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葉紅
摘 要: 一切課程理論與內容實施的關鍵都在于課堂,深入研究課堂教學層面的問題已是當前教學研究的關鍵與核心問題。課堂觀察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以學生的學為觀察重心,兼顧教師的教,構建這樣的觀察視角,對課堂觀察行為具有積極意義。它引導教師關注學生,在人文關懷的宏觀背景下,把教學的終極指向定義為促進學生的成長,從而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課堂教學 觀察 教學難度
1.觀察課堂教學時間的分配
數學的新授課主要有概念課,命題課,例題課,概念+例題課等。由于數學課所要傳授的知識(例如概念教學和定理教學)不同,課堂上教師對時間的分配也是不同的。初中數學課堂時間安排合理與否要突出“以學定教”的調控思路,不是以教師講的多少為標準,而是以學生課堂學習的收獲多少為最重要的標準。
(1)關注教學目標與時間安排的關系。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是決定教學重點和選擇教學方法的依據,沒有目標和目標錯誤的課堂一定是低效、無效甚至是負效的。目標過高過低,都不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課堂教學中就會出現諸如“一言堂”、“滿堂灌”等現象,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學習積極性不高,有效學習時間減少。
(2)關注教學環節與時間安排的關系。一堂數學課應包括導入、新知學習、練習鞏固、課堂小結等環節,在每個環節教學時間都應安排合理恰當,可以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關注學習內容和時間安排的關系。每一堂數學課都有要求學生掌握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每一堂數學課都有一個“核心知識點”,并有一定的例題輔以鞏固。一堂課四十五分鐘,中學生的注意力只能保持15~20分鐘。教師應在學生思維最活躍的時間安排核心的學習內容,才能在課堂上將“核心知識點”落到實處。同時,課堂學習量要合適,量太少,浪費時間;量太多,效率降低。
(4)關注學習方法與時間安排的關系。數學課根據知識的不同,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學生也有不同的學法。比如:合作探究學習時間短了,就草草收兵,合作學習成了走過場;時間長了,會影響教學進度。
(5)關注學習心理學的相關理念,關注學習者不同的學習狀態,在注意、感知、記憶、沖突和選擇等方面做出合理安排。
2.觀察教師講解行為的效度
課堂教學行為是指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中的一切活動和行為。有效教學行為指能夠促進教學目標實現的行為。這就要求教師深刻研究教材和《課程標準》,根據學生特點和具體情況設計出多樣化教學,進行有效知識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知識的有效性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
(1)觀察在概念知識點的講解過程中,教師采用的書本語言和自己的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擴展解析,并觀察大多數學生的反應情況,是否利用了重復、停頓等方試進行強調,并適當舉例,幫助學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2)觀察教師在過程演示中的講解,教師較多用PPT演示,結合語言講解,在講解過程中是否關注學生,并與學生進行互動回答。
(3)觀察課堂練習,教師的講解行為如何,是否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思考。在觀察學生練習的過程中發現有問題時,是否做了適當的提醒和引導。從總體上觀察教師對本節課的知識點講解得是否透徹到位,是否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
3.觀察教師突破教學難點的策略
初中數學教學難點的形成首先是由于學生起始學習的不適應,其次在于思維難度較大和需要在數學情境中靈活應用數學知識。分析教學難點不能忽視對學生的研究,只有找準了難點,才有利于找到突破難點的有效方法。
4.觀察教師處理學生錯誤的機智性
真實的課堂教學似一泉活水,而教學機智是活水源頭,只有順勢而流,隨物賦形,才有水光山色。在學生思路不暢之時,教師或靜觀默察,或一提一頓,令人在千曲百回的思悟中感受豁然開朗的心智的歡欣;在人聲鼎沸、深層空間,呼吸自由的精神和生命。
(1)指向保護學生的“脆弱”。學生犯錯誤在所難免,教師對學生不能態度粗暴,隨意呵斥。教師應該用春天般的溫暖和飽滿的熱情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更要呵護學困生脆弱的心靈,使他們健康成長。
(2)指向對課堂干擾的化解。針對教師教學疏誤,學生注意力分散或室內竄進小動物等課堂生成,教師可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把其中的情境或材料很自然地引入到教學中,把它與數學學習聯系起來,生成相應的教學環節。它可使學生的注意力無意識地轉移到學習上。利用這個意外收獲,既解生疑又解師難。
(3)指向對“異向對話”的尊重與開發。課堂千變萬化,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預測性。課堂教學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師預先設計的那樣順利進行,常常會出現意外。這些意外有可能使課堂陷入尷尬。因此,教師要善于處理課堂教學中的“異向對話”,因勢利導,冷靜處理,運用教學機智、隨機應變,科學巧妙地利用各種契機為課堂教學服務。
觀察課堂,觀察師生,洞察生命的智慧火花,我們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打開課堂舞臺的聚光燈,點亮每個角落,喚醒學生的心靈,師生在互動中不斷爭鳴,讓課堂有效教學進行到底。擦亮課堂觀察的明鏡,讓課改教學“一站到底”。
參考文獻:
[1]張惠英.淺談課堂觀察[J].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2009,(5).
[2]沈毅,崔允漷.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4.
[3]林高明.課堂觀察—頓悟的藝術.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