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 要】隨著循環經濟研究成果的日漸成熟,綠色管理思想已逐漸滲入到企業管理的各個層面。企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推行綠色管理勢在必行。綠色財務管理是綠色管理的具體體現,引入綠色財務管理,是企業全面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將結合目前企業開展綠色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探討推動企業實施綠色財務管理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循環經濟;綠色財務管理;途徑
循環經濟是通過“資源—產品—再生資源”模式,把依賴資源消耗的線性增長經濟轉換為依靠生態型資源發展的循環經濟。循環經濟下,綠色管理的目的是緩解企業與環境資源的矛盾,而綠色財務管理作為綠色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從資金運動的角度全面考慮企業的目標、社會效益及生態環境等問題。
1 循環經濟下綠色財務管理的概述
1.1 綠色財務管理的概念
綠色財務管理是指在企業籌資、投資、運營和資金分配過程中,將資源的有限性,社會的效益性,環境的保護性和企業的盈利性綜合考慮的一種財務管理,其目的是在保持和改善生態資源環境的情況下,實現企業價值綜合最大化,保證企業與社會的協調發展。
1.2 綠色財務管理的目標
企業是財務管理的主體,保證企業盈利,才能體現綠色財務管理的意義和價值。綠色財務管理要求企業對生態資源,社會效益性等問題進行充分考慮。因此,循環經濟下綠色財務管理的目標是實現企業經濟價值、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綜合價值最大化。
1.3 企業綠色財務管理的內容
本文借鑒傳統財務管理的內容,融合循環經濟下綠色管理理念,將企業綠色財務管理內容分為:綠色籌資管理、綠色項目投資管理、綠色營運資本管理、綠色利潤分配管理。
1.3.1 綠色籌資管理
企業籌資的目的是為滿足其資本結構調整及其生產經營的需求。綠色籌資管理要求企業在滿足自身資本運營的同時承擔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企業應在循環經濟理念的指導下,遵循再循環、再利用原則,開展綠色籌資,增加綠色籌資項目,利用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吸引投資者。
1.3.2 綠色項目投資管理
投資在企業的財務工作中處于核心的地位,旨在實現企業的價值增值。綠色項目投資管理要求企業除了投資傳統的生產經營性資本外,投入原始資源,再循環資源等,實現經營性固定資產和生態資本的轉換,在取得投資收益和降低投資風險的同時,承擔減少資源浪費,保護環境的社會義務,保證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1.3.3 綠色營運資本管理
伴隨競爭的加劇,營運資本管理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日益增大。循環經濟下的綠色營運要求企業在營運過程中實現經濟資本和生態資本的合理轉換。因此,綠色營運資本管理,必須解決好生態資產和經濟資產的選擇時間及選擇比例等問題。
1.3.4 綠色利潤分配管理
合理的利潤分配活動對維持企業良好的資本結構和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循環經濟下,企業綠色利潤分配活動包括:對企業利潤進行一定比例的綠色基金提取,積累綠色資本;向股東支付綠色股利,增強投資者對企業推行綠色管理的信心等。綠色利潤分配管理是保證企業綠色管理后續資金的來源,可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2 企業實施綠色財務管理面臨的問題
2.1 企業綠色財務管理體系尚未建立
循環經濟下,企業財務管理、會計、審計等活動相互協調、相互作用,才能實現優化資源配置。雖然我國已經制定了會計制度、企業會計準則、財務規則等文件,但都未建立在綠色會計、綠色審計、綠色財務制度等相關理論的基礎上。由于缺乏綠色財務管理制度指導和約束,很少有公司主動實施綠色財務管理模式。
2.2 環境成本計量困難
環境成本計量是企業核算的基礎。環境成本要求企業在可持續發展中,擔負從資源開采到回收處理全過程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費用,但企業的環境成本,在時間不能用會計分期準確計量,在空間上量化困難,不利于企業經營成果的準確計算。
2.3 企業綠色財務管理氛圍淡薄
實施綠色財務管理,要求企業具備綠色財務理念和文化。當前,大多數企業的綠色文化氛圍尚未形成,若僅靠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很難營造企業綠色財務管理的氛圍。
2.4 企業管理層的態度不明確
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態度對綠色財務管理發揮著重大的作用。綠色財務管理的實施需要管理者的全力支持,若企業經理只強調經濟效益,忽略綠色財務管理的有形收益和獲得的相關利益,缺乏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綠色財務管理將難以推行。
2.5 大部分企業不具備實施綠色財務管理的實力
實施綠色財務管理,企業的生產成本和機會成本會增加,而相應的環境效益短期內難以彌補;我國防治污染、節能減排的技術落后,成本高,又加劇了企業的負擔。成本提高會迫使企業提高產品售價,從而會削弱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2.6 政府的支持力度不足
實施綠色財務管理,政府要發揮其支持導向作用,以此激發企業實行綠色財務管理的信心。發達國家推進企業實施綠色財務管理的經驗表明,通過財政補貼或制定綠色稅收,建立綠色認證標識和綠色審計來幫助企業推行、實施綠色財務管理效果顯著。對比西方發達國家的做法,我國政府對企業實施綠色財務管理的支持力度明顯不夠,亟待加強與完善。
2.7 社會監督力度不夠
綠色財務管理的實施,需要社會組織和公眾的共同監督、共同推動。然而,當前我國企業綠色價值觀念薄弱,社會團體、行業協會監管不到位,導致企業缺少推行綠色財務管理的壓力和動力。
3 推進企業綠色財務管理的途徑
循環經濟下的綠色財務管理是以企業可持續發展為基礎,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針對當前,我國企業實施綠色財務管理面臨的問題,本文提出五點建議。
3.1 企業主動營造綠色管理氛圍
改善企業財務管理現狀,對財務管理人員開展綠色會計、綠色財務管理等理論、技能的培訓,提高其運用綠色財會知識的能力;加大企業內部宣傳力度,使公司管理層充分認識到環境保護和資源可持續利用對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性,為企業開展綠色財務管理活動奠定基礎。
3.2 企業構建完善的綠色財務管理指標評價體系
在實施綠色財務管理模式的過程中,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和管理層要結合實際情況對原有的績效評價指標進行修整,將企業所處的環境因素納入會計核算,構建完善的綠色財務管理指標評價體系,引進綠色會計,在信息披露中顯示企業對環境資源影響的相關信息,定量分析企業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和應承擔的經濟責任。
3.3 企業加大資金、技術投入
企業可以引入先進的技術以及相應的設備,回收廢舊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廢物排放量,增強綠色運營能力;設立專項基金,對落實企業綠色財務管理措施的部門給予獎勵或補貼,通過經濟激勵促進綠色財務管理模式的構建。
3.4 政府加大監管、支持力度
綠色財務管理的推行需要國家及政府部門的支持。國家可利用法律的強制力,構建完善的綠色管理、綠色財務管理、綠色會計制度,為企業實施綠色財務管理提供參照標準;加強審計、監管,對違反環境保護法規的企業嚴厲懲罰;制定優惠政策,對實施綠色管理的企業予以生產補貼、減免稅收、優先貸款等政策支持,增強企業的綠色競爭力,幫助企業能夠順利實施綠色財務管理。
3.5 提高全民綠色管理意識
全社會要廣泛參與綠色文化的學習和研究,增強綠色管理意識。行業協會應制定統一標準規范企業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加大質量監督、加強環保宣傳;社會大眾也要主動監督企業,要求企業自覺公布其真實的環境數據,促進企業實施綠色財務管理。
【參考文獻】
[1]崔艷芹,謝君.綠色財務管理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J].北方經濟,2010(5).
[2]郭海芳.企業綠色財務管理之探析[J].財會研究,2011(3).
[責任編輯: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