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煥英 李文彪
摘 要:新的政策環境和新的技術發展態勢為職業教育的發展,帶來的新的契機。本文在剖析“微創新”概念的基礎上,探討了新技術背景下,職業教育如何才能更好的利用“微創新”手段打造自己的特色,以培養滿足未來市場需求的復合型、創新型、發展型人才。
關鍵詞:微創新 職業教育 新技術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7(a)-0169-01
1 新技術背景下的微創新
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的發展已經滲透到我們衣食住行的各個領域,尤其是信息全球互聯也在改變著原有的創新模式。傳統的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征的顛覆式創新不再大行其道。而微信、微博、微課等不同形式的“微”產品正在以“杠桿”的力量改變著我們這個時代的交往、生產、教育等方式。為什么這些微小的應用能夠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力?這些都得益于“微創新”。
所謂“微創新”是指用戶體驗上的創新,即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去改善用戶使用的體驗,從用戶使用產品的所有流程開始,在產品上做了一些改進,能給用戶創造價值。其實質在于以提供更加貼切的服務為目的,核心是始終致力于關切用戶需求,并從理念、技術等方面不斷實現微小的突破,以持續地擴大用戶價值。眾多的IT企業的“微創新”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極大豐富并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而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和行政部門也開始關注“微創新”,并通過“微創新”來提供更好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
盡管微創新是以“體驗為王”,但我們不可否認,技術仍然是我們直接優化用戶體驗的首選要素,利用新技術進行快速尋找體驗上的單點突破。除了技術性創新之外,結合職業教育本身的特點,我們還要更多的關注功能性、定位型以及服務性微創新,尤其隨著電子商務的大行其道,我們的思維也應該向營銷型、渠道型、整合型“微創新”方向發展。
2 職業教育如何踐行“微創新”
近幾年,我國職業教育發展迅猛,尤其是近期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這無疑會積極引導社會力量辦教育,擴大職業院校的辦學自主權,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為職業教育匯聚更多資源。為了適應市場和社會需求,我們不僅要有量的發展更要有質的飛躍,才能真正樹立自己的品牌位置。
為了讓學生不僅要掌握各種技能,而且要讓學生具備對某種技術的舉一反三的應用能力。我們必須把創新的意識貫穿于我們的教學過程,將“微創新”的思維落實在實踐過程中。
2.1 拓展職業教育新技術對接渠道,奠定創新技術基礎
新技術、新應用的不斷涌現是發展趨勢,同時也為學生的微創新空間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我們的職業教育要想贏在未來,必須從多個方面去借勢借力,謀求打造“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創新之路。首先,我們要加大和新型科技企業的合作和交流機會,可以借助行業協會的力量,將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新型IT技術的一線體驗成果引入學校。其次,我們要把新技術的應用開發案例、應用案例、運營案例引進我們的課堂教學,同時還要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走出去、深入到企業的一線了,解技術的應用開發過程。再者,教師必須不斷充實自己,按照自己的專業特長分方向學習新技術,并定期或不定期向學生做技術的公開講座,拓展學生的視野。
2.2 大力推動“微創新”比賽,以賽促學
近年來,“金點子”比賽在職業院校中引起了廣泛關注,其實質就是“微創新”的落實。“微創新”理念本來就源于國內互聯網行業、中小企業、草根創業者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的成功實踐,是指站在市場的角度針對用戶微小需求、需求微小變化的創新,是用戶需求導向的創新。所以作為90后的學生,可謂是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成長的一代,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對新技術新應用有著超前的敏感度和接受能力,同時也就擁有創新的潛質。因此,在職業教育中要大力推動創新、創意比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對學生的培養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這些比賽的主題需要和企業需求接軌、市場接軌。因此比賽期間老師的引導和指導也是極其重要的環節;首先,我們必須搜集類似騰訊QQ、奇虎360、千千靜聽、暴風影音等互聯網行業的典型成功案例,以及像海底撈火鍋、凡客誠品網購、海爾這樣的半傳統企業“微創新”實踐,給學生做深入的剖析,以引導其“微創新”的正確方法;其次,要廣泛調研,“微創新”既然是以用戶體驗為導向,就不能是閉門造車,必須有大量的調研和信息的積累,從調研中尋找所屬專業領域應用的“短板”所在,這也就是“微創新”的著眼點。最后,不僅要理解用戶,做好用戶體驗,而且鍛煉快速迭代能力,要結合所需技術展開跨專業的聯合開發,有效積累數據,有了數據才可能盡快地完成“不斷試錯、初步優化”的“微創”新過程。
2.3 加強創業孵化,促進成果轉化
多年來,國內不乏大量的創新創意,但真正能夠轉化成對社會有用成果的卻占少數比例。就“微創新”來說,就是你有好的用戶體驗的話你能不能把它成果化就成了一個瓶頸問題。好的“微創新”它就是用戶體驗和成果轉化一個平衡的產物,目前國內就是缺少這種既懂用戶體驗又能把它成果化的開發者。微信、360、微博等中國移動互聯網無數成功的事實再次證明成果化的重要性。在將“微創新”成果化的過程中,職業教育者應該從多方面提供氛圍和“土壤”。
經過多年的實踐,我們認為成立技術研發中心,在提供創業孵化、促進成果轉化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技術研發中心可謂是職業院校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新基地和新模式。它的主要任務是組織教師與學生共同承擔企業項目開發、技術服務工作;自主進行科技創新,開發科研產品;申報校外科研立項、專利、知識產權等。首先,能夠為有創業能力的團隊提供一個技術支持和指導,有利于創新創意的產品化和成果化。其次,它能夠提供產學研結合的項目開發,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新的社會需求和新技術的應用。再者,有利于人才的迭代培養,實現成果的累積轉化。同時,作為一個機構,它能夠利用沉淀的技術優勢成績橫向項目,在項目的實踐過程中完成成果的轉化。當然,技術研發中還能夠延伸出很多有利于創新創意落地的舉措。
3 結語
職業教育處于轉型升級階段,對學生的培養規格也需要轉型升級。從培養一般的操作技能型人才到培養高級的技術技能型人才,也就是培養既有一定的技術運用和革新能力,又有很強的專業技能的“灰領”人才。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微創新”在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日益彰顯。為了能夠更好的促進職業教育的高質量、高速度發展,微創新的實踐之路是我們每個教育者值得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俞仲文.時代呼喚高職教育3.0版[N].中國青年報,2013-01-14.
[2] 白洪山.“微創新理念”給商業模式創新帶來的新思路[EB/OL].白洪山博客,2012-05-19.
[3] 周鴻祎.解讀企業的微創新.
[4] 2011年中國微創新高峰論壇.新浪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