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高等院校的歌詠活動,是高等院校藝術教育、文化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更是培養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和高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智力基礎。任何一項活動,一項教學任務,都需要我們精心設計、合理安排、科學發展,更需要我們通過教育的、心理的、知識的、能力的、創新的和科學發展的內涵去統領,從而實現使受教育者能夠得到教育的培養目的,高等院校的歌詠活動也不例外。
1 課堂教學
實踐證明,課堂教學是實踐高等院校藝術教育,特別是歌詠活動開展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因為課堂教學是有序的、有目的、能夠通過教育手段實現教育目的的。從以上我們的調查,我們也不難發現,濰坊市2處高等院校已經達到了雙周2節音樂課的教學安排,這個實事進一步證明了,音樂的課堂教學同樣是現代高等院校開展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既不能舍棄,更不能沒有音樂的教學組織與教學研究,甚至對音樂的冷漠對待。
課堂教學的最大優勢,在于它的教學嚴謹、規律性和任務的數量性。大學生通過音樂教學,一方面能夠掌握音樂的基本知識、基本要領和基本的音樂技能,另一方面能夠通過已有的基本音樂知識,通過課余時間、節假日或者其它活動將能力表現為個體或者集體的綜合能力而展示出來,如果我償沒有課堂的音樂教學,大學生就不能系統地接受到音樂樂理知識,掌握演唱的基本技能,也就無法參與集體的演出或者表演,那么,社團活動需要的音樂人才就不能滿足,高等院校的歌詠活動就無法有序開展。
目前,就濰坊科技學院而言,我們是雙周安排一節音樂教學,音樂教師通過網絡、計算機多媒體組織大學生學習樂理知識,學唱經典歌曲,掌握基本的表演要求,訓練歌詠活動需要的綜合能力同,其效果很好,深受大學生的歡迎。機械和汽車學院是我院理工類在校生最多的學院,大多是男生,他們精力旺盛,學習熱情高,在音樂進教室的教學改革中,我們選擇了具有學院院歌作為音樂教學的主體,課堂教學中,音樂教師從音符入手,從基本的樂理知識入手,讓學生一句句體會音樂的內涵,體驗與領悟院歌的魅力,在學院組織的大型院歌比賽中榮獲一等獎,極大在激發了學生演唱歌曲、參與歌詠活動的熱情,音樂課堂教學,也由單一的學習音樂樂理知識轉化為學唱革命歌曲、校園歌曲和流行歌曲,其課堂教學的效果深得學生喜愛。
經管和工商學院是我院兩個招收文科學生較多的院系,女生占有率相對較高,為激活大學生的課外業余活動,豐富課余文化生活,營造對大學生進行綜合教育的氛圍,我們首先在這兩個院系開展了歌詠活動大比賽,產生了巨大的教育效果。每到自習時間,總有學生干部聘請音樂教師去執教,去教唱歌曲,去進行音樂的交流與互動,去指導學生的演出表演,去謀化學生的比賽環節,去進行歌詠活動的系統性指導。
歌詠活動在這兩個院系的開展,迅速掀起了學唱院歌、流行歌曲、革命歌曲的熱情,校園文化建設空前豐富,大學生由此受到了熏陶,學習環境得到了巨大的改善,濃厚的學習氛圍已經形成,在2012和2013年考研中,兩個學院的入學率均提高了2個百分點。
課堂教學的另一個特色是數量性。在我們的培養目標定好之后,課堂教學就是為實現教學目標而創造的一種載體,它的教學任務的數量性,不可動搖。因此,我們說,加強高等院校歌詠活動,在高等院校中深入開展歌詠活動,就必須突破音樂課堂教學,就必須改革音樂課堂教學,就要將對大學生的音樂教育納入學科教學之列,形成有效的教育目的,實現對人的綜合素質。
2 社團活動
社團活動是高等院校課外活動的主體,也是實現對大學生進行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我國的高等院校對大學生的綜合教育,基本上是以社團教育為主,因為社團教育不受區域、環境的影響,具有教育的靈活性和目的性,同時,社團活動又因與教學時間不相沖突而完全獨立,其教育的方法、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更加靈活。
高等院校的歌詠活動,以社團形式組織開展,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它能夠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通過課余時間調動大學生學習與掌握音樂的積極性,培養大學生的愛好與興趣;二是通過社團活動的組織與選拔,可以將具有音樂才華與技能的大學生吸收過來,更有利于歌詠活動社團開展活動;三是社團活動的歌詠活動具有廣泛性,它不因專業不同、學習的年級不同而造成活動成員的界限,更具有深層次的教育意義;四是歌詠活動社團是以歌唱、演出、表演、語言為主體的活動團隊,娛樂性強,好動,不至于影響到其它社團的活動,具有獨立性特色。
2.1學院社團。學院社團是高等學院以學校為主體的社團,它承擔著學校與其它社會機構、群眾團體等之間文藝交流與表演的職能,水平相對較高,是學院歌詠活動的重點。參與該社團活動的成員,大都來自于院系中的音樂骨干或者積極分子,整體歌詠活動的水平與參與度都相當高,其影響力也十分大,這是歌詠活動的主流與外在表現,各個高等院校幾乎都有。
2.2院系社團。院系社團是各個系成立的社團,它既是本院系學生課余時間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是學院整體社會的主體。這樣的社團,可以自己組織大學生進行歌詠比賽與歌詠活動,也可以組織參加學院組織的大型歌詠活動。雖然這些社團的成員水平相對學院社團的成員低,但由于他們來自于各個院系內部,對于推進本院系音樂水平的提高,豐富業余大學生學習生活具有現實意義。
2.3專業社團。專業社團是學院中具有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夠反應學院整體水平的優秀社團,它的任務是承擔學院與其它部門進行交流學習,并帶有一定的任務指向,如參與社區文化建設、社區和諧社會建設等,參與重大節假日演出等。
2.4班級歌詠活動小組。班級歌詠活動小組是最基層的歌詠活動組織形式,它的成員來自班級內部,受大學生人數的限制,水平和組織力量相對薄弱,但它的號召力可觀,對于協調上下級社團的組織活動,完成歌詠活動的普及與發動,全面實現音樂的教育具有普遍性。
3 其它形式的教育活動
3.1以班級為載體廣泛開展歌詠活動。班級是高等院校學習的基本單位,以班級為形體廣泛開展歌詠活動,對于培養大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集體主義意識,培養大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團隊精神,培養大學生的學習內在動力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班級的歌詠活動由于受區域的限制,其靈活性更貼近大學生群體。比如,通過網絡進行歌詠對唱,通過計算機進行模擬學唱,通過小組進行比賽,通過個人的才華展示進行對抗性演出都是不錯的選擇。
3.2重大歌詠比賽。高等院校為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全面創建和諧校園,每到節假日或者其它的重大活動節日時,都舉辦大型的音樂演出或者歌詠比賽活動,這就構成了高等院校活動的主體,同樣是高等院校歌詠活動重要力量。
3.3社會交流。高等院校承擔著社會服務功能,它一方面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高素質建設人才,另一方面還要主動參與社會活動,為社會的建設與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源泉。因此,高等院校的歌詠活動必須面向社會,面向人民大眾喜愛的音樂環境,面對社會的層次與需要。如,大型的慰問演出等,就是高等院校歌詠活動進行社會交流的表現,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全面升級階段,面對網絡、計算機的發展影響,面對獨生子女逐年遞增的現狀,加強對外宣傳交流,全面將高等院校融入社會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