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亭 孔慶利 姚仁福 張黎明 張仕祥 邵建楠
經皮微創鋼板內固定技術(MIPPO)在長骨骨折手術中的應用日益增多, 同時隨著鎖定加壓接骨板(LCP)的出現使得這一技術的臨床應用取得更滿意的臨床效果[1]。2010年1月~2014年2月間3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MIPPO技術進行治療, 臨床療效較好, 現將臨床應用經驗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為2010年1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39例運用MIPPO技術治療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 其中男23例, 女16例, 年齡19~66歲, 平均年齡47.5歲。根據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9例, 單純三部分骨折17例, 四部分骨折3例。患者外傷原因: 14例為車禍傷, 23例為摔傷,其他原因為2例。
1.2 治療方法 患者入手術室后肩后墊高、取仰臥位, 采用全身麻醉或者臂叢麻醉成功后, 在肩峰下前外側取縱行切口鈍性分離三角肌, 向兩側牽開三角肌以充分暴露三角肌下囊, 切開三角肌下囊顯露骨折端以及肱骨大結節, 患者肩保持外展位牽引下, 復位肱骨頭骨折塊以及移位的肱骨頭。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宜的肱骨近端鎖定鋼板經三角肌插入, 遠端皮膚行2 cm縱行切口以顯露接骨板遠端, 近端置于大結節上, 頂點與大結節頂點齊平, 應用1.5的克氏針將接骨板近端暫時固定并使之與肱骨大結節貼附, 保持肘關節屈曲外旋、后傾角, 進一步牽引復位, 保證肱骨頭固定在正常的解剖位置上, 同時應用1.5的克氏針在骨折遠端臨時固定接骨板。骨折端對位對線滿意, 接骨板貼附良好后, 使用鉆頭導向器在接骨板近側端做引導, 鉆頭預鉆孔, 選擇適宜長度的鎖定螺釘擰入并進行鎖定, 應用3~4枚鎖定螺釘在接骨板遠端雙皮質固定。C形臂X線機透視下證實內固定可靠、骨折復位佳以及肩關節被動活動滿意, 徹底沖洗手術創面,逐層關閉切口。對于骨質缺損較多的患者, 則應用人工骨進行填塞、支撐肱骨頭后, 再應用鎖定鋼板固定。
39例患者手術均順利進行, 患者術中出血量90~210 ml, 平均出血量165 ml;手術時間95~140 min, 平均手術時間110 min;全部患者得到隨訪, 骨折均得到愈合。未出現腋神經損傷及肱骨頭壞死等嚴重并發癥。術后根據Neer評分標準[2], 根據患者解剖恢復情況、術后疼痛以及完成日常生活的能力進行評估。本組39例患者, 其中優27例, 良8例, 中4例, 差0例。術后優良率為89.7%。
MIPPO技術臨床應用的優勢:①鋼板以及螺釘的鎖定螺紋可以從不同方向鎖定, 鋼板的抗拔出能力得到增強。鎖定鋼板使得鋼板與骨面的壓力降至最小, 保證骨膜得到更好的保護, 為骨折的愈合提供良好的血液循環保障。②MIPPO技術屬微創手術, 與傳統的手術相比, 患者手術切口更小、瘢痕愈合更少、全身反應更輕、恢復時間更短。在患者肌肉下插入接骨板, 橫跨骨折端, 螺釘固定骨折遠近兩端以獲得骨折的有效固定。螺釘頭螺釘與鋼板進行鎖固, 鋼板壓迫骨膜表面, 使得骨膜得到更好保護, 以利于骨折的愈合。經皮微創技術的鋼板內固定不會對股骨的穿支動脈及營養血管產生大的影響, 骨折周圍的軟組織及骨膜的血液循環破壞小, 為骨折的愈合提供必要的血運保證。③鎖定鋼板不需要進行預彎, 減少傷口暴露時間, 縮短了手術時間, 降低患者皮膚切口的感染率。
手術需要注意的是:①行三角肌的分離是不超過三角肌中線長度的上2/5或者在肩峰下6 cm以內, 以避免腋神經的損傷。在骨折固定牢固之前進行持續的適當力度的牽引, 以避免骨折再次成角造成橈神經的損傷以及骨折復位的丟失。②MIPPO技術是應用微創技術固定骨折, 術前需要拍攝不同位置的X線片, 對于復雜的骨折則需要行CT及三維重建,明確了解患者骨折的類型, 手術過程中反復應用C型臂確認螺釘的長短、鋼板的位置以及骨折復位情況。③患者術后48 h保證傷口內積血引流干凈, 拔出傷口引流管;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3~5 d, 根據傷口情況及血常規、血沉化驗結果決定停用抗生素。④術后48 h后盡早進行功能鍛煉可以避免關節瘢痕粘連對關節功能的影響, 再者患者手術創傷小, 盡早進行功能鍛煉不會對患者產生很大的痛苦, 同時不會造成骨折復位的丟失及內固定的松動。
[1]Frigg R.Development of the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Injury,2003, 34(Suppl 2):B6-B10.
[2]Neer CS 2nd.Displaced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I.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J Bone Joint SurgAm, 1970, 52(6):1077-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