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來,隴南市對現金的清分處理工作,都主要集中于商業銀行,但隨著地區經濟的發展,人民幣現金供應量快速增加,商業銀行已顯滯后的現金清分能力與流通市場日益增長的貨幣流通需求之間的矛盾愈加凸顯。在這樣的情況下,將原來由商業銀行內部完成的現金清分工作轉包給銀行外部的社會化清分機構完成,加大現金清分的社會化服務力度,已成為商業銀行的新選擇。
【關鍵詞】現金清分 社會化 存在問題 建議
現金清分,簡單地說即為現金的整理和清點。商業銀行營業網點每天接收的大量現金,須由網點、支行、分行層層運送并集中清點,送往人民銀行。隨著貨幣發行流通量的逐年增大,為提升反假貨幣工作質量,提高流通中人民幣整潔度,人民銀行在2013年提出了銀行付出現金應實現全額清分的目標,同時明確了相應工作的時間進度表。但是現在僅靠以人民銀行為主導、商業銀行參與的清分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發展的需要,將原來銀行內部完成的現金清分工作轉包給銀行外部的社會化清分機構完成已成為一個新的趨勢。
一、隴南市商業銀行人民幣現金清分處理的現狀及成因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中對商業銀行的人民幣現金清分職責作出了明確規定:“辦理人民幣存取款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無償為公眾兌換殘缺、污損的人民幣,挑剔殘缺、污損的人民幣,并將其交存當地中國人民銀行”。但從我們實地調查情況看,絕大多數商業銀行并沒有認真履行職責,在實際工作中,有的商業銀行一線網點工作人員對于回收的人民幣現鈔只是進行簡單的人工挑剔后就直接對外支付。由于清分設備普及程度不高,現在只是處于起步階段,有些商業銀行購置的清分設備被閑置,沒有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對于回籠到各商業銀行中心庫的人民幣現鈔,普遍的做法是,商業銀行整點人員對回籠的人民幣只進行簡單的包裝(點數、換封簽、成捆)后直接上繳人民銀行發行庫,并未充分利用清分機進行全額清分。
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隨著金融改革的深入推進,商業銀行在組織結構上不斷精簡組織結構,在業務流程上轉型為網點扁平化管理和綜合柜員制度。同時,近年隴南市人民幣供應量的快速增長,造成了銀行貨幣回籠金額逐年快速增加。一線柜臺人員在這樣的雙重壓力下,已經沒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對回籠的現金進行符合標準要求的挑剔和整理,對收付的現金根本沒有時間實現全額清分。其次商業銀行為更大的追求經濟利潤,對庫存現金實行了限額控制。商業銀行金庫一方面要滿足營業網點提取現金的需求,另一方面還要嚴格控制庫存限額,對于營業網點上交的回籠現金加大清分整點速度,及時將多余款項繳存人民銀行,且能夠專門投入到現金清分業務的人力嚴重不足,這樣導致全額清分難度加大。
二、實現現金清分社會化的積極作用
(一)有利于降低商業銀行運營成本
現金清分業務外包后,原來為商業銀行金庫完成清分工作配置的大量人力物力將得到釋放,同時柜臺人員不需清分整點,只需清數捆扎,減輕了柜臺壓力。人工成本及管理成本降低,使商業銀行可以將更多的資金和人力投入到核心業務的拓展和創新中去,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
(二)有利于商業銀行實現風險轉移
現金清分業務外包后可以有效防范和規避在經營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的操作風險和技術風險,通過資源外向配置和業務外包,風險由商業銀行與清分機構伙伴共同分擔,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實現風險轉移,使商業銀行更靈活地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
(三)有利于人民銀行現金工作的開展
商業銀行通過外包社會化清分,突破了人民銀行地市級支行缺乏清分資源投入、完全依靠商業銀行清分的限制,有利于人民銀行提出全額清分工作的落實,提升了流通中現金的整潔度,對提升人民銀行對流通中人民幣的監管監督職能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現金清分社會化發展中可能存在問題
(一)社會化清分市場監管制度仍不完備
社會化清分機構作為新的參與主體加入了原有的人民幣流通過程,這將給現有人民幣流通管理制度體系帶來極大沖擊。目前,我國尚未出臺有效政策對社會化清分機構進行約束,社會化清分機構的準入退出及現場現金清分過程均得不到有效的監管,缺乏監管層面的相關政策、制度,已經成為現金清分社會化安全運行和健康發展的瓶頸。
(二)社會化清分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新風險
社會化清分在創新業務模式、降低成本的背后,其潛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對于商業銀行來說,社會化清分存在著信譽風險、信息泄露風險、應急風險、依賴性風險等,若服務商發生意外造成無法正常開展現金清分業務,將會影響商業銀行自身的現金運營。
(三)社會化清分市場尚未成熟
目前,中國現金清分外包業務在西部省會或中心城市剛開始萌芽,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市場中現有的社會化清分機構在諸多方面都不太成熟,一些公司的資質尚不具備,業務尚未熟悉,流程還不全面,操作仍不規范,存在一定的業務風險。
四、對現金清分社會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社會化清分機構的準入退出機制
完善的市場準入與退出機制可以增強社會化清分機構的風險和憂患意識,促使社會化清分機構加強內控建設,在客觀上起到規范市場秩序的作用。人民銀行盡快建立健全針對社會化清分機構的準入退出制度。外包服務商若要開辦人民幣現金清分業務須依據相關政策向人行管理部門提交申請,由人民銀行對其資質、人員等進行全面審查。
(二)多方面加強風險管理
商業銀行把控外包風險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制定應急預案,確保外包服務的連續性;二是建立責任制賠付機制,明確規定因“服務管理疏漏、服務人員過失”等原因造成的信息泄露、資金損失,將有過失方賠付;三是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機制,保證對外支付的現金符合監管部門的要求。人民銀行在支持商業銀行引入社會化清分的同時,督促銀行選擇有信譽、有實力的合作伙伴,加強監督管理,及時糾正銀行和社會化清分機構在現金清分中的不規范做法,確保銀行資金安全和現金清分質量。
(三)引導社會化清分機構規范發展
由人行牽頭組織各社會化清分機構開展工作,履行清分職責具有較高的可行性與操作性。即在人民銀行監管下統一社會化清分機構的清分設備,并對人員進行統一培訓,確保清分標準的統一性,提高清分質量。此外,人行對社會化清分機構的操作流程的合規性、業務風險及應急管理、人員管理、人民幣現鈔清分質量、機具的穩定性及識假挑殘能力等指標要定期考核,并通報考核結果,促進其提升管理水平,引導社會化清分市場規范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國豪.人民幣現鈔貨幣運行成本分析.金融理論與實踐.2009.49-52.
[2]謝丹.鈔票處理業務風險防范分析[J].金融經濟,2009年12期.
[3]楊曉龍.鈔票處理中的風險及其管理.西部金融.2010.68-68.
[4]鄧海燕,肖睿.鈔票清分社會化問題思考.西部融.2011.49-50.
作者簡介:劉瑛(1990-),女,漢族,甘肅天水人,本科,研究方向:助理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