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英語教學中,閱讀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基于新課標對教學要求的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方式需要創新改革形成新的教學體系。課堂教學應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情感,對閱讀技巧性學習進行指導,著重于提高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關鍵詞:教學體系;良好習慣;課外資源
一、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現在的初中英語教學主要以英語成績的高低為主要指標,要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除了基本的語言知識外,更要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而英語閱讀對此有輔助作用。閱讀的同時可以增強語感,并且可以讓學生為英語寫作積累課外素材。因此,在當前英語課堂教學不樂觀的情況下,教師應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方式創新進行探討。
二、初中英語教學閱讀方面存在的不足
1.教師教學觀念難以創新
現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是詞匯、語法和句意等的講解最受教師重視,沒有融合文化背景學習知識的教學,導致學生不能融會貫通地理解。
2.課堂氣氛沉悶,缺乏活躍性
傳統的閱讀教學對時間安排欠缺科學合理性,核對答案,分析語法,講解句意占用了太多時間,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短暫。
3.忽視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
在閱讀教材的選擇上,多數教師沒有考慮教材應和學生的實際能力相當,學生感興趣的教材會對閱讀起到助力作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興趣缺失,就會導致閱讀效率低下。
三、初中英語教學方式的創新改良策略
首先,教學方式要創新改良,需要教學觀念進步。教師要提高自身教學的理論素養,明確使學生通過有效閱讀提高自身閱讀能力并發展綜合掌握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教學目標。
1.提高教師教學素養,形成科學的教學體系
教師教育理念需要更新,教師自身閱讀素質的提高在教學創新中起著引導作用,只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才能確立具有針對性、合理性的教學體系。觀點的與時俱進,教學方法的用心鉆研與優化,都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教學知識的攝取吸收。所以,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需形成一套完整可行,易于推廣的教學體系。
2.激發興趣廣閱讀,良好習慣多培養
教材和教學要貼近學生的興趣點和關注點,比如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等流行現狀為背景進行知識點的簡介,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現在多媒體教學得到推廣,先進的教學設備幫助教師向學生們展現資料的形式多種多樣,圖片、音樂、視頻等都比文字更具有吸引力,給學生以新鮮感,古人云“寓教于樂”,讓學生主動學習,樂而學習便是學習高效化的開始。
初中英語閱讀學習的訓練中,學生們常糾結于某個單詞、短句的具體意思,而浪費大把時間在一個小地方,其實閱讀文章重在整篇文章思想主題的理解和把握,教師應告誡學生糾結于一個點只會事倍功半。良好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時間的沉淀過程,教師應該有計劃地引導學生,例如同一篇文章,給學生設計幾個問題,一部分按科學方法(scan reading,skimming reading等)閱讀,一部分按逐字逐句不科學的方法,通過對比,讓學生了解科學閱讀的重要性,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才能有效按時地完成閱讀目標。
3.課外資源合理選擇,開闊視野增動力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地利用課本上的內容,結合學生閱讀水平來規劃自己的教學。其難易程度應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相適應,讓學生把握之余可以有突破提升的空間。內容新穎的課外閱讀資料可以讓學生興趣濃厚,就像有的學生喜歡講述情感故事,有的喜歡描寫先進科學技術等,每個人的閱讀動機不一樣,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地選擇引導,以增加他們主動閱讀的動力。例如,學校可以展開各種講座或公開課來宣傳英語閱讀的好處,對于課外進行英語閱讀的學生,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加以表揚,激勵其他學生一起參與課外閱讀。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中使學生正確理解英語語言的文化背景和語言知識,提高綜合能力。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個層層遞進深入的過程,閱讀興趣的激發,教師觀念的更新,課內外教材習題的精準選擇,科學有效的指導,都是引領學生深入學習的關鍵。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引導他們有意識地塑造自己良好的閱讀涵養,注重閱讀技巧的掌握,多實踐多反思,閱讀能力才能不斷得到培養和提高。
參考文獻:
馬人平.論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問題及其對策[J].時代教育,2012(4).
作者簡介:徐建中,男,出生于1965年8月,本科,就職于重慶字水中學,研究方向:中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