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全媒體時代中,地方郊縣臺要想得到發展,得把握住全媒體帶來的傳播方式,抓住其區域的受眾的眼球,發揮地方優勢,深度開發本土資源。
【關鍵詞】地方臺;全媒體;環境;發展
2014年的春晚、兩會、以及馬航失聯使全媒體的傳播應用越來越為大家熟悉、認同、接受。那么何謂全媒體呢,網絡百度的定義是指媒介信息傳播采用文字、聲音、影像、動畫、網頁等多種媒體表現手段(多媒體),利用廣播、電視、音像、電影、出版、報紙、雜志、網站等不同媒介形態(業務融合),通過融合的廣電網絡、電信網絡以及互聯網絡進行傳播(三網融合),最終實現用戶以電視、電腦、手機等多種終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實現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終端獲得任何想要的信息。從傳播內容所依重的各類技術支持平臺來看,除了傳統的紙質、聲像外,更著重于互聯網絡和電訊的WAP、GSM、CDMA、GPRS、3G、4G及流媒體技術等等。
在當前全媒體時代中,傳統電視媒體和全媒體之間的差異使各個電視臺之間的競爭進入了白熱化階段,地方郊縣臺由于其功能和地位等諸多方面的影響使其生存發展空間越來越小,進入了進退兩難的局面。退則退出,被市臺、衛視合并,成為一個地方通訊站,進則有可能打破瓶頸進入一個全新的局面。地方郊縣臺要想得到發展,得把握住全媒體帶來的傳播方式,抓住其區域的受眾的眼球,發揮地方優勢,深度開發本土資源,在傳播內容和傳播節目方式中進一步民生化,本土化。
一、提升主流媒體的公信力
全媒體的特制之一就是并不排斥傳統媒體的單一表現形式,而且在整合運用各媒體表現形式的同時仍然很看重傳統媒體的單一表現形式,并視單一形式為“全媒體”中“全”的重要組成。這就說明了電視作為傳統媒體。它和全媒體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
隨著全媒體的異軍突起,在人人都是傳播者和受眾的時代,傳統電視媒體的絕對優勢就是應該保持其公信力、權威性,發揮政府和黨的喉舌的作用。新聞是地方郊縣電視臺提升公信力的根本所在,新聞報道水平是地方郊縣電視臺整體實力的風向標。在全媒體的傳播格局中,地方郊縣電視臺要想贏得區域話語權,保持主流媒體的強勢地位,就必須把電視新聞類節目作為電視臺所有節目骨干,合理配置其它各類資源。
地方郊縣電視新聞要想在全媒體環境下掌握輿論主導權,占領輿論制高點,就必須從官方權威機構獲得具有新聞價值的信息,準確、鮮明、生動的詮釋,發出權威的聲音,使得播放的新聞節目不僅是傳遞了信息,更是反映了一個時期內黨委政府的工作重點,反映了各地經濟發展的新成就、新經驗、新發展,從而給老百姓注入新能量,使得老百姓相信電視臺就是國家和人民的喉舌,其消息可靠準確。
適當引進“他鄉之石”,加強各郊縣地方臺的合作,資源共享,引入新華社等國家權威媒體的內容,在新聞的編排上更具靈活性,多樣性,拓展了節目的關聯度,提高了節目的可看度,增加了信息量。
做有思想的節目:媒體要想在觀眾中持久地發揮其影響力,就不能只停留在一般新聞的報道上,而是要做“輿論的引領人”,要能成為觀眾的思想源,換言之,就是要傳遞正能量,宏楊主旋律,做有觀點、有思想,有深度,符合主流社會價值觀的新聞,從而提升媒體的公信力。
二、立足本土資源,創新報道內容
地方郊縣電視臺應積極發掘極富地方特色的新聞素材,扎根于地方現實的實際情況,加大民生節目的報道力度,提升節目報道的吸引力。
地方郊縣電視臺的主要受眾是當地老百姓,所以需要我們用鏡頭來記錄當地老百姓的所作所為、所想所思,尤其要全面聚焦當地老百姓普遍關注的社保、醫保、教育、就業、食品、住房等領域,與此同時,需要對國家新出臺的重大政策進行權威解讀,要善于從政府部門的工作中,尋找到與老百姓有切身利益關系并且感性趣的信息,如此一來,才能反映老百姓的呼聲和愿望,切實地為老百姓提供各種有效的服務和幫助。
創新制作,從平民的角度來報道,使題材軟一點,形式多樣化點,切入點小一點,從而更貼近老百姓,更好的吸附普通人,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
電視人及時有效把采訪到的第一手影像資料通過電視傳達給老百姓,并且在傳播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電視臺專業的電視新聞編輯系統,對圖像、聲音、音樂、字幕等元素進行優化整合,多角度,全方文,立體化的進行深度報道,規避網絡媒體在信息傳播上的片面性和隨意性,這種做法不僅可以有效地擴大電視新聞的信息量,還能增強節目報道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主動出擊,促進媒介融合
全媒體體現的不是跨媒體時代的媒體間的簡單連接,而是全方位融合——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乃至通訊的全面互動、網絡媒體之間的全面互補、網絡媒體的自身的全面互溶,總之全媒體的覆蓋面最全、技術手段最全、媒介載體最全、受眾傳播面最全。
目前,在廣大受眾大量運用網絡新媒體進行輿論表達的環境下,地方電視媒體也要有與新媒體融合創新的意識。
電視媒體應有效利用而不是回避網絡新媒體來提升自身的輿論引導能力,也就是說,需要電視臺進一步與新媒體融合,形成強大的合力,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資源進行有效地重整。不是單純地將電視臺的節目照搬到網絡上就可以了,而是還要將未在電視上呈現的節目或信息搬到網絡或手機電視中去,拓寬新聞事件的背景資料,實現報道的全方位、立體化,從而擴大了受眾覆蓋面,同樣還可以利用計算機網絡平臺的迅速播報,彌補新聞節目的滯后性,通過網絡海量的鏈接來拓展、延伸新聞事件的背景及其后續發展報道。
由于網絡身份的隱匿性,導致話語的非理性和隨意性,這就需要電視媒體將網絡議程上升為公眾議程,從而真正實現傳統議程與網絡議程的銜接,與此同時,實現了更廣范圍的受眾集納,既能提高傳統媒體的市場競爭力,又能有效得規避網絡新媒體的弊端,
在全媒體時代,將博客、網絡視頻等新媒體融合到電視節目中,拓寬地方臺欄目制作的視野,整合信息,豐富節目資源。也可以利用新媒體的形態資源,將地方郊縣臺的信息傳播出去。比如可以在郊縣的公交、出租車上的移動電視上播放本地區的時實新聞,民生信息,服務類信息以及一些娛樂信息,不僅使生活、工作在本地區的人關心了解,也使外來人員能夠關注,從而達到共建和諧社會的目的。同時也起到了宣傳電視臺作用、促進了電視臺自身的發展。
在全媒體時代,新媒體對傳統媒體帶來的根本性挑戰,不在于信息傳播渠道的變化,也不在于信息的海量和即時性,而在于它為傳播對象提供了表達的平臺、參與的平臺、交流的平臺,從而改變了傳播主體和客體的關系,改變了傳統媒體功能的實現方式。地方郊縣電視臺要想繼續保持自身的地位,就必須積極整合有效資源,順應發展趨勢,與新媒體相互融合,來實現地方電視臺與其它傳播媒介之間的優勢互補,提升地方電視臺的品牌效益。
作者簡介:蔡蔚(1971?—),女,學士,工程師,現供職于上海市寶山區廣播電視臺,研究方向:全媒體傳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