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洋
【摘 要】為保護吉林市農村飲用水水源地,根據吉林市農村水源地污染狀況和農村飲用水水質現狀,結合水源地地質資料,劃分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提出水源地安全保障措施,編制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規劃。
【關鍵詞】吉林市;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
Jilin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
TANG Yang
(Jilin C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Jilin Jilin 132001, China)
【Abstract】For jilin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according to the jilin rural water pollution condition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quality in combination with water source geological data, dividing the water source of drinking water level of reserves and the secondary reserve, water security measures are proposed, preparation of centralized drinking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planning in the countryside.
【Key words】Jilin city; The countryside; Drinking water; Water source; To protect the
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偏東,東北腹地長白山脈,長白山向松嫩平原過渡地帶的松花江畔,面積27120km2,地理位置介于東經125°40′-127°56′,北緯42°31′-44°40′。吉林市境內江河縱橫,河網密布,水系發達。全市流域面積大于20km2,河長10km以上的河流有372條,均屬于松花江水系。
對吉林市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進行保護區劃分工作,有利于我市農村生活飲用水水源的合理開發、利用,促進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的開展,有效改善農村飲用水質量,為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1 吉林市農村飲用水現狀
1.1 水質現狀
因為吉林市農村飲水工程建設是分批次建設的,所以地下水水質調查工作時間持續較長。根據吉林市水資源管理辦公室提供的區域內水源井水質檢測報告,轄區內地下水水質監測時間集中為2009年至2013年。水質監測單位為吉林省吉林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監測項目為微生物部分和理化部分,具體有菌落總數、耐熱大腸菌群、總大腸菌群、pH、氨氮、臭和味、氟化物、耗氧量、渾濁度、硫酸鹽、氯化物、錳、溶解性總固體、肉眼可見物、色度、砷、鐵、硝酸鹽和總硬度共19項指標。評價標準采用國家《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評價方法為單項組分評價和綜合評價兩種。評價結果合格率為65.4%,超標的組分主要為菌落總數和氨氮。
1.2 污染源現狀
1.2.1 點源
各水源井分布于村屯之中,周邊無工業企業或規模化養殖企業等點源污染。
1.2.2 面源
1)農田種植:水源井保護區范圍內的面源污染主要為農作物種植產生的農藥、化肥污染。植被種類主要為玉米、水稻等。
2)農村生活:農村缺乏有效的排水措施,生活污水排放到溝渠、河流中,同時村落地表累積大量固體廢棄物,包括生活廢棄物以及農作物秸稈等,在較大的降雨徑流沖刷作用下,這些污染物大多進入河流、溝渠,污染物通過補水攜帶向地下水系統運移。
2 保護區劃分
2.1 劃分方法
按照技術規范的要求,中小型地下水飲用水源保護區范圍可以采用經驗公式的方法確定,同時應開展跟蹤驗證監測。若發現劃分結果不合理,應及時予以調整。
中小型水源地保護區:保護區半徑計算經驗公式:
R=α×K×I×T/n
式中,R——保護區半徑,m;
α——安全系數,一般取150%,(為了安全起見,在理論計算的基礎上加上一定量,以防未來用水量的增加以及干旱期影響造成半徑的擴大);
K——含水層滲透系數,m/d;
I——水力坡度(為漏斗范圍內的平均水力坡度);
T——污染物水平遷移時間,d;
n——有效孔隙度。
2.2 劃分結果分析
對計算結果與技術規范提供的經驗值進行比較,根據規范規定:“在確保飲用水水源水質不受污染的前提下,劃定的水源保護區范圍應盡可能小”這一原則,結合水源地周圍水文地質條件及水資源開發利用情況,最后確定松散巖類孔隙水地區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半徑為80m,二級保護區半徑為800m;碎屑巖類裂隙孔隙水地區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半徑為45m,二級保護區半徑為450m;碳酸鹽巖類裂隙溶洞水(巖溶水)地區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半徑為45m,二級保護區半徑為450m;基巖裂隙水地區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半徑為20.6m,二級保護區半徑為205.7m。
水源地地下水一級保護區的劃分,如果水源為單井,則保護區是以開采井為中心,按水源地保護區半徑計算經驗公式計算出來的距離為半徑的圓形區域。
3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監督與管理措施
對飲用水水源的保護,劃分保護區范圍只是工作的第一步,做好日常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監督和管理工作,才能使人民群眾的飲水安全得到保障。
3.1 建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管理體系
為確保飲用水水源的安全,根據實際工作的需要,開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的保護、監測、檢查工作。按照國家和地方政策的有關規定,對一切可能危及生活飲用水安全的人為行為采取必要的措施。具體要進一步明確環保、林業、農業、土地、水利等相關部門的職責,采取污染治理和污染控制;退耕還林恢復植被以提高植被覆蓋率;積極開展生態農業;積極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流域綜合治理等措施,不斷改善轄區生態環境,提高飲用水源水質,同時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科持續發展。
3.2 建立健全水源保護區管理制度
制定水源保護區管理辦法,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相關管理部門應本著對人民群眾飲水安全負責的態度,對建設項目加強監管,發現違規建設項目及時叫停;守好底線,在水源保護區范圍內禁止新建與水利設施無關的項目;對保護區范圍內現有畜禽養殖等經營項目進行排查,對無照經營的予以取締,對保護措施等條件不完善的限期整改。
3.3 建立飲用水安全預警系統和應急預案
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質的動態實時監測和監督工作,分析污染物變化和水體水質狀況的響應關系,判斷所劃定的保護區范圍和所采取的保護措施的有效性,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通報上級部門。
3.4 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邊界處設立明顯的界碑或標志
3.5 嚴格遵守相關規定
3.5.1 一級保護區
禁止建設與取水設施無關的建筑物;禁止從事農牧業活動;禁止傾倒、堆放工業廢渣及城市垃圾、糞便和其它有害廢棄物;禁止輸送污水的渠道、管道及輸油管道通過本區;禁止建設油庫;禁止建立墓地。
3.5.2 二級保護區
1)對于潛水含水層地下水水源地:禁止建設化工、電鍍、皮革、造紙、制漿、冶煉、放射性、印染、染料、煉焦、煉油及其它有嚴重污染的企業,已建成的要限期治理,轉產或搬遷;禁止設置城市垃圾、糞便和易溶、有毒有害廢棄物堆放場和轉運站,已有的上述場站要限期搬遷;禁止利用未經凈化的污水灌溉農田,已有的污灌農田要限期改用清水灌溉;化工原料、礦物油類及有毒有害礦產品的堆放場所必須有防雨、防滲措施。
2)對于承壓含水層地下水水源地:禁止承壓水和潛水的混合開采,作好潛水的止水措施。
3.6 加強保護區內居民社區的污染控制措施
由當地政府部門結合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工作,負責推廣農村生活污水分散處理技術,生活污水經沉淀后排放到保護區以外。推廣農村固體廢物的回收利用和處理工作,農村生活垃圾應集中后運至保護區外再進行填埋。保護區內的農村居民住戶鼓勵實行改水改廁工作,允許設置化糞池,但必須做好防滲措施。在保護區內采用大棚種植的農戶必須做好農用地膜污染防治工作,將地膜在土壤中的殘留率控制在10%以內,切實加強對日常農業生產的管控,減少農藥、化肥等對水源地的污染。加強宣傳,提高全民保護飲水安全的意識和責任感。
【參考文獻】
[1]孫婷婷.吉林省農村地表水源地劃分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2]何英華.農村飲用水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衛生工程學,2005,4(6):374-375.
[3]李鋼.吉林市龍潭區農村飲用水與環境衛生現狀調查[J].中國熱帶醫學,2008,8(2):33-34.
[4]肖羽堂,張晶晶.我國水資源污染與飲用水安全性研究[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1,10(1):51-59.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