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封建社會經歷了2300年左右,其中國家的統一和分裂占據了1600多年,并且處于長期分裂的時間占據了700多年。在古代國家統一和分裂時期還出現了暫時局部統一時期,我國封建社會的歷史發展進程表面,統一是全國各個民族的共同愿望,同時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社會生產力的必然要求,國家的統一和分類給現代企業兼并提供了一定的啟示,要求現代企業在兼并過程需要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和需要開展合理的兼并活動,通過兼并切實提高企業自身的競爭能力。
【關鍵詞】國代中國 統一分裂 企業兼并
中國古代國家的統一和分裂交替發展史相互統一的過程,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國家每一次的分裂和統一并不是歷史簡單的重復,而是一種歷史進步的表現,因為在每一次的國家分裂和統一過程中,國家的經濟和生產力都會得到發展,使得國家的統一基礎更加的牢固,條件更加的充分,因此從國家從統一到分裂是一個歷史發展的必然過程。實施統一的統治者往往都會采取綜合性的準備和切實可行的對策,這對現代企業兼并有著十分重要的啟示作用,企業兼并的目的是為了發展經濟實力,為提高企業的競爭實力奠定基礎。
一、中國古代的統一和分裂
(一)古代中國統一和分裂的特點
我國封建社會長達2300年,出現過幾次大的分裂和統一,從時間上看,統一發大于分裂,統一時間段春秋戰國時期560多年,秦朝到東漢末年的400多年時期,從東漢到隋朝的273年,隋唐的300多年,從五代到元朝時期的370年間,從元朝到清朝的560多年,從空間方面看,統一的范圍不斷地擴大,從程度不上看統一的穩定性越來越大。
(二)國家統一的原因分析和影響
1.國家統一的原因分析。首先,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和發展,生產關系得到了及時的調整,這是封建社會國家統一的根本原因;其次,民族融合使得民族間的矛盾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緩和,中華民族內部凝聚力日益提高,這是古代中國統一的基本原因;再次,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和不斷的發展完善;第四,中原地區漢族先進的文化吸引力使得少數民族的統一向心力不斷聚集和增強;第五,封建時代的統治者采取了合適的維護國家統一的政策;第六,長期的流離失所,人們十分渴望國家統一;最后,卓越的歷史人物是對國家的統一大業產生了深遠而又積極的影響。
2.國家統一的影響。首先,保持了社會的穩定和政治環境安定;其次,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再次,促進了民族溝通交流,有利于各個民族之間的相互的學習;第四,有利于各個地區經濟文化的溝通和交流;第五,有利于國內和國外經濟文化的溝通學習;第六,有利于國家邊疆的穩定發展;第七,有利于建設大型的社會工程,如各種基礎的水利設施、建筑工程等;第八,有利于低于少數民族對政權的掠奪;最后,能夠低于外國侵略者對國家的侵略行為等。
(三)國家分裂的原因和影響
1.國家分裂的原因分析。首先,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封建社會的政治黑暗腐敗,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逐漸激化,導致了國家政權和統治力量衰弱而不能很好的控制國家的發展;其次,地方割據勢力不斷發展壯大,最終勢力壓過了中央集權部門;最后,地方民族矛盾突出,導致了民族間的戰爭經常發生,但是封建經濟的分散性是造成國家分裂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
2.國家分裂的影響。首先,長期的國家分裂和割據勢必會影響到各地經濟文化的發展進步,影響到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同時還會嚴重影響到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進步。但是分裂和統一是一個相互存在的因素,長期的分裂之后勢必會建立起統一的國家,國家內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勢必會大大加強。
二、中國古代統一和分裂對現代企業兼并的啟示
(一)政府部門應該為企業兼并營造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
政府部門是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要的制約因素,政府要為企業營造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積極地創建有利于企業兼并和政策法律環境。對企業的兼并行為應該通過政策加強對企業兼并的引導,不斷優化政策環境,積極鼓勵企業對自身的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加大政策性融資和財政稅務的支持力度。
(二)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通過對古代中國統一和分裂的原因分析我們發現,國家統一過程中,中央集權部門的封建制度會不斷的完善和發展,這樣能夠切實保證國家經濟和政權的集中。企業兼并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法律的盲區,在處理一些企業兼并問題過程中,由于沒有相應的法規制度建設,導致了企業兼并過程中存在極大的風險,因此完善相關法律制度是未來我們需要做重點解決的問題。
(三)企業領導要有能力
古代中國能夠實現統一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有一個卓越的領導,通過他的指引,積極的引導國家走上的了統一的道路上。而企業兼并對領導的要求更高,其要求領導者有一個高瞻遠矚的眼界,不被眼前的小利益所迷惑,能夠通過自己的分析和研究,根據企業的發展現狀作出科學的決策。這就要求企業的領導除了用用雄厚的知識修養之外,還應該具有善于發現的眼光,根據企業的發展打好前提量,通過合適的方式降低兼并過程中存在的各種法律、經濟風險,為企業兼并保駕護航。
(四)解決企業員工困難
古代中國統一之后,中央集權十分重視民生問題,采取了很多措施提高老百姓的物質生活,團結人民群眾,使其擁護中央集權,給國家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群眾基礎。而對于企業來說,員工是促進企業發展的最小細胞,企業要想實現必須解決好員工的實際需求。這就要求企業的管理者和領導經常到基層走動,發現員工在工作生活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的采取措施解決,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發揮自身的應有的作用,促進企業向前發展,為企業兼并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質基礎。
(五)兼并后應該將文化整合放在關鍵位置
企業兼并自后,首要的工作任務就是對企業的文化進行整合,兼并和被兼并企業之間應該建立互利共贏的平臺,積極的制定符合新企業發展的價值體系以及行為準則,建立雙反和平共處的基礎,在融合過程中切記不能將一方的行為準則作為企業行為準則,否則會加劇企業內部的沖突,導致企業內部出現分裂。企業在兼并之后應該樹立評等的文化觀念,為文化整合確定基礎的保證。給予被兼并企業平等的地位,關注其在新企業的適應情況,切實讓被兼并企業及時的融入到新企業中。
三、結語
中國古代國家的統一和分裂是一個辯證的哲學問題,而企業在市場競爭過程中兼與國家統一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借鑒統一和分裂的思想更好開展企業兼并活動能夠充分認識到企業自身的現狀,促進企業做出最科學合理的角色,從而保證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更明顯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張世芹,周芳.企業兼并的經濟學分析[J].中國商界(下半月), 2010(03).
[2]崔影慧.企業兼并動因理論分析[J].經營與管理,2010(11).
[3]朱冬林.我國企業兼并的動因分析[J].工業技術經濟,2010(04).
作者簡介:謝真珍(1970-),女,陜西省西安市,中級館員,本科學歷,研究方向:貿易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