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宇
新課改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對于美術課而言,如何把新的教學理念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在教學實踐中從點滴入手,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有效把握學情,培養審美意識,創設教學情境,提高觀察能力,進行搜集整理,利用媒體教學,從而提高職高美術教學的有效性。
一、培養自學能力
在美術實踐中,創新是靈魂所在,只有創新,藝術才會有生命。因此,美術教學中切不可“死記硬背”。美育工作者同時是學習的引導者,切不可簡單講解、傳授基本技法、步驟,應該適時引導學生發揮自身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比如,在《燈與光》一課中,首先給出幾個問題:什么是光?燈與光有什么關系?請學生分組討論,并將討論結果寫在題板上,由組長或小組代表加以評述說明,讓學生主動嘗試不同光的區分方法和各種燈的制作方法,然后老師針對不同問題進行輔導。最后讓學生創作作品,思考怎樣才能表現出這樣或那樣的效果呢?這個環節老師要巡視指導,表揚和鼓勵學生,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二、有效把握學情
教學成功的關鍵是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能夠有效吸收和運用。教學設計要研究學生的知識起點、能力水平,要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學生學習美術的“最近發展區”,力求使教學內容和教學水準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特征,使學生體驗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綜合考慮學生的認知傾向,根據學生的認知差異不斷改進教學法方法和教學策略,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如對依存型學生,注意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對沖動型學生,注意培養其有條理地、細心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另外,在組織研究性學習小組時,教師如能根據學生情況,將具有不同認知傾向的學生組合在一起,讓他們在小組學習中依據各自不同特點研究、分析問題,相互取長補短。
三、培養審美意識
美術不同于某道數學題只能有一個答案,美術作品的美具有多樣性,需要從不同視覺角度加以欣賞和評判,否則條條框框太多會限制學生的創作思路,使學生的作品顯得千篇一律,缺乏個性與活力。因為教學中我從來不隨意扼殺學生作品里體現的與眾不同的東西。而要營造平等、活躍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欣賞的熱情,讓他們想說、敢說,暢所欲言,盡情領略藝術的魅力。
美學家曾經說過:“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睂ν粚徝缹ο螅煌膶W生有不同的心境和不同的經歷、學識和情感個性,就會有不同的審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教學中教師不能事先就給某一審美材料規定一個統一的評價標準,而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審美感受,鼓勵學生用自己獨特的視覺感受看藝術作品,使學生的情感與對象產生共鳴,審美的想象力自然會得到自由發展。鼓勵學生的審美個性,可以啟發同學們對審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復雜性和深遠性,從而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
四、創設教學情境
傳統美術欣賞課停留在對美術作品的平面欣賞之上,多媒體的普及可以將美術作品立體化,高科技和藝術作品融為一體,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審美文化素質。多媒體教學融欣賞、講授、示范為一體,聲畫同步、圖文并茂、生動直觀、絢爛多彩,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美的享受中潛移默化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美術知識。如講授《中國陶瓷藝術》和《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等章節時,信息量之大,傳統課堂教學無法一一展示,學生只能片面了解,而多媒體將課堂四十五分鐘做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把中國古代工藝美術中最富民族特色、在世界美術史上競放異彩的陶瓷器、玉器、青銅器、絲織品和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統、獨樹一幟的中國古代宮殿、壇廟、佛塔、園林等建筑生動地呈現出來。大量信息吸引了學生的眼球,學生興趣盎然,精神極度亢奮,學習效率及學習效果達到最佳,同時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我國古代美術的輝煌成就。
實踐證明:學生對美術知識的認識的深淺程度與課堂教學手段相關,多媒體的應用使美術教學手段越來越豐富,適應時代需求,適應學生需求。學生對藝術的認識越容易深入,促進學生對美術欣賞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審美理解能力。
五、提高觀察能力
觀察是對具體事物和抽象事物的察看。觀察能力的培養存在于每一學科的教學中,只是各有側重。而美術學習過程中的觀察能力培養則顯得尤為重要。因為無論對事物的構想或表現,還是美術繪畫過程本身,都應把觀察能力的培養放在重要地位。在職高美術教育教學實踐中,要重視學生美術觀察能力的培養,教學活動主要從理論研究、繪畫訓練、臨摹欣賞和評論教學四個方面實施,給學生講授整體的觀察方法及對比的觀察方法,使學生學會正確地觀察所要描繪的物體。只有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才能在繪畫訓練中準確地描繪各種物體。當然還要在繪畫訓練的同時欣賞優秀作品進行臨摹,取長補短地提高自己的繪畫水平。
六、進行搜集整理
職高美術教學要求同學們到農村、街道搜集舊的年畫、剪紙、民間玩具、草編、竹編等,從報紙雜志中搜集有關圖片資料,并按類別、作者、創作年代、風格等整理出來,加以文字說明。外出參觀或實地考察,使課本知識與現實加以聯系,在親身體驗美中領略文化內涵,并潛移默化為內在的人文素養。搜集整理是鍛煉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在整理收集紛繁復雜資料的過程中,形成有條不紊的工作習慣及有始有終的工作毅力,并形成鑒別美丑的能力。舉辦展覽是直觀的教學手法,是鑒賞課中很理想的手法,又有類似實習的功能,這幾種教學手法本身就影響著學生的人文素養。
七、利用媒體教學
直觀教學是美術欣賞的重要特點,直觀教學方法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多媒體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如何使藝術和科技互相滲透是提高學生審美文化素質的絕好契機。多媒體教學以其絢爛多彩的表現形式融欣賞、講授、示范為一體,聲畫同步、圖文并茂、生動直觀,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較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外因總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在利用多媒體的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突出主導地位,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則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師的引導加上學生的積極參與,使教與學雙方的能力都得到充分發揮。
綜上所述,只有教師認真培養中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才能把握這一時期學生創造力的特點,才能對他們的學習目標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達到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