置和快速勘查于一體的高效運作快速救援聯動機制,確保接到事故報警后,醫療、消防、搶險等部門與現場勘查和現場清理工作有效配合、高度協調,達到及時搶救受傷人員、及時勘查現場、快速撤除現場恢復交通的目的,避免二次事故的發生。
(5)交通事故統計分析,制定事故對策
要做好交通事故分析研判,通過事故分析找出影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各種因素后,有的放矢地開展勤務糾違、交通安全宣傳等各項工作,真正為勤務、宣傳工作以及信息收集、信息處置工作提供指導作用,增強安全管理工作的前瞻性。
3.結束語
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工作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如何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做好高速公路的交通管理工作,促進經濟發展,這需要執法部門的大力監管,也需要各交通參與者的大力配合,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有效預防和減少各類交通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本書編委會編著.高速公路綜合行政執法實務[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邵毅明.高等級公路交通安全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3]彭金栓.汽車主動安全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J].公路與汽運.201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