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兵
摘 要: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作為課程目標之一,強調情感教育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針對情感教育現狀,在化學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勢在必行,所以如何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滲透到化學教學中顯得很有必要。我們可以利用化學教學平臺實施情感教育,最終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
關鍵詞: 課堂教學 情感教育 教學目標 教學情景
“沒有不合格的學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師和家長”,反思當前部分學生出現的自私、冷漠、抑郁、孤僻、不誠信等不良現象,甚至發生學生打教師等暴力行為,表明長期以來我們奉行的重知識忽視情感的教育已到了很嚴重的程度,其中老師和家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雖然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大力實施課程改革,但由于現實情況的制約,如衡量學校以升學率為尺度,評價教師看學生成績,錄取學生看分數,因此,考高分成了很多學校、老師、家長乃至學生的首要甚至唯一追求,從而導致學生身心超負荷運轉,出現“厭學”、“精神病”、“逆反”等不良現象,導致一些學生的情感被傷害,甚至導致脾性古怪和行為過激等嚴重后果。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因此,迫切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情感教育的投入,身為高中化學教師,我深感責任重大。那么如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更好地實施情感教育呢?我從本學科特點出發,認識到教學的真諦在于“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地采用以下途徑實施情感教育。
一、課前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
我們要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仔細揣摩教材和考試說明,根據新課程理念的基本要求,在詳細制定知識和技能目標的同時,考慮高中階段是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初期,是理智與情感容易出現矛盾的時期。我們應依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制定情感教育目標,提高教學效率。教學中,我們利用化學知識和技能,理論聯系實際,弘揚它的科學和社會價值,激發學生關注生活、關愛生命、關心社會的情感。例如: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原電池和電解池、煤和石油等這些知識的學習就可以聯系情感教育;化學教材中涉及的金屬材料、合成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及生活中的涉及無磷洗衣粉、加碘食鹽、含氟牙膏、食品添加劑、各種消毒劑等化學品的使用,等等,這些內容不僅要求教師向學生詳細介紹,還要指導學生如何科學使用,這樣才能增進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與積累,反過來,知識的增多又會提高生活質量,因此化學知識的學習要注重聯系實際,使枯燥生硬的化學變得親切可人、觸手可及,這樣的學習自然是輕松愉快的。
另外,在實驗教學中,也更需滲透情感教育,我們可以通過實驗現象的直觀、鮮明和真實刺激學生感官,激發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此外,利用新課程中的“科學探究”欄目實施探究教學,讓學生動手做實驗,親身體驗探究的樂趣,有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學習態度和精神。另外,化學史飽含科學家們的熱血和汗水,是很好的情感教育素材,比如:學到魯科版化學必修1“純堿的性質”時,可以介紹“中國化工之父”侯德榜,其從小勤奮學習且愛國情深,留美8年獲得博士學位后,不戀國外的優越條件,毅然回到祖國潛心研究,最后終于發明了“侯氏制堿法”,并將該法公之于世,使當時的中華民族得以揚眉吐氣,學生聽了無不為之動情。把這樣的愛國主義素材靈活插入,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激發了學生為使祖國強盛而努力學習的使命感。再如:學到元素周期表時,可以講述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表的故事,他不厭其煩地把玩元素卡片像玩紙牌那樣,最終發現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規律,體現了他追求科學的孜孜不倦的精神。這些素材都向學生展現了科學家們追求科學的頑強毅力、獻身科學的無私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二、課上要精心創設教學情境
教師在課堂上要有意識地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想方設法讓情感教育情境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同時要注意隨機應變靈活對待,只要情感教育能永駐教師心中,自然就能體現在學生身上,師生間就能出現情感交融的理想情景。此時傳遞給學生的不僅是化學知識,還有成功的哲理和高尚的美德。要注意應用生動的事例、精彩的插圖或圖片、流暢的動畫視頻或音像、直觀的實驗、巧妙的問題、生產或生活實際,以及組織參觀、講座、演講、化學興趣小組等活動。當然創設情境時要考慮預期目標,是否符合實際情況,切忌牽強附會,要真正達到既幫助學生學習又培養學生積極情感的目的。
比如:在“鹽類的水解”教學中,針對“鹽溶液是否都呈中性”的問題,可創設實驗探索的情境:將分別盛有氯化鈉、氯化銨、醋酸鈉鹽溶液的三個燒杯放于學生面前,先讓學生猜測它們的酸堿性,怎樣檢驗它們的酸堿性?引導學生用pH試紙驗證,讓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善于發現問題:鹽能電離出H+或OH-嗎?為何不同的鹽溶液會呈現不同酸堿性呢?面對挑戰性的學習內容探索欲望隨即迸發,使學生迫切想學。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課堂一定像磁鐵一樣會牢牢“吸住”學生的大腦,使所學知識自然消化吸收。
三、課后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情感教育
利用課余時間適時進行情感教育,即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地跟學生攀談,談理想與前途,談生產和生活中的化學知識及其應用。也可介紹一些與化學有關的重大事件或新聞,找準時機講一些化學家的逸聞趣事,等等,使學生對化學產生濃厚興趣。教師在課余時間還要注意表現出耐心、愛心、熱心,用教師的人格和魅力感染學生。總之,教師應該把自己的情感運用到每時每刻中,理解、欣賞、尊重每一位學生,達到寓情于教、寓教于樂,這樣,情感教育才會結出碩果。
例如:利用課外實踐活動發展學生興趣,讓學生自制汽水、蒸餾水、配制波爾多液、測定不同溶液的pH值、測定土壤的酸堿度,等等,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動手能力。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查找資料,如:“吃藥與忌口”、“化妝品的功與過”、“環境的污染與保護”、“食品的色香味與營養衛生”,等等,引導他們探求知識,然后開設富有興趣內容的專題講座,如:“生活中的趣味化學”、“美容與化學”、“化學實驗”、“新課程下高中化學學習方法”,等等,拓寬他們的知識面,使他們學有所獲、學以致用。另外,課堂作業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有效手段,利用作業本作為與學生交流的工具,既節約老師和學生的寶貴時間,又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教師要先充分了解學生情況后,對于優秀生、中等生、后進生給出不同的、恰如其分并飽含關愛的評語,才能打動學生的心,讓他們激情高昂。
總之,我們在教學中要善于抓住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重要環節實施情感教育,建立起新型平等的師生共同學習關系,在學習中,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者,更是情感的調節促進者,教師的情感教育直接影響學生的情感。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要通過自身努力影響學生,讓學生如臨其境,引發他們的強烈感受,觸景生情,增進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的身心陶醉在學習中,進而在獲得的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促進全體學生在目標的三個維度都能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化學課程標準研制組.化學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4.
[3]韓艷玲.試論化學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5(Z1).
[4]趙文超.德育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滲透[D].蘇州:蘇州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