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蘭
摘 要:初中生更加難以管理,他們正處于從少年到青年的過渡時期。在這一時期,他們一方面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獨立意識增強,不愿意簡單地接受大人的意見;另一方面,生活經驗不足,判斷是非能力較差,容易激動,容易輕信,容易受外界影響,做出不冷靜的事情。
關鍵詞:常規管理 和諧班級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7(b)-0159-01
現在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個個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的呵護、溺愛,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安逸生活。從小的家庭教育使得他們生活不會自理、做事拖拖拉拉,甚至還有滿口粗話臟話、做事不負責任等自私自利的不良現象。雖然初中生不再像小學生一樣事事都要打小報告或要別人代勞,但與小學生相比更加難以管理:一是從小養成的生活懶散的習慣;二是他們正處于從少年到青年的過渡時期。在這一時期,他們一方面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獨立意識增強,不愿意簡單地接受大人的意見;另一方面,生活經驗不足,判斷是非能力較差,容易激動,容易輕信,容易受外界影響,做出不冷靜的事情。這就給我們的教育,特別是班級管理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為此我和同學們一起提出磨礪意志、學會自理、行為文明、構建和諧班級的口號,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1 “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
環境造就人,一個好的環境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大批人,尤其是天真純潔的學生,這也是很多家長千辛萬苦為孩子擇校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為了不辜負我們的家長,我們必須營造好的教育環境。
1.1 “裝修”教室,營造班級文化氛圍
學期伊始,在教室墻壁、窗口懸掛、張貼標語牌等,既美化了教室又熏陶了孩子。如在墻壁上懸掛“貴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精雕細刻出精品,千錘百煉鐵成鋼”“自信成功,自強成才,自律成長”等標語并經常更換不同的內容……給學生制造活動課堂,讓他們隨時都能感受到濃重的文化氛圍,自覺接受教室文化的熏陶、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1.2 黑板報——每位同學展示才華的平臺
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放手讓學生自己組稿編輯黑板報,并組建班級黑板報評比委員會,定期進行黑板報評比活動。每周以某一內容為主題讓學生自己組稿編輯黑板報,主題可以自定,但必須結合形勢,班級形成制度定期進行黑板報評比活動。如開學第一周以新學期新打算(會承諾、講誠信)為主題,教師節前以感恩教師為主題,國慶節前以感恩祖國為主題,元旦前以我長大了一歲為主題進行黑板報評比活動,同學們都積極參與撰稿、編輯并認真細致地進行排版。通過這樣人人參與的活動既調動了學生參與集體活動的積極性,又為同學們展示寫作才能和編輯才能提供了很好的平臺,還大大提高了同學們的集體主義榮譽感。
2 常規管理勿輕視,生活處處受教育
對于初中生來說,養成教育仍然是頭等大事。青少年時期可塑性較大,是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人生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從細微之處抓常規管理,開展“培養好習慣,健全我品質”活動,可以讓同學們養成按規矩辦事的好習慣,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對同學們的人生奠定重要的基礎。
2.1 生活無大事,習慣無小事
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制定《班級公約》、《學生每日十問》等,并讓同學們留意周圍同學中的一些不好習慣,把他們記下來,如有同學記錄某同學抄襲作業一次,有同學發現有上課玩手機的現象,有同學發現有人從窗口往樓下扔紙屑等雜物……大家一起把記錄的這些不好的現象集中起來,共同完善班級公約,并互相監督、有意識的努力改掉。大家發現這些壞習慣中其實更多的是沒有責任意識、缺乏責任心的表現,因此通過引導大家改掉生活中的壞習慣培養好習慣來讓他們認識到:每個人不僅要履行對自己的責任,還要承擔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來培養大家的責任意識。
2.2 身教重于言傳
教師肩負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為振興中華培養人才、提高民族素質的重任,因為教師是班級的組織者、管理者,還是模范公民等,這就決定了教師的作用,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因此在抓常規管理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言傳身教的力量,如教師要求學生要保持教室、校園衛生整潔,就必須嚴以律己,率先垂范,自覺保持環境衛生,并及時撿起看到的地面垃圾,扶起歪扭的清潔工具等,要求學生舉止文明,就一定要規范自己的語言等。這樣的身教遠遠勝過空洞的說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公平公正抓常規,我為集體添光彩
3.1 一碗水端平
一個和諧的班集體,需要集體的每一位成員共同努力用行動去創造,去維護。作為班主任應引導大家樹立主人翁意識和強烈的責任意識。而這就需要做到一切都公平公正,民主公開,讓同學們樹立自己是班級的主人,自己的班級自己管理的理念。所以,從班委的產生,值日工作的安排等都民主選舉產生,班務明細及時公開,并形成監督機制,既監督班委的工作,又考核同學的操行積分情況。只有這樣,才會有真正的民主,才會讓大家自覺的把班級利益與自己的利益聯系在一起,才會真正把班級當成自己的,時時處處為班集體考慮。
3.2 人人都付出一點愛
為集體添光增彩不僅體現在常規管理中,讓同學們人人樹立“我為班級做貢獻,不為班集體抹黑。”“默默無聞也貢獻”的觀念,還體現在集體活動中。通過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老師只是提前提出要求,讓同學們自覺接受教育并自我進行常規管理。眾所周知現在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溫室里的花朵,不能吃苦,而且比較自私。通過適當地組織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還能起到磨礪意志,培養學生的吃苦精神的作用,而且還能通過集體活動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感恩意識。如除了每年學校安排的春季、秋季社會實踐活動(春游、秋游)外,班級也可以結合一些教學內容進行活動,如結合《思想品德》“孝敬父母長輩”的內容去敬老院就是一項很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
總之,對現代的初中生教育一定要從細節處入手,從抓常規管理開始,不斷地抓,反復抓,無論是對他們習慣的培養還是意志的磨礪都是有益的,對我們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對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是意義匪淺的。
參考文獻
[1] 吳立德.中學班主任工作原理[M].上海:上??萍嘉墨I出版社,2000.
[2] 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7.
[3] 段鴻,張興.德育與班主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 勞凱聲.教育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endprint