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
【摘要】時下,隨著人們對精神領域的重視,音樂成為整個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音樂教育受到人們的關注。然而,隨著社會音樂教育機構的日益增多和不斷發展,也相應地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為了促進社會音樂教育機構健康、有序地更好發展,需要對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社會音樂教育;教育機構;美感教育;藝術實踐活動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各大文明建設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在此背景下,人們開始將注意力轉向精神領域和藝術領域。音樂作為藝術領域的一種重要形式,作為陶冶且提升人們精神修養的一種重要途徑,作為一種特殊的美感教育和藝術實踐活動,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和不斷實踐。社會音樂教育是以音樂教育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學校音樂教育和家庭音樂教育的重要補充,理應受到全體社會人的重視和支持。
一、社會音樂教育的存在模式及發展現狀
社會音樂教育主要是指學校以外的各種文藝團體、單位或者個人組織的,對社會成員進行的有關音樂方面的教育和實踐活動。它既包含了青少年宮、文化藝術館、民間音樂社團等音樂機構舉辦的各類社會音樂教育活動;還包含了以電視、網絡為媒介的音樂教育和社區音樂教育等多種形式和渠道。
(一)社會音樂教育的特點
1.直接面向全社會,教育對象比較廣泛,可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階段的人們的音樂需要。
2.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靈活性。可以根據教育對象和現有水平自選自編教材,根據學生接受情況自行把握進度,因材施教。
3.多渠道進行教學。由于其覆蓋面廣,可充分利用社會上的有效資源,多渠道、多方位地進行辦學、教學和進行音樂宣傳,有利于提高全民的音樂素養。
(二)我國社會音樂教育機構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斷增加,不同形式、特色的社會音樂教育培訓機構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
1.少年宮、文化藝術館、婦女兒童和老年的活動中心等。這類社會音樂教育機構主要是由政府等相關部門主辦的,主要任務是組織、開展群眾性的文化藝術活動,滿足不同年齡、不同階段的人們的藝術文化需求,促進群眾藝術文化意識的覺醒與提升。
2.各種音樂藝術培訓學校等。這類社會音樂教育機構主要是由學校、社會團體等部門組織的,主要任務是針對不同的人群和年齡階段,滿足其不同的興趣愛好。例如有專門性的形體藝術培訓、器樂藝術培訓、歌唱藝術培訓等;還有綜合性的像曉雯音樂藝術培訓、卡農音樂藝術培訓中心等。
3.琴行。這類社會音樂教育機構主要是由個人創辦的,主要任務是提供各種形式的音樂藝術培訓,滿足不同人群的藝術文化需求。這類機構在進行音樂藝術培訓的同時,還會向音樂藝術需求者出售相關的樂器和書籍、資料等。
二、我國社會音樂教育機構存在發展的問題
當今時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知識型經濟不斷發展,對知識型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各種形式的社會音樂教育機構隨之發展并不斷擴大,其中不乏存在一些問題。
(一)音樂師資問題
大部分的社會音樂培訓機構,在老師的使用上并沒有經過一定的專業培訓,而主要是以該專業在校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為主要考慮對象,其教學經驗、音樂素養、社會閱歷等方面都有待提高。著名的匈牙利音樂教育家柯達伊就非常重視對音樂教師的選擇,他認為“一個不好的音樂教師會嚴重影響到兒童對音樂的熱愛,這個影響是長久且深遠的”。由此可見,一個音樂老師的音樂素養、人格魅力和對音樂本身的深入理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藝術培養是十分重要的。
(二)經營管理問題
大部分的社會音樂培訓機構,歸根結底從本質上是以獲取經濟利益為目的。所以其經營模式、教學內容、方法的出發點是在立足于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基礎上服務于家長和學生,其課程安排、教學內容考慮得更多的是連續性和系統性。例如存在部分培訓機構為了自身經濟利益,課時費一般都是半年或一年一交,教學內容也一般需要2~3年左右,甚至還存在“課時費不退”的霸王條款,從而忽視了學生的自身實際情況。
(三)教學內容、方法問題
如今大部分的社會音樂培訓機構,其教學對象主要是在校學生,下至幼兒,上至高中生、大學生;其教學內容也主要是以器樂學習為主,主要集中在鋼琴、小提琴等西洋樂器的較多。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在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問題上忽視對音樂感的訓練,而只是集中于對音樂技能、技巧的傳授,形成一種“有聲無樂”、“有聲無情”的現象,使學生未曾體會到音樂的靈感和美感。
(四)“考級熱”問題
隨著知識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全面型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也逐漸遞增,各種各樣的大小培訓班填充在孩子的休息日里面,其中“藝術考級”成為了不少家長相互攀比、競爭的對象,也成為了不少培訓機構從中牟取利益的機會,而扼殺了孩子學習藝術的最初根源和最初目的,讓孩子成為了聲音的“工具”。
作為社會音樂教育的主要載體,各音樂培訓機構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職責所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和藝術修養,積極發揮自己的社會作用,更好地服務于學校和家庭音樂教育;作為各政府相關部門,也應該做好監督工作,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努力構建良好的社會教育培訓體系,促進各社會音樂教育機構健康、有序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社會音樂教育的應有作用和價值,切實提升全民的音樂素養,才能促進我國精神文明建設更快、更好地發展,從而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